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

1.3.1 中國能源生產狀況

1949年以來,我國的能源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更得到了飛速發展,基本滿足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能源提出的要求。

煤炭資源豐富、石油和天然氣相對短缺是我國的國情,盡管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在20世紀中葉已從以煤炭為主轉向了以石油、天然氣為主,但目前我國煤炭的消費仍占有63%的絕對主導地位,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格局不會發生改變。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國煤炭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煤炭采掘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用于提高煤炭消費質量、降低無效運輸的投資也相應增加,新增煤炭洗選能力與新增煤炭采掘能力的比率大幅度提高,煤的氣化、液化等清潔利用技術已進入實用化。2014年,我國煤炭生產量為38.7億噸,占世界煤炭生產總量的47.7%;我國煤炭消費量為1.96×109toe,占世界消費總量的50%。我國煤炭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從完全空白發展到目前的較高水平,三大國有石油企業均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2017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列第3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列第4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列第115位。2015年,我國石油產量、天然氣產量和原油加工量分別居世界第四、第六和第二位,“十二五”期間,按照穩定東部、加快西部、發展南方、開拓海域的原則,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顯著成績,國內原油增儲穩產、天然氣快速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至2014年底,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65億噸以上,產量穩定在2億噸左右;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產量超過1300億立方米。非常規油氣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2014年全國頁巖氣產量為12.1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為36.8億立方米。表1-8為2014年、2015年我國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產量。油氣管網建設和石油儲備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油氣管道總里程約11.7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6.9萬千米,原油管道2.7萬千米,成品油管道2.1萬千米,基本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通海外的油氣管網格局。截至2015年年中,我國共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建設地面庫7個,分別為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地下庫1個,為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在搞好國內生產的同時,面對國際石油市場環境變化和國內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我國各大國有石油公司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國際合作取得了新業績,跨區域油氣管網已初具規模。

表1-8 2014年、2015年我國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產量  

電力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產品,近年來,中國發電量持續保持高增速態勢。2007~2011年,發電量從32559億千瓦時增至47217億千瓦時,增加了約45%,平均每年增速高達11.1%。2012年,我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最多,為8423萬千瓦。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電力的需求有所減緩,發電量的增速也下降至個位數。與此同時,我國電力結構正朝著清潔、綠色的方向大步前進,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等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2014年全國發電量為54638億千瓦時,其中,水電同比增長18%,核電同比增長18.89%,火電同比下降0.4%。2014年新增生產能力中,火電占比為21%,而其他清潔能源新增生產能力占比遠高于火力發電占比,反映出中國清潔能源發電能力增強的趨勢。2015年,我國水電消費量為254.9Mtoe,占世界水電消費量的28.5%;我國核電消費量為38.6Mtoe,占世界核電消費量的6.6%。我國水電和核電消費量在世界的排名分別為第1位和第4位。我國電力生產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電力建設集團、華能集團、神華集團等均為世界500強企業,其中國家電網公司在2017年世界500強榜單中列第2位。

隨著全球能源供求結構的變化,以及節能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清潔的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在不斷提高,其中可再生能源更受到青睞,與其相關的科學研究和產業化正在加速進行。風電、核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比例迅速上升,電動汽車加速普及。2017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覆蓋全國。

1.3.2 中國能源面臨的挑戰

能源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從體現國家實力的三個重要指標看,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74.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1399億美元,居世界首位,我國能源為上述成就的取得提供了重要支撐。與此同時,我國能源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均能源資源緊缺

我國擁有比較豐富而且多樣的能源資源,化石能源的經濟可采儲量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國有13億人口,三大化石能源人均儲量極低,遠在世界人均水平以下。如我國資源較豐富的煤炭,世界人均可采儲量為126.3t,我國人均84.8t,為世界人均的67.1%。世界人均石油可采儲量為33.9t,我國只有1.9t,僅為世界人均的5.6%;世界人均天然氣可采儲量為26484.3m3,我國只有2814.8m3,僅為世界人均的10.6%。

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雖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費水平并不高。2016年,我國共消費能源43.6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僅消費3.2噸標準煤,與加拿大、美國、韓國、俄羅斯、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2)能源需求量大,油氣供需缺口大

2016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34.6億噸標準煤,其中原煤產量34.1億噸,原油產量19968.5萬噸,天然氣產量1368.7億立方米。與43.6億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費總量相比,存在9億噸標準煤的缺口。在三大化石能源中,石油和天然氣的供需缺口最為明顯。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我國共進口原油4.2億噸,同比增加10.1%;天然氣6857萬噸,同比增加26.9%;成品油2964萬噸,同比增加6.4%。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還是石油凈出口國。1992年后,經濟體制改革強有力地帶動了經濟建設的發展,由此拉動了石油消費需求的急劇增長。1993年,我國的石油進口量首次超過了出口量,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凈進口量達988萬噸,但石油對外依存度僅為6.7%。至2008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到達49.8%。2009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警戒線,達到51.3%。2011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越美國的53.5%,達到55.2%,2016年更升至65.4%。專家認為,當一個國家的石油進口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該國的國民經濟運行;進口量超過1億噸以后,就要考慮采取外交、經濟、軍事措施以保證石油供應安全。一方面是我國的石油進口量在逐年增加,極易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國際油價又極易受到政治、軍事、經濟等各種因素的牽制,石油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安全問題。因此,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為國家爭取更多的利益,在國內發現更多的油氣儲量,提高油氣產量,建立石油儲備,以保證國家石油安全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3)能耗強度高,利用效率低

近年來,我國花大力氣進行節能減排攻堅,取得了積極進展,2016年,能耗強度下降5%。按照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萬元GDP能耗為0.68噸標準煤;按照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萬元GDP能耗為0.61噸標準煤。表1-9為2010~2016年我國單位GDP能耗變化情況。

表1-9 2010~2016年我國單位GDP能耗變化情況  

注:GDP按照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從世界范圍看,我國能耗強度與世界平均水平及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高,見表1-10。按照2015年美元價格和匯率計算,2016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為3.7噸標準煤/萬美元,是世界能耗強度平均水平的1.4倍,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2.1倍,是美國的2.0倍,日本的2.3倍,德國的2.6倍,英國的3.7倍。

表1-10 世界和部分國家的單位GDP能耗  

(4)能源結構不合理,排放量大

由于資源及多方面的原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一直以煤炭為主,相對于世界而言,并沒有發生第二次轉變,即從以煤炭為主到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轉變。2015年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29.2%、石油占32.9%、天然氣占24.0%,而我國煤炭占63.3%、石油占19.0%、天然氣占5.5%。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在今后很長的時期內將維持現有的格局。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及煤炭的粗放開采和低水平利用導致了CO2、SO2、PM10和PM2.5等溫室氣體和污染物大量排放,目前我國CO2排放量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表1-11為2015年歐洲聯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和荷蘭環境評估署(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公布的世界CO2排放前十位國家的統計數字。

表1-11 部分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統計  

近年來,我國采取了各種手段治理污染,如燃煤電廠強化脫硫脫硝、冬季供暖煤改氣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仍是制約CO2和各種污染物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調整能源結構,加大清潔能源的比重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杠桿。2016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上升到13.3%,使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5%和6.6%,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1.3.3 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發生了根本的變化。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折合1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4.8%,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8260美元,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6個國家(地區)排名中,上升至第93位。2013~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當今世界,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帶來環境、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在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基本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靠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靠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靠人為投資、靠大量引進國外技術和使用國內大量廉價勞動力拉動的,是一種粗放的、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主動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自覺行動。新一輪能源變革興起,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正在進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攻堅期,新舊增長動能正在轉換。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正在深入實施。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我國產業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一大批新興產業快速涌現,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下降。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在2016年末,接連公布了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描繪出我國未來十五年的能源發展藍圖。

近年來,世界能源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在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能源轉型戰略,提出更高的能效目標,制定更加積極的低碳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已成為大勢。②以頁巖油氣革命性突破為代表,世界能源供應結構發生變化,多極供應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供應能力不斷增強。而主要發達國家能源消費總量趨于穩定甚至下降,使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緩解。③能源新技術與現代信息、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成熟,大規模儲能、氫燃料電池、第四代核電等技術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日益豐富,世界能源技術創新進入活躍期。④世界能源走勢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今后十余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我國經濟總量將持續擴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將全面提高,能源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社會進步和諧、人民幸福安康的作用更加顯著,我國能源發展將進入從總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的新階段。國家制定了三步走的能源發展戰略。

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啟動能源革命體系布局,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根本扭轉能源消費粗放增長方式,實施政策導向與約束并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非化石能源占比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主要能源生產領域的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力和油氣體制、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綠色財稅金融政策等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0%以上,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步: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占比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現價)達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現代能源市場體制更加成熟完善;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更好利用國際能源資源;初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第三步:展望2050年,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費型社會;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全球能源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建成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實現現代化。

國家將從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能源體制、國際合作、保障能力等方面推進能源革命,并實施十三項重大戰略行動,以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它們是:全民節能行動、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行動、近零碳排放示范行動、電力需求側管理行動、煤炭清潔利用行動、天然氣推廣利用行動、非化石能源跨越發展行動、農村新能源行動、能源互聯網推廣行動、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突破行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能源標準完善和升級行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莱州市| 康保县| 武平县| 中牟县| 荆门市| 宁远县| 丰都县| 陇川县| 长武县| 合水县| 乌什县| 北辰区| 平乡县| 墨玉县| 靖西县| 汤原县| 大宁县| 遵化市| 稷山县| 清流县| 阿荣旗| 达州市| 霞浦县| 合水县| 宜兰市| 南丰县| 和龙市| 中江县| 昆山市| 秦安县| 高淳县| 射洪县| 吴旗县| 阜新市| 长阳| 临安市| 汉中市| 临夏县| 香港|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