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1 已知高程的放樣

學習目標

1. 掌握已知高程的放樣方法與步驟;

2. 使用水準儀運用已知高程放樣的方法進行點的高程位置的放樣。

任務描述

通過多媒體資源、教師講解和實訓場地現場實操,使學生能夠進行已知點高程的放樣。

學習引導

本學習任務沿著以下路線進行學習。

1.1 任務支撐知識

已知高程的放樣是根據施工現場已有的水準點,用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將設計的高程測設到地面上,即根據一個已知高程的點來測設另一個點的高程,使其高差為所指定的數值。

(1)水準測量法 如圖2-1所示,A為已知水準點,其高程為HA;B為待測設高程點,其設計高程為HB。將水準儀安置在AB之間,后視A點水準尺的讀數為a,則B點的前視讀數b應為視線高減去設計高程HB,即:

b=HA+a-HB

測設時,將B點水準尺貼靠在木樁的一側,上、下移動尺子直至前視尺的讀數為b時,再沿尺子底面在木樁側面畫一刻線,此線即為B點的設計高程HB的位置。

圖2-1 水準測量法示意圖

【例2-1】已知水準點A的高程HA=1020.986m,今欲測設B點,使其高程HB=1020.000m,試說明放樣方法。

 ①安置儀器并讀取后視讀數a。

AB間安置水準儀,先在A點豎立水準尺,讀取水準尺讀數a=1.148m

② 計算視線高程。

根據后視水準點高程和后視水準尺讀數,得出水準儀的視線高程為:

Hi=HA+a=1020.986+1.148=1022.134(m)

③ 計算前視讀數b。

要使B點樁頂的高程為1020.000m,則豎立于B點水準尺的讀數應為:

b=Hi-HB=1022.134-1020.000=2.134(m)

④ 放樣高程點位。

逐漸把B點木樁打入土中,使樁頂水準尺的讀數逐漸增加至2.134m,這時B點高程即為設計高程1020.000m。

(2)三角高程法 用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放樣已知高程,其操作步驟基本和水準測量的方法相同,具體操作如下:

① 將儀器(經緯儀和測距儀或全站儀)安置于已知高程點A上,量取儀器高i

② 在待測高程點B上立棱鏡,量取覘標高τ;

③ 測出A點與B點間的水平距離D和儀器視線的傾角α,按公式H'B=Dtanα+i-τ+ff為地球和大氣的改正數),并與已知高程HB進行比較;

④ 改變覘標高,重復第③步,直至H'B=HB,即放樣完成。

1.2 任務技能訓練

1.2.1 目的

能夠進行高程放樣。

1.2.2 儀器與工具

(1)每小組到儀器室借領:水準儀1臺,水準尺2個,記錄板1塊。

(2)自備:鉛筆、計算器、計算用紙、小刀等。

1.2.3 內容與要求

(1)能夠熟練運用高程放樣的相關知識。

(2)能夠使用水準儀進行高程放樣操作。

(3)配合《公路工程施工測量實訓手冊》實訓任務2進行技能訓練。

1.2.4 參考資料

《道路工程測量》《公路工程施工測量》和《公路工程施工測量實訓手冊》。

1.2.5 實訓數據

R為水準點,HR=15.670m(自設水準點),A、BC為墻壁上待測點,設計高程HA=15.820m、HB=16.020m、HC=16.342m,試將A點高程放樣出來,在墻壁上用粉筆畫出A、B、C點高程位置(放樣過程中要計算出AB、C點尺讀數為多少時尺底就是設計高程;三點間距大約2m)。放樣數據計算見表2-1。

表2-1 放樣數據計算表

根據上述計算的放樣數據,進行A點高程的放樣,并寫出放樣步驟。

1.2.6 成果形式

檢查學生現場放樣的誤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誤差為±8mm),填寫表2-2。

表2-2 高程放樣評分表

1.3 學習效果評價反饋

學習效果評價反饋表見表2-3。

表2-3 學習效果評價反饋表

班級:         學號:         姓名:         組別:          

注:如對項目設置、教師在引導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表現及完成項目有好的建議,請填寫“對完成任務的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达日县| 大渡口区| 平凉市| 日土县| 绥宁县| 阳原县| 邵阳市| 刚察县| 延寿县| 邮箱| 湘潭县| 澄城县| 花莲县| 固安县| 吕梁市| 永年县| 甘南县| 静安区| 弋阳县| 织金县| 区。| 峨边| 黎城县| 顺平县| 关岭| 宜兰市| 银川市| 大姚县| 昂仁县| 英吉沙县| 西华县| 五常市| 策勒县| 洱源县| 定南县| 车险| 阿拉尔市| 敦煌市| 武义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