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資源豐富的大國胚子
從資源的豐富程度可以說,即便關起門來過日子,美國的日子也絕對比世界上多數國家過得要輕松。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之前,在歐洲列強為了那點海外殖民地的資源彼此打得血流成河的時候,美國已經憑借本國雄厚的基礎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
和我們印象里那個傲慢、霸道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少年”階段的美國其實也沒少“挨打(窮)受氣”。最初的美國就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和澳大利亞一樣,一個很重要的用途是流放犯人。而著名的獨立戰爭事實上主要是法國人在和英國人打,華盛頓和他率領的北美大陸軍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是打下手的角色。1后來雖然獨立了,可是美國的日子也依舊不好過,隔三岔五還是會被英國人找麻煩——譬如當時英國以加拿大為基地,資助和訓練印第安人,沒事就去襲擾一下美國西進的拓荒者。都知道中國曾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實美國在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也被英國人一把火燒過白宮(1814年8月24日),正是因為后來修復總統府時用白色涂料遮蓋被火燒過的痕跡,才有了“白宮”(The White House)這個名字。在那個時候,美國的白人群眾有一個夢想,就是自己國家的經濟水平能夠趕上鄰國墨西哥。就是這么一個曾被人揍得灰頭土臉的“窮小子”,卻是一個難得的大國“坯子”。先來說國土。美國國土面積達962.9萬平方千米,如此廣袤的國土意味著對經濟活動有極強的承載能力。舉個例子,如今在美國運轉的核電站共有110多座,由于國土面積大,可以把它們盡數放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因此面臨的潛在安全問題也就遠小于日本、德國這樣的國家。
從地形上說,美國大致是一個東西兩邊高、中間低的結構。中間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南北長4800千米,東西寬480千米至1120千米,面積約290萬平方千米。中部平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廣人稀、冷熱適宜、土地肥沃。俄羅斯同樣擁有遼闊的大平原,但是它們大多處于高緯度地區,光照、溫度都要差很多,因此俄羅斯的農業對比美國要差出一大截??匆幌孪旅孢@張圖就能知道美國的農業資源有多富余,也只有美國人,才會用土地利用率這么低的耕種方式。
圖中那些綠色的圓形就是農田,中間是一根通入地下的管子,把地下水抽上來。連接這根管子的是一根裝有噴嘴的管子,兩根管子組成一個L形,在給莊稼澆水時,只要噴水管被機器帶動著繞中軸旋轉就可以了,根本用不到幾個人。當然,缺點也非常明顯,圖里那些黃色的區域就是被浪費掉的土地,不過因為土地富余,也沒人會當回事。而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中國人在辛辛苦苦地修梯田,盡可能地利用土地。在這種平原地形,不光是灌溉,播種、收割、打農藥、施化肥都可以完全機械化,并不需要太多農業人口。這樣一來,多數勞動力就可以投入到工業生產中,且無須擔心吃飯問題。美國并沒有占用太多國內資源,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再來說自然資源。從農業、林業資源到工業所依賴的各種礦產資源,美國幾乎找不到明顯的短板。美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黃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如鋁、銅、鉛、鋅、鎢、鉬、鈾、鉍等也基本夠用;煤炭總儲量3.6萬億噸;原油儲量270億桶——美國其實是繼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之后世界第三大產油國;天然氣儲量5.6萬億立方米;森林面積達205萬平方千米;可用于畜牧業的草地與山地牧場占全國總面積的28%;水力蘊藏量約1.3億千瓦……
1事實上,在北美獨立戰爭中,英國人是在同時面對法國、西班牙、沙俄以及北美大陸軍四支力量。其中,法軍直接參戰人數為陸軍1.65萬人、海軍7.5萬人,而同期北美大陸軍的數量通常不過一兩萬人,峰值時也不過4萬多人,而最終以戰勝國身份在受降書上簽字的三個人中,除了華盛頓,另外兩個都是法國將軍。
隨著美國最近幾年來頁巖氣、頁巖油的產量大大增加,美國更新了自然資源儲藏量。按美國能源研究所(IER)2011年12月出版的《北美能源清單》的估計,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儲藏地區。美國的技術可采的石油儲量則上升為1.4萬億桶,遠遠超過沙特(2600億桶)。天然氣儲量高達78萬億立方米,遠遠超過目前世界第一天然氣儲量大國俄羅斯的48萬億立方米。
從資源的豐富程度看,可以說,即便關起門來過日子,美國的日子也絕對比世界上多數國家過得要輕松。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之前,在歐洲列強為了那點海外殖民地的資源彼此打得血流成河的時候,美國已經憑借本國雄厚的基礎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
除了國土和資源以外,美國的地理環境同樣可以說妙不可言。
美國東西兩側都有大洋屏護。更絕的是,在美國的近海地區基本找不出幾個像樣的島嶼,也就古巴稍稍像點樣子。想想中國目前的處境,我們就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么:在我國的近海區域星羅棋布地散落著大量的島嶼,被美國合縱而形成了“島鏈”(第一島鏈),于是就有了如今的臺灣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釣魚島問題、蘇巖礁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在軍事、外交乃至經貿領域都干擾著中國的整體戰略。
假如在美國的近海存在幾座類似的島嶼,那么英國人在獨立戰爭結束后絕對會悉心經營它們。假如是那樣的話,英國人攻可以封鎖美國近海,甚至威脅其沿海地區(當時美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的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守則可以制造種種國際矛盾掣肘美國,總之讓美國必須把精力集中在家門口。
然而地殼運動是不可能按照我們的意志發生的,美國“干干凈凈”的外海使得英國人在獨立戰爭結束后便失去了卷土重來的機會,同時也使得大西洋和太平洋成了美國可以超然于種種麻煩之外的最佳屏障,使其可以在不大受干擾的情況下度過自己的成長期。
遼闊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帶給美國的好處遠遠不只這點,在它后來的崛起以及稱霸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就是我們后面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