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娘子,你我長相廝守可好
- 木杈記
- 火洲飛塵
- 1492字
- 2020-03-13 20:03:19
我小的時候雖然家里比較窮,卻有很多機會受傳統國粹—戲曲文化的熏陶。
那時候村里有個戲園子,農閑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戲班子在那里唱戲,比較受歡迎的劇目,比如什么穆桂英掛帥啦,梁山伯與祝英臺啦,總是反反復復地唱。我那時天天跟著大人去看,有些角色看著看著幾乎連自己都會扮了。
在我六七歲的時候,那時我還沒上幼兒園,當然也因為根本就沒有幼兒園可上。
當時我父親在鄉里的供銷合作社上班,工作比較忙,離家也遠;而我三弟才剛剛三四歲,正是離不開大人手的時候,母親除了操持家務,大部分精力都被愛哭的他占去了。而我的大哥比我大兩歲,他每天要和一群大孩子一起走幾里路去鄰村的小學上學,平時也沒有時間帶我玩耍。
就這樣,我成了被家里隨意放養、不管不問的一個孩子。那時候,我要么住在這個或那個親戚家里,要么在家的時候除了吃飯和睡覺,就只能在村前村后的樹林間、小河旁與幾只小羊相伴。
或許會有人問,難道滿村子就沒有別的一個孩子可以一起玩嗎?說對了,那兩年還就是沒有。象哥哥那樣大幾歲的都不跟我玩,而比我小幾歲的我也不愿意跟他們玩。
那時候,我寧愿一個人去放羊,寧愿一個人邊放羊邊玩泥巴,寧愿邊放羊邊挖螞蟻洞,寧愿邊放羊邊追蝴蝶捉螞蚱,寧愿自己跟自己說話,跟蟲子、螞蟻、小鳥兒和青蛙說話,寧寧愿跟自己用泥巴捏成的小人兒說話。
反正我那時候很會玩,雖然只有一個人,卻從沒覺得孤獨,而是玩得花樣百出,自得其樂。
在一個暮春時節,天氣不冷不熱,村子里來了一個豫劇團唱戲,其中有個劇目唱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
雖然這個故事在村里已經有好幾個不同劇種的戲班子唱過很多遍,可這次的兩個演員卻明顯水平高很多,不但唱腔好聽、動作漂亮,戲妝也化得好,就連我這個小戲迷都被深深吸引了。
這出戲反復唱了好幾天,十里八村的人都簇簇擁擁地跑來看,我也是每場必到,而且總是鉆到最前面,坐在地上兩眼不眨地盯著他倆看,有時候還邊看邊暗暗模仿。
有一天,我又去看戲。為了搶個好位子,我那天去得比較早,可到了之后才發現,去得也有點太早了—戲園里除了我之外其他連一個觀眾也還沒來,只有演員們在后臺的房子里化妝。
由于閑得無聊,我就放下小板凳偷偷鉆到后臺去看演員化妝,心里還一邊想:那個“祝英臺“沒化妝的時候是啥樣子呢?
倒霉的是,我剛鉆進去就被人發現了。其中有個畫了黑花臉的人揪住我的耳朵,還故意嚇唬我說:“你這小孩兒怎么到處亂竄呢?我看你天天來看戲,你聽得懂嗎?學著唱一句,要是學得不象就留在戲班里,不要回家了!”
他那樣子倒真有點讓人害怕,另外,我雖然喜歡看戲,卻也不愿被留在戲班子里。所以我想了想就大著膽子說:“好,我唱,你先松開我!”
那人就放開了手,其他正在化妝的演員聽到我要唱戲,也都轉過身來,笑瞇瞇地看著我——就連那個“祝英臺“也轉過來了。
本來我已經拿捏好了姿勢,想好了唱詞,這時看到那“祝英臺“忽閃著長睫毛的大眼睛和白生生的脖子,不知咋的竟突然腦子一懵,原來記著的唱詞也就一下子全忘了,就那樣憋了一會兒,不知咋的忽然想起梁山伯的一句唱詞,一著急便脫口而出:“”娘子,你我長相廝守如何?……”
演員們一下子哄堂大笑起來,我也一下子被嚇待呆在那里,一時手足無措了。
不想那“祝英臺“卻站起身來,從化妝臺上的一個木盒子里抓了幾顆糖走到我跟前,把糖塞到我手里,摸了模我的頭說:“”姑姑覺得你剛才這句學得還不錯,別害怕,你可以出去了。姑姑和叔叔大爺們還要趕緊化妝,一會兒就要上臺給你唱戲?!?
我是怎么從后臺走出來的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只記得那幾顆糖我后來吃了好久才吃完,每次吃都覺得出奇的甜。而那天看完那出戲之后那個劇團就走了,那個給了我糖吃的“祝英臺“姑姑,我也再也沒有見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