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春寒料峭時

  • 木杈記
  • 火洲飛塵
  • 1646字
  • 2020-03-13 06:57:18

小時候,老家的春天有一種特別的韻味。

那時候每年第一次感受到春天的時間是正月十六。這一天,去外地打工的人往往在一大早放掛鞭炮,然后就背著整理好的行裝迎著還有絲絲寒意的春風出發了——所謂“三六九,往外走“,這一天出門吉利。仍然留在村子里的人,也常常在這一天拿出春節前封存的工具,放一掛鞭炮,然后開始一年的活計。

我們那時候這一天常常在睡夢中被鞭炮聲驚醒,即使不上學也馬上一骨碌從被窩里爬出來,快快穿好衣服,然后跑到院子里抱一把柴火、拿了火柴就出門,順著村外的大路走上幾百米,然后停下來,把柴點著了烤火,前后都烤一烤,待火熄了再跑回家。這個風俗叫“燎春“,可以去百病,讓人一年都健健康康的。據說燎春時候,早上起得越早、順著路走得越遠好。

待燎春回來,我們就從手壓井里打了冒熱氣的井水洗漱完畢,這才跑到廚房讓母親給盛了早飯來吃。我那時候還沒上學,吃過飯之后就陪父親和母親干活。父親那時候常常在家做木工活,給人打一些木床、桌子之類,需要人幫忙拉拉墨斗線,或遞個工具,或倒杯熱水。我們兄弟那時候也都愛陪他干活,因為他干活時常常開著收音機,放一些唱戲、說書或相聲節目,我們都喜歡聽。

其中有兩三年,父親在正月十六這一天開始帶著我們去村北的人工河里運土墊我家的新宅基地。那塊新宅基地是村里分給的,在我家老宅的后面,原是一個大水坑,需要運來很多土才能墊得跟老宅一樣高。記得那時候天還比較冷,地表常有幾十公分厚的凍土層。父親就用大錛把凍土層刨開,下面的土就是松軟的,可以很輕松地鏟到車上,大概幾分鐘就可以裝滿一地排車。裝滿之后,父親就架起車轅,母親在前面拉偏繩,我和大哥就跟在兩側推車。有時弟弟也跟著,因為他還小,干不了活,就或者跟著跑,或者抱著收音機坐在裝滿土的車上。

那時候在人工河里挖土經常會挖到蛇或青蛙蟾蜍的窩,那些小東西這個時間都還在冬眠,被從土里挖出來的時候一動都不動。我們就趕緊在旁挖一個深點的小坑,把它們放進去用厚厚的松土掩埋上,以免它們被凍死。

這樣干活干十幾天,就到了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日子,這個日子就是二月初二。二月二這一天有好幾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剃頭。那時候人們除了到鄉鎮的集市上去剃頭,也有騎自行車或推車遛鄉的剃頭匠來村里服務。他們一到村里就在街上向陽背風的地方擺好攤子,點煤爐燒上熱水,然后不一會兒需要剃頭的大人、小孩就一個接一個來了。我那時候也常常在這一天去剃頭攤上剃短長了一個冬天的頭發。剃完之后不僅感覺利索了不少,待春風一吹,頭皮和脖子更有不可名狀的舒爽。

第二件有意思的事就是灑草木灰、吃炒豆。所謂灑草木灰,就是用廚房灶臺里做飯燒出來的柴草灰灑到房子的周圍,把房子圈起來,據說這樣可以阻止毒蟲進屋。炒豆子吃的原因卻不知道是為了什么,只記得家家戶戶都炒,除了炒黃豆,也有炒玉米粒和花生。黃豆和玉米粒在炒之前都要用白糖水或鹽水略泡一泡,這樣炒出來就有甜味或咸味,更好吃。那時候二月二這一天鄰里之間都相互串門,各自以家里炒的黃豆、玉米粒和花生待客。我們小孩子更是串遍全村,衣服口袋里被各家長輩給的炒貨撐得鼓鼓的,要好幾天才吃得完。

二月里還有一件事就是引水灌溉。記得那時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黃河水利段就開閘放水,那些水先流進各鄉的水庫里,再通過人工河及各級水渠引到麥田里。我們鄉離黃河大堤近,用水方便,常采用自流漫灌的方式引水澆地,也常用引黃淤土的方式改良田地。由于引水規模大,那時候鄉里總是各村聯動,幾乎家家戶戶都安排勞力參加,每處田里都有人,白天你呼我應,晚上手電筒與天上和水面的星光相輝映,一幅繁忙熱鬧的景象。

引黃河水除了灌溉農田,還常常有些意外之喜——有一年,村東北那方田地灌溉的時候,我親眼看到三條一尺長的黃河大鯉魚被沖到淺水處的淤泥里亂跳,最后被大伯家的大哥和二哥合力用長柄網兜扣住捉走了。可惜我那時候太小,不敢下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發財。

在二月里澆完田之后,村前村后的水塘和溝渠里也就裝滿了水,隨著天氣慢慢變暖,柳樹吐出新芽,一個在春風里越來越亮麗的世界就一步一步走過來了。

(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从化市| 隆子县| 阿鲁科尔沁旗| 无棣县| 开江县| 长寿区| 滨州市| 辽中县| 东乌珠穆沁旗| 当阳市| 临朐县| 北流市| 彭泽县| 北辰区| 阿坝县| 开鲁县| 大兴区| 集贤县| 赫章县| 宣武区| 岐山县| 海伦市| 瑞安市| 苏尼特左旗| 沧源| 江达县| 达日县| 肃宁县| 本溪| 家居| 历史| 满洲里市| 六枝特区| 柞水县| 太保市| 墨江| 株洲市| 景宁| 海阳市|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