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雜錄
- 周越然
- 635字
- 2021-03-05 13:48:32
《德國學校近世語教授法》譯者自敘
我國各學校,自高等小學校而上,始有英文一科。教育部定章,高等小學教授英文,自第三學年始,每星期教授鐘點三小時。今通商口岸無論矣,即在內(nèi)地,而各高等小學校之教授英文,大率多自第一學年起。此三年間,學生造詣如何,往往在不可知之數(shù)。進而為中學校四年,畢業(yè)學生之不辨長短音者,尚比比也。此在內(nèi)地則尤甚。夫德國人之教授外國文,大率在學童九歲至十一歲之際,正與我國高小學生年齡相若。而一彼一此,成效截然不同者,則又何也?豈吾人學語之能獨不如德人乎?或者曰:東西文字不同,不若歐陸各國之相近,故彼易而我難。余曰:否。天下無不可學之人,即無不可學之事。德人即為最靈敏之舌人,茍不得其教授之法,亦豈能成功若今日?當一千八百八十年之前,未經(jīng)大教育家費愛德氏等之提倡,德國學校中教授外國文字亦不過虛擲光陰,無實效之可言。自所謂新式教授法者通行而后,則成效卓著。即英法等國亦翕然仰慕,群取法焉。豈德國兒童昔愚而今智耶?則法之為功,可以見矣。白氏之書,于德之教法,言之綦詳。書既出版,風行全歐。我國尚無譯本,殊為缺憾。今不揣固陋,取而譯之。自愧谫陋,于原書無所闡發(fā)。所冀邦人君子取而讀之,知德人對于外國語言文字之教法,兢兢若是,則必幡然猛醒,思所以改良之者,將取彼之成法,施諸吾國學校,吾國學校后此外國文教授之進步,或以白氏之書為前導也。吾國之幸,亦吾譯是書之所望也。
民國五年三月,吳興周越然志于滬上寓廬
原載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六年九月初版《德國學校近世語教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