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nóng)作物---紅薯,我想知道哪一個品種的紅薯是你的最愛呢?
(一)先吹點自己的牛
目前,我知道的和我所接觸的紅薯有三大類。
一個是粉紅,紫紅的皮膚里面是白色的紅薯。這個品種的紅薯是我的最愛,里面白白胖胖的,像酸奶;很甜不酸,生吃很脆,但甜味淡淡的。沒有水煮甜味濃。這類紅薯淀粉多,在老家,是農(nóng)民生產(chǎn)的第一選擇。
再一個是深紫皮膚里面磚塊黃的紅薯。家里栽種過一次,增產(chǎn),淀粉少。這類紅薯是我家里的老人的最愛,也是家禽的養(yǎng)料幫手,比如我二姨家把紅薯喂豬。我不喜歡吃,最多的是不擅于做這類的美食,除了煮熟吃起來太水了,其余的一問三不知。
最后一個是里里外外都是深紫色的,我最喜歡把它烤薯片吃,太好吃啦!
記得哪里聽說過有紅薯饅頭,紅薯面包,好久自己先科普再來試著做做。
我會做平常的家常菜不是天生的,我從小是留守兒童,是外婆外公把我撫養(yǎng)大的。我會做菜是在初中,那時候家人忙活多,無暇顧及我的溫飽,只有自己學(xué)著做,然后就會了。
外婆曾經(jīng)對我說過,女孩子要學(xué)會獨立,在外闖蕩也好少吃點苦。
老人的至理名言,我一生都難忘。
再說說紅薯吧,它不是像菜那樣直接挖個小坑就摘進去,而是要把土用鋤頭勾起從腳到膝蓋高厚度均勻的像排水溝,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土有多寬,紅薯溝就有多長。
這在當(dāng)?shù)亟小疤蜏稀!睖系膬深^要留有堤壩的樣子,也就是直接把土翻松,不用掏到頭。這樣做一是保證紅薯需要水分時有充足,另一個是保證自己的土地不會被大雨沖毀,垮塌,減少面積。
晴天,人們爭取的好天氣,踏著露水頂著烈日揮灑汗水累的餓的頭昏眼花的掏溝,等到大雨一到,家家戶戶紛紛出門,把紅薯苗地的紅薯藤用鐮刀割下來,按栽種的需求規(guī)則用剪刀一節(jié)一節(jié)的剪斷,用背簍背著,用扁擔(dān)挑著,向自家的已經(jīng)掏好溝的土地去栽紅薯。
掏溝多大的面積,紅薯藤的割剪就準(zhǔn)備多少。
栽紅薯不是無目的的亂栽,而是有順序有距離的栽種,一般在二十厘米的距離一節(jié)紅薯藤。
紅薯藤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生存活躍的植物,只要泥土濕潤就可以存活。人們馬不停蹄的選擇雨天栽紅薯,一是搶天氣,誰也不知道等幾天是干旱還是雨水,后者更好。二是保證松散的泥土更易于紅薯存活,農(nóng)民栽種紅薯不用吹灰之力,沒有栽種完的紅薯溝,雨水一過太陽一曬,土質(zhì)變得堅硬,難栽種下去,在太陽很大的情況下,紅薯存活率低,被剪過的紅薯藤生命力在那段時間很脆弱。
紅薯比其他農(nóng)產(chǎn)品好種,等紅薯藤長有手臂那么長,枝繁葉茂的,在下大雨的時候播撒肥料。
給紅薯撒肥料不是一件簡單事,一片亂撒。后果不樂觀,一是浪費肥料,飛撒不均勻,肥料多的地方造成營養(yǎng)過剩使紅薯藤葉黃腐爛,肥料少的地方就得不到充分的養(yǎng)料,不增產(chǎn)最多。
平時幸苦的是從紅薯藤下地開始,要隔周檢查農(nóng)地,如果雜草有半個指頭高就要拔掉,以免影響紅薯吸收營養(yǎng)防止減產(chǎn)。
哎!偏題那么遠了,差點忘了正事。
(二)紅薯pk團子
金秋十月后,初冬來臨,野菊翻黃,野樹片片紅葉凋零。
放眼望去,滿地桔黃,滿山遍野,松柏常青。
寒露前后,是紅薯大豐收的日子。最愉悅的是最愛土地的農(nóng)民,容光煥發(fā)笑靨如花,喜唱年年都是豐收年,扛著鋤頭背著背簍挑著籮筐滿心喜悅出門挖紅薯去了。
紅皮白心的紅薯我的最愛,不能吃太快,要喝湯,是很噎人的。
我家的團子心眼大嘴大胃口大,一個才出鍋的紅薯在嘴里滾幾滾就吞了,活像水牛洗澡;為了保障團子吃的安危,每次我都的把紅薯搗碎,涼了再給它吃。
團子胃口好得讓我無法用言語都形容不出來了。
有次我把紅薯清洗泥沙用刀削皮做飯,由于手沾了水拿起干凈的紅薯打滑不小心丟了地上,就在我用手拿起紅薯時,坐在我旁邊的團子忽然一股兒沖過來一口把紅薯銜走了;氣的我追,它跑,比我快,最好我只能任由了之。
自那之后,團子對紅薯上癮了。搞得我弄紅薯都得放在高處,因為團子生吃熟吃紅薯。
我很無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