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另類爺爺
- 煙水月微茫
- 尋昭樹
- 1975字
- 2020-04-09 00:43:18
假如用“另類”兩個字來形容一個人,你是不是會想到有幼稚,裝嫩,搞笑,奇葩等詞語;可是,今天我所講的另類是否不再這些詞語之列。
她是我的同事在鄉下村里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別號“神仙姐姐。”
“神仙姐姐”是同事自取的。因為那個女孩子對自己行事太狠了。
她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是個真實的留守孩子;她的父母在行動上對她從來不關心,母親在口頭上偶爾關心她幾句,父親從未有一句話是對她說的,包括一句鼓勵或者表揚之類的;沒有,從來都沒有;她的父親只有罵她,詛咒她以后會當乞丐討口子;她的父母整天關心的就是他們的兒子,一到節假日,整天電話囑咐兒子要吃好穿好,還說讀高中費腦力,過年回家把好的營養品一切給兒子吃喝;她成績一般,讀的普通高中,同樣的學習讀書長身體的時期,她的父母從來沒有一句吃好穿好,哪怕是一次;要不是她患有一坐板凳就發炎的癥狀導致無法上課而不得不輟學,起碼她一定是高中畢業生!
她以為沒有機會提升學歷了,偶然一次機會,用手機看到希望,她喜泣而極,真心感謝國家的教育政策好,面向社會的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自考專業再進修研究,幾年的夜以繼日寒窗苦讀后,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傲嬌進入了本地城中一所機關大樓工作。
她的出生太平凡,她的童年太苦,比狗過得還不如;自己的奶奶頭腦不清醒不計,正常的爺爺待她從未當過親孫女看待。
她的爺爺愛要面子,她的外婆來她家里,她的爺爺每次趕集都會買一元四個饅頭回家給她。
她的爺爺一面好一面壞;好的是,她的爺爺只要看到她有吃的,每次就叫她分給身邊的人一點,這就叫“快樂同享!”
壞的是,她的爺爺見她的外婆回去了,趕集回來她什么都沒有。
她的爺爺每次有買東西,比她吃的饅頭還好。
她的爺爺最喜歡他的親兄弟的孫女孫子,每次趕集只要有他們兩兄妹跟著,她的爺爺就會買幾元的餅干或者瓜子或者蘋果給她們吃。
有幾次,她跟著爺爺趕集以為有零食吃,結果卻看到爺爺給錢買了就沒她的份兒,她的爺爺直接提著袋子全部給了他的親兄弟家里的孩子們。
當時她看到爺爺的做法,心里雖有不服氣,但表面功夫做足,心平氣和的問爺爺為什么她沒有,她的爺爺一句話讓她恨他一輩子。
她爺爺說:“你是大的,你要讓著小的!”
(真是,這爺爺不要也罷,自己家人不顧,卻一心幫著別人;小孩子也有自尊,你讓他情和以堪!)
她的爺爺還有做的比這更過分,她見爺爺根本不喜歡他,沒把她放在眼里,以后每次爺爺叫她一起趕集她都沒去;即便她不去趕集,只要她的爺爺的親兄弟家的孩子去了,就少不了餅干糖果水果還有下館子的吃喝。
她為什么知道,她與爺爺的兄弟的家里的孩子是好朋友;小孩子一見面就是朋友,即使吵架了關系更親密;有什么秘密就你知我知他知。
她的朋友每次趕集回來都告訴她,她今天吃了什么,并且指出全是大爺爺買的。
“大爺爺”不是她的爺爺胖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她的爺爺是他的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在兄弟排行中是大哥;所以,兄弟的孫女叫他“大爺爺。、
她的爺爺真是令人可憎,不僅在外面面前光明正大對她置之不理,丟她面子尊嚴,幫外不幫內,在家里也是;他兄弟的孫女到她家里來,朝她吐口水,她打回去,她的爺爺看見了,唆使那個孩子打她。
一次她的爺爺曬花生,那個孩子到家里來明目張膽的抓起來就吃,她看見了也想去抓,剛到花生旁邊正要動手,她的爺爺看見了就是叫那個孩子打她,一邊說,“打她,打姐姐把你的花生吃了!”
一個夏天,屋外的李子格外好,鮮艷又圓潤,像滿樹掛著綠寶石;她一個爬到樹上小心翼翼摘李子,由于是熱天,穿著裙子加上包太小了放不下,索性把摘來的李子全都扔到地下,在用裙子兜著回去。
她摘李子正一心一意,她的爺爺幽靈般趕來,看到滿地的李子,惡狠狠的說罵了一句,故意扯開嗓子把他喜歡的孩子老遠的叫來,告訴她姐姐在摘李子,快來撿李子。
那個孩子聞聲趕來,她以為爺爺看到她沒找他要零食吃的乖巧,至少能讓著她,鬼知道,她對她的爺爺的做法徹底恨上了,失望又心寒!
她的爺爺一直叫那個孩子撿李子,從沒有一句是關于留給她的,看到那個孩子把好的李子全部撿光,留下生蟲的李子不動,她的爺爺才假裝好心叫那個孩子把剩下的李子留給姐姐。
她在樹上看得清清楚楚他,在她的爺爺叫那個孩子撿李子時,她沒有再摘李子,而是坐在枝椏間一直期待的等她的爺爺的話;看到一地是蟲蛀的李子,沒有半點好的地方,她跳下樹,傷心的哭著跑回家了,不理會身后討厭的爺爺假心假喜叫她撿李子!
她小時候受的委屈最多,爺爺不愛,每次把爺爺的不公平行為告訴外婆外公他們,希望他們幫她。
她的外婆外公只管自己對錯,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她更失望,外婆外公不僅不換個角度想想她一個面有無助的孩子和楚境,還一味的指責她太笨,自己不知道找她的爺爺要!
(誰說沒要,說了有用嗎?)
她在小曾多次對世界感到崩潰到自殺,強大的意志力和夢想活生生讓她支撐過來!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先苦后甜;她是苦難里掙扎出來的孩子,應了那句話“有付出就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