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悟變中醫:瞿岳云教授別具一格的中醫理論解讀作者名: 瞿岳云本章字數: 1014字更新時間: 2020-02-14 18:37:04
22 指紋紅色非主寒
關于小兒指紋的不同色澤與主病,明代龔信《古今醫鑒》云:“紫熱紅傷寒,青驚白色疳。”清代陳復正《幼幼集成》指紋析義歌訣亦云:“紅艷多從寒里得。”現行《中醫診斷學》教材,也宗此說。實則卻不盡然。
指紋紅而略青為生理正常之色。《靈樞·決氣篇》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故知血本為紅色。而心主血脈,肺主一身之氣,肺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指紋所處部位,乃手太陰肺經的絡脈,血液運行于絡脈之中,隱現于皮膚之下,因其有絡脈相隔,故正常指紋顏色即成“紅而略青,隱約不顯”,而非紅色主寒也。
指紋“赤色主熱”即使是從病理角度而論,中醫學五色主病的一般規律是“赤色主熱,紫為熱熾”,故指紋色紅,亦非寒也。小兒體質,中醫素有純陽之稱。因而感邪之后,易從熱化,除溫病小兒指紋常見紅紫色外,某些風寒為患的表證,或入里化熱形成里實熱證,凡此陽熱充斥之時,血流必然增快,加之熱灼津傷,血液濃縮,促使指紋顏色紅而略青加深,往往呈現紅紫色,其區別是,風寒表證發熱,指紋見青中夾紫;實熱之證,則青色逐漸消失而紫色明顯。故紋紅轉紫主熱證,并非紋紅主寒。
寒證指紋為青色。從寒邪對指紋的影響而論,寒為陰邪,其自外入或從內生,皆能使絡脈收引凝滯,以致氣血運行不暢,血脈呈瘀阻狀態,指紋必然由紅而略青向青色轉變,何以反呈“紅色鮮艷”呢?“紅艷皆從寒里得”于理不符。蓋“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從面部“五色診”主病規律來看,赤色主熱證,青色主痛證、寒證、瘀血證及驚風之證。手指部位的絡脈,同樣歸屬心所主,但卻又以“紅色主寒”,顯然亦與五色主病的整體性規律相悖。所以,寒證的指紋應是見青色,即青色主寒,不可能是紅色主寒。
《幼幼集成》云:“小兒傷寒為最多。”傷寒即外感風寒為病,指紋多呈青紫。近年有專家對感冒、扁桃體炎、肺炎、消化不良等幾種病癥120例患兒的指紋進行觀察,辨證屬于中醫寒證的62例,指紋見青色稍紫;辨證屬于熱證的19例,指紋紅紫;其他為脾虛、食積、寒熱轉折階段和病情處于恢復期的病例。從臨床觀察分析,小兒指紋青色主寒是切合實際的。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指紋乃表淺外露之靜脈,其變化與血液循環,靜脈壓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系。靜脈血液中由于含二氧化碳成分,其顏色本來就不如血液紅而鮮澤,當某些病變導致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的增高而缺氧時,其指紋顏色就可能因寒凝血瘀而加深,呈現青紫色,紅色則少見。因此,病理條件下,小兒指紋紅非主寒,寒證指紋當為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