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室
葉塵坐在小板凳上,看著前面老王在示范畫色彩。
“來來來,都看好了。”
“昨天已經把顏料調好了,今天就咱們就正式開始上色彩吧。”
“色彩,色彩,所謂色彩就是顏色的搭配和調和,咱們今天先搞點基礎的學學,首先咱們看這個書上有這個色彩盤,咱們搞一點色彩盤練練。”老王指著書上。
“色彩三原色,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色,我們通常說的三原色,是色彩中的紅黃藍。”
“美術中紅、黃、藍之所以被定義為色彩三原色,因為紅色加適量黃色可以調出橙色,而橙色卻無法調出紅色,藍色加適量紅色可以得到紫色,而滋色卻得不出藍色和紅色,藍色加黃色得到的是綠色,而綠色卻得不到藍色和黃色,用黃色、紅色、藍色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并鮮艷。”
[注:這只是美術里的三原色,其他的另概而論。]
“來啊,看這個色彩盤,首先你先用二b鉛筆畫一個圓,先把它平均分成三份,然后再以此類推。”
“每一個格子里都要放一個顏色,首先三等分的格子里放三顏色紅,黃,藍,你先從顏料盒里挑一點顏料到畫盤里,如果你覺得顏料有點干,你先在上面噴點水,然后拿畫筆蘸一蘸,然后就可以畫在紙上了。”
“你們看了沒有?這個顏色是不是很純很正。”
“然后啊,你再看這個紅色,這個是大紅色對不對,你在上面加一點水,你再畫到這個紙上,是不是就變成了淺紅色,顏色變淺一點。”
“來!這個時候你加一點點黃,攪拌均勻加一點點黃攪拌均勻,然后再畫在紙上,你看是不是有點變色了,變得有點像橘紅的顏色,這個時候你再加一點水,它的顏色又變淡了,你再加一點黃色,這時候估計黃色和紅色就對半分了,攪拌均勻,抹在紙上,你看什么顏色,這不是橙色嗎。”
“有人說美術考試中最好玩的就是色彩,為什么說它好玩呢,你看那顏色的變化技巧,它就像個人一樣,很多變。”
“再來啊,看好啦,你看這個藍色,有淺灰藍,天藍,湖藍,鈷藍,很顯然鈷藍是顏色最重的,你把這鈷藍畫在紙上,你把它加水再稀釋一下,看看是什么顏色,唉,這不有點天藍的感覺了嗎。”
“接下來其他的顏色你們就以此類推吧,等會兒你們下去把這個色彩盤畫一下,等色彩盤畫好了,過幾天等你們熟練了教你們畫個重要的東西,好了散了吧。”
葉塵回到座位上,很熟練地拖著畫盤,把老王發的畫筆拆下來,放到水里泡一泡,沒辦法,一看就是不是什么好貨,葉塵不由想罵老王坑啊,洗了洗筆,打開顏料盒,噴了噴水,開干。
葉塵左手托畫盤,右手拿筆,蘸顏料,攪拌,畫,動作是很熟練,畢竟爛熟于胸的東西嘛。
相比于其他兩門,葉塵還是更喜歡色彩,畢竟自己曾經也是靠色彩吃飯的啊,遙想當年,他自己的素描和速寫畫的像屎一樣,也只有色彩能夠撐撐場子,可葉塵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最后自己在考場中,千算萬算,唯一的紕漏還就是色彩,可能說他自己也想過原因吧,從一開始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他只會臨摹,不會默寫,對著照片就像一個沒學過的新手一樣,再加上最后一段時間比較浮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素描和速寫上,最后反倒該畫出來的沒畫出來,不該畫出來畫出來了,這也是他上大專的原因之一吧。
往事如風,隨他媽去吧。
……
[注:學美術,一開始你都是臨摹為主,到后面你會慢慢接觸到照片寫生,而考試也都是照片寫生,可以這么說吧,你臨摹臨摹好,但不一定你照片寫生畫的好,但你照片寫真畫的好,你臨摹一定畫的好,就像你平時考的都很牛逼,那你不算牛逼,你高考你考的牛逼你是真的牛逼,上面只是個人言論。]
“來來來,都過來,這幾天你們也都大概應該熟練了色彩的運用吧,那么接下來,要真正開始畫色彩了啊,不過呢,在臨摹之前我先對吧,畫一張簡單的色稿給你們看一下。”
“首先,咱們跟別的畫室可能有點不一樣,別人都用鉛筆打形,咱們直接用水彩打形就行了,沒必要那么講究,這邊有幅畫看一下,這幅臨摹看一下,色彩色彩跟素描差不多,要注意打形,但這個行不要僅要快,要穩,色彩要的不是準,要的是穩,你看這幅畫上面有什么,有一個罐子,一個蘋果,一個香蕉。”
“不用想罐子,就是這幅畫的主體物,主體物,主體物,一共三個物體,正是因為一共三個物體,那么咱們就是左右中間各一個,作為主體物肯定是放在中間了。”
“咱們打形顏色隨意啊,但一般都是用深一點的顏色,你這樣看的可能清楚一點,雖然這個大形可能色彩沒那么多要求,也不用那么準,但是你打漂亮點,到時候你也有好畫點。”
“來啊,看好了這個罐子,一定要畫立體點,上面這個口,中間這個灌肚子。”老王一邊說著手還擱那操作著。
“你們看,很簡單吧,看這罐子這個形,多準,栽在旁邊一個蘋果,一個香蕉,幾何體的時候咱們不練過嗎,照著這樣畫就行了,其實色彩比素描好多了,色彩現在形打的不準,你到時候鋪色稿的時候,唉,對,你修一修改一改,其實也都可還行。”
“你看這個形打好了,接下來啊,注意啦,后面的人都別睡啦,接下來今天的重頭戲,色稿。”
“色稿就是鋪顏色,把大的顏色鋪一下,首先你要注意一下這幅畫畫的是哪個色調,色調我昨天也講過了,冷暖色調,冷色調里面要夾著暖,以此類推。”
……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