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什么,人丑多作怪!”
“算了,不想了,想想都恐怖。還是喝點小酒陶冶一下情操吧。”
“肉要大口吃,酒要大口喝,其他事情隨他媽去吧。”
“得了!”
幾人從晚上七點喝到了十一點多,燒烤架上東西也都吃光了。
“溜了,溜了,真溜了!”
……
五月春歸濃。醒卻未得晨光里,隔簾方曉春雨急。遙看枝頭多新意,不見伊人杏花期。且待五月春更濃,綠滿人間三千里。
葉塵這一個月,小日子倒是過的挺忙的,天天就是速寫素描的,最主要的是老王還自作主張,天天給他加任務,別人畫一個速寫他畫兩個。
“老王,今天下午干嘛啊。”葉塵瞅著躺在躺椅上的王斌。
“今天的任務可是很嚴峻的,馬上要開始新的章程了,今天,等會就知道了。”
“來來來,都到我這邊來,現在已經是五月了,馬上就六月了,我們也該開始色彩了,今天呢,咱們先把所有的都放一放,咱們把這個色彩的要求講一下,在把基本東西搞一下。”
“來來來,我先在黑板上寫一些東西,你們按要求把它抄在一張紙上。來,記住了位置,不要抄錯了,這個東西很重要。”
葉塵看著老王在黑板上寫著,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就是色彩表吧。
第一豎條:黑,深紅,大紅,朱紅,橘紅,肉色,赭石。
第二豎條:豆沙紅,土橙,淡黃,桔黃,米駝,拿坡里黃,白。
第三豎條:土黃,中黃,淡黃,檸檬黃,檸檬黃,拿坡里黃,白。
第四豎條:橄欖綠,草綠,淡綠,黃綠,黃綠,嫩黃,白。
第五豎條:墨綠,翠綠,淡綠,香水百合,牙黃灰,嫩黃,淡紫。
第六豎條:綠松石綠,深綠,中綠,粉綠,牙黃灰,紫灰,淡紫。
第七豎條:群青,靛青,灰豆綠,蔚藍,淺赫灰,紫灰,淺灰藍。
第八豎條:鈷藍,湖藍,湖藍,綠松石藍,天藍,天藍,淺灰藍。
[注:抱歉,我有的位置的顏色,我實在是記不得了,可能我的色卡跟你們有些不一樣,但沒辦法,自己用的習慣就行了。]
“來,千萬別抄錯了啊,來幾個男生跟我去一下器材室。”
不知道為什么,葉塵感覺器材室有好玩的,葉塵叫上大炮蕭冰貢吳曉,“走走走,玩玩去。”
葉塵跟著老王來到了器材室,一開門,一股霉味撲鼻而來,器材是不大,迎面而來的是一堆不知道什么東西,看來閑置這邊已經很久了,里面有兩排架子,左手邊靠墻也是一排架子,最里面也是一排架子。
葉塵走了進來,左手邊的架子上倒是什么都有,各種各樣的鉛筆套裝,2B,4B,6B……一盒一盒,一箱一箱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素描紙速寫紙,2K,4K,8K,這排架子倒是對葉塵沒什么吸引力。
葉塵走到中間這邊來,中間這排架子全是各種各樣的石膏和陶瓷器。
石膏頭像倒沒什么,也就是個通體白色的立體頭像罷了,不過這陶瓷器葉塵還是很感興趣的,不為什么,一個字,貴!
葉塵還沒怎么看,老王就叫道:“別擱這看了,都是假的啊,以前都是給學生們用來寫生的。”
葉塵聽了才別過頭去。
“你看那兒什么陶瓷器沒啥用,還不如看看這個呢。”老王指了指靠墻邊上的一幅大畫。
葉塵走到邊上,看了一下,這幅畫很大,長寬都有一米多,而且是一幅水彩畫,放在櫥窗里的,雖然可能年代已經有點久遠了,上面的色澤已經有點掉落了,但葉塵還是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幅畫山水的水彩畫,里面透露著看不懂的氣息,葉塵思考了一番,沒大明白,難道這就是藝術家的氣息。
“得了,別隔著東看西看了,來,干點正事兒,看到這邊的顏料沒,每一種顏料拿10瓶。”老王道。
葉塵幾人轉頭看向后面的那排架子,全是各種各樣的顏料,“我艸,這么多顏料。”不得不說葉塵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多飲料。
葉塵幾個人搬著一箱又一箱里拿到畫室里,等把所有要用的顏料都搬到了班上都搬到了班上。
老王拿了個顏料盒做在葉塵的位置上,“來啊,看好了,等會我會每個人發一個小板凳,然后你們把現在的板凳倒放在畫架下面,然后把我等會兒要發的顏料盒放在板凳上面,然后看好了,接下來是重頭戲。”
“每個人等會兒會發一把小鏟子,小鏟子不是用來干別的的,是用來鏟顏料的。看好這顏料盒,顏料盒的每一個小空格都是對應的一個顏色,顏色就是剛才我畫給你的表上的顏色,來,這是黑色,第1排,第1個。”
老王拿過了個顏料:“先打開顏料的蓋子,這里有的顏料是已經上霉的,但是不要緊,還是可以用的,上霉的原料,你把上面的霉先刮掉,然后挖下面的好的,先挑一勺子放在小空格里,你看的差不多了,然后就不要填的太滿。”
老王又拿出來個小噴壺,“然后你噴水,等會也會發給你個像這樣的小噴壺,注意啊顏料盒里的顏料,你每次用完顏料之后,一定要注意噴水,不然它會干掉的,噴完水之后一定要把盒子蓋緊。”
“好了,接下來你們一個一個調吧。”
老王剛說完,葉塵就開始行動了,先從上面地上抱了一大堆飲料回來,管那么多干嘛,反正每個顏料都要用到。
拿顏料,
挑顏料,
噴水,
攪勻。
整個畫室都重復著這個動作,葉塵倒是早早就搞完所有的顏料了,看著老王不在,躺在老王的躺椅上看著下面一群人擱那調顏料,看他忙忙碌碌的樣子,不由想到曾經自己也是這樣的,沒辦法剛開始不知道顏色的規律,根本不可能在最快時間內挑完顏色。哪像葉塵,顏色都背爛了。
……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