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序

約翰·伯格的書,一直是許多西方知識分子的最愛。他敏銳的觀察以及對影像的解讀能力,充滿了時代感的寫作風格,讓喜愛藝術、攝影和文學、社會學、文化理論的知識分子津津樂道。事實上,伯格關于藝術的寫作,除了獲得藝文界的推崇之外,還擁有許多跨領域的讀者。

1960—1970年代流行的評論大多受到新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或解構主義的影響,因此出現一種新的“文化理論”,它們研究和應用的范圍,除了藝術與文學,也涵蓋了社會學、政治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和大眾傳播學等等。

而如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德里達(Jacques Derrida)、福柯(Michel Foucault)、拉康(Jacques Lacan)、巴特(Roland Barthes)等人的思想也相繼出現在藝術與文學批評的領域。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看》這本書,雖然討論的對象是攝影和藝術,卻蘊涵著非常豐富的“認識藝術”的看法。作者在有關攝影、繪畫藝術和雕刻的評論中,就時常從新的、多面向的角度來挑戰舊的美學觀念。

過去,讀貢布里希(E. H. Gombrich)的西洋藝術史或克拉克爵士(Sir Kenneth Clark)的“風景畫論”時,已經成為“歷史”的美術史研究,或區域風格分析的特色,通常會給我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肯定藝術史學者對“歷史風格”的看法。看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或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的藝術評論,他們的批評或期許,則會讓我們面對正在發生變化的“當代藝術思潮”有深刻的感受。伯格聰明而博學,但是他的寫作風格迥異于其他的藝術學者。一方面是由于他寫作的材料時常以大眾媒體和文化資訊為研究對象,文章里討論的內容就不只是藝術,還包括廣告、新聞、文學、攝影、電影、電視等。例如他的暢銷書《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就是以一種自由而活潑的文體創作,從不同的面向來解讀“視覺與文化”的關聯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伯格不經意流露的文學氣息。他細膩的觀察具有穿透力,同時感情豐富才思敏捷,因此整本書的寫作風格,雖然包含著許多精辟的論點,卻有如散文般雋永,與一般硬邦邦的學術論述大異其趣。

《看》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討論動物與人類文明的關系,以及動物在凝視我們時的觀看角度。第二部分記錄著伯格對攝影的觀察心得,思考攝影與視覺傳播之間的互動,探討攝影是如何實踐其在現代社會的功能。文中,他還是不忘以“否定的力量”提醒讀者,要打破我們對照片虛假的自動反應。第三部分,作者把焦點放在不同的“藝術的表現”,談繪畫、雕刻。文中個別地討論藝術家不同的創作目的,并以復雜的感情、人性的觀點來詮釋重要的細節,模擬藝術家的選擇和觀念。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作品,可以說是藝術家內心對某種主觀感情的發現與肯定。伯格嘗試以“內心加強”的角度分析藝術家的作品風格,非常具有戲劇性。例如,他可能關心雕刻家對生命的態度,多過對作品的風格分析。討論賈柯梅蒂之死與歷史性的意義,或漫談羅丹對“性、權力與創造力”的態度時,作者就企圖把藝術創作的經驗以一種心理分析的方式,暗示我們去深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雖然這樣的論點不完全被歐美的藝術史學界認可,被認為是非主流的評論,但它的確為藝術評論注入新的生命力。)

我相信文字修養好的作者,比較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意志和思想。最好的文字敘述不應該降低讀者的想象力。伯格的才華和機智無疑是這本書長久以來備受喜愛的因素之一。但翻譯的困境就在于不同語言的演繹,是一種理解與再創作,有著文化和語言意義上的雙重限制。受限于自己的能力且無法直接與作者聯絡、溝通,在個別地方我的語意并不是非常的精確,這個中譯本亦有許多未盡之處。唯希望中文版的發行只是打開一扇窗,可以讓更多的中文讀者有興趣認識約翰·伯格,將來進而去閱讀他的英文原著,感受到他如風一般自由的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志丹县| 黄山市| 泾川县| 揭东县| 黄山市| 榆中县| 韶山市| 化德县| 蕉岭县| 太仓市| 子洲县| 林甸县| 阿勒泰市| 临夏县| 天长市| 竹溪县| 五华县| 新丰县| 奇台县| 万全县| 巫溪县| 台北市| 东光县| 白山市| 隆化县| 高雄市| 错那县| 焦作市| 聊城市| 福鼎市| 定远县| 杨浦区| 木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囊谦县| 滨海县| 元朗区| 甘肃省| 田东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