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聚文明力量 建設健康中國:衛生計生行業全國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經驗匯編
- 國家衛生計生委文明辦
- 3542字
- 2020-08-14 17:04:15
創新精神文明建設 推進醫院和諧發展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與醫院發展融合為切入點,以全面深化衛生體制改革為主要任務,構建1+3+X醫聯體模式,深化無陪護特色,推動惠民利民工程;成立項目管理部、建立黨員干部規范化培訓體系,打造過硬黨員干部隊伍;強化作風工作建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做強做優精神文明特色品牌,為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創造了堅實的基礎。連續四屆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獲得四屆“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好醫院”稱號,先后榮獲“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職業道德先進集體”等稱號,2016年被評為“天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15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一、樹立群眾觀,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一)創新醫聯體服務模式。
醫院以公益、務實、便民、惠民為原則,構建1+3+X醫聯體新模式,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通過“人才培訓、技術指導、雙向轉診、質量控制”四駕馬車,與3區12家基層醫院建立“以師帶徒”合作關系。截至2016年12月,共派出20個學科百余名專家,600余人次支援社區工作,培養基層人才2400余人次,使萬余名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同質化的優質醫療服務。首批實現京津冀檢驗結果互認,開展“檢驗直通車”項目,與35家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簽約服務,2016年檢測量達45 100項次。2016年3月啟動胸痛中心創建工作,整合120急救系統、雙向轉診、院內綠色通道,建立急危重癥救治平臺,3120名患者從中受益,真正實現了“全心全意服務患者”的宗旨。
(二)深化無陪護服務特色。
在全國公立醫院首家實施了住院患者包餐制和無陪伴制度,12年來全方位地為病人營造了溫馨、方便、舒適的治療和休養環境,贏得職工、患者、醫院、社會四方滿意的效果。在鞏固現有成效的同時,院黨委啟動“質量與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從患者需求出發,從細微之處入手,先后建立意外跌倒、非計劃拔管、壓瘡等12項評估系統,設計使用15種標識,筑牢患者安全堡壘。成立糖尿病、PICC等6個專業組,開設專科護理門診,建立從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加速康復外科護理體系。2016年發放問卷22 144份,護理滿意度99.99%。連續六年獲天津市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第一”,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2017年成功協辦“全國深化優質護理典型經驗推進會”。
(三)探索延伸醫療服務。
在天津市率先建立由醫生、專科護士、營養師組成的糖尿病診療關懷指導中心,為患者提供醫學治療、營養支持及糖尿病教育三位一體的醫療服務。門診專設“糖尿病小屋”負責每日健康教育、營養治療指導、病人隨訪以及糖尿病患者多學科聯合會診等,采用會員制度,現已招募會員5094人,健康宣教累計達18 915人次,患者滿意度100%。2016年開設孕產婦學校公開授課22次,患教3788人次,滿意度99.93%。開展涉及產科、肝硬化、心臟支架術后等18個病種患者的隨訪工作。
二、樹立作風觀,凝心聚力推動發展
(一)深化作風工作建設。
注重醫院內涵建設,打造“擔當、作為”黨員干部隊伍。早在2015年3月,就針對醫療和管理中的“頑疾”和“瑕疵”,開展了“力戒慵懶散拖,力行新勤嚴快,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效能”專項治理工作。2174名職工參與調研問卷,多層面座談研討,形成137條“問題臺賬”,建章立制,有效提升了服務及管理作風。但院黨委深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2017年4月,啟動“不作為不擔當”專項整治活動,引導黨員干部講政治、敢擔當、合力干,讓患者和職工兩個服務對象都滿意,不斷積淀出優秀的文化內涵和職業精神。
(二)推進整風肅紀專項活動。
打響“治理紅包回扣、提升職業道德水平、提高服務質量”的攻堅戰。建立完善“醫務人員遵守職業紀律、規范商家院內活動行為”等相關制度。組織全員簽訂“杜絕紅包、回扣承諾書”,簽訂“無紅包科室”承諾書,開展“自律自省 做合格黨員”研討活動。壓緊壓實領導責任,每天1名副處級中層帶隊深入一線督察巡視,將巡查結果列為績效關鍵指標,推進責任落實由“虛”變“實”,行風建設由“軟”變“硬”。調查結果反饋,患者對就醫滿意度為99%,對醫務人員滿意度為97.25%。
三、樹立人才觀,培育創新發展原動力
(一)黨員教育多元化。
一是推進學習教育品牌化。歷經四載,180次講座的“精品課堂”已成為全員參與的特色品牌。院黨委不斷豐富其外延,開展“遵規守紀承諾”活動,強化紀律、規矩意識;全院黨員參與編撰《不忘初心感言集》,補足理想信念之鈣。二是搭建支部互促互學平臺。深化“三會一課”制度,以“做合格黨員”為主題,舉辦黨課擂臺賽,八位來自臨床的支部書記暢談學用結合的體會,交流學習經驗,選樹典型、比學趕超。三是打造“智慧黨建平臺”。利用醫院微信影響力全國綜合醫院排名前20位,天津衛生計生系統排名第一的優勢,拓展“兩學一做”官網平臺,上傳資料58篇,累計33 000人次線上學習,有效解決工學矛盾。四是注重黨建理論升華。2016年調研課題獲市委組織部調研成果二等獎,文化建設工作被評為市委宣傳部創新工作案例,2017年在《求知》《支部生活》《健康報》《天津日報》、天津黨建網、天津先鋒網等權威媒體發表文章14篇。
(二)正能量教育常抓不懈。
組織全員參與“談感悟 說建議——傳承中華美德 樹立良好家風 錘煉高尚人格”問卷活動;開展“常懷感恩心、傳遞感恩情,世界會更美,人生會更好”的感恩情傳遞活動;開展以“家”為主題的磁性團隊風采展示活動,每個科室凝練團隊精神和價值觀,與全院職工共勉;策劃和組織“放飛心愿,我與三中心共同成長”大型簽名活動,2017名職工抒發了自己的期待和祝福之情;開展“力爭上游,爭做三中心優秀員工,快樂工作,擁抱健康生活——談人生感悟與遵循活動”,2103名職工抒發心聲;建立“名人名言文化墻”,激勵職工自強不息,傳承做人做事高尚情操。
(三)為青年人才搭建成長平臺。
由40名青年醫務工作者通過競聘方式組成項目攻關組,聘請資深醫學專家兼職項目管理部部長,兩年來,項目管理部促進跨部門、跨學科的橫向溝通與協作,破解了門診服務流程優化、信息化平臺構建、醫聯體建設等十一個制約醫院發展的難題。在此基礎上,2017年院黨委探索建立《黨員干部規范化培訓體系》,配套實施500萬人才發展計劃,拓展了一條復合型青年人才的成長之路。
四、樹立責任觀,積極投身公益
(一)積極承擔8·12救治工作。
8·12塘沽爆炸事件發生后,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彤帶領專家第一時間馳援泰達醫院進行現場評估,確定院內救治方案,組織13個科室百名醫護人員參與救治,先后調派5批16名醫學專家協助重癥患者會診,成功完成273名傷員的緊急救治,完成各種手術78臺,18名傷員入院治療,并全部治愈出院,凸顯了在災難面前醫務人員護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
(二)全運會醫療保障服務當先鋒。
2017年8月舉國矚目的第十三屆全運會在天津召開,作為全運會唯一定點醫療機構,三中心醫院團隊從現場查勘調研到“運動員村、官員村、媒體村”正式開診,百余名黨員掛牌上崗,為全運村1.8萬人提供醫療保障,短短的13天會期,共接診患者2052人,單日最高接診量達到175人次,贏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三)落實完成各項支援任務。
近3年內,派遣醫療隊支援非洲、西藏、新疆、甘肅共27人次。在援非工作中,醫院醫生毅然奔赴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西非參與救治。在新疆和田,醫院專家對當地醫院管理體系建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對口幫扶咸水沽醫院工作中,2015—2016年共完成診療人數6581人次,開展新技術新業務36項;培訓人數1064人次,堅持“輸血造血”并重,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業務水平,獲“全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先進集體”。在幫扶困難村工作中,建立村民健康檔案,開通綠色通道,組織專家義診、志愿者送醫送藥,不斷推進健康戰略;舉辦再就業培訓班,為50余名村民解決創業難題。兩名干部獲“市級幫扶工作優秀駐村干部”稱號。
天津市衛生計生委文明辦:
市第三中心醫院將精神文明創建與惠民服務、作風建設、人才培養、公益服務工作相結合,探索出一條以精神文明建設引領醫院發展,增強全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出特色服務品牌的新路徑,是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和升華。一是著眼精神文明建設頂層設計。探索在醫改新形勢下,創新服務模式,更好地服務百姓,讓患者共享改革發展的新成果。二是著眼打造出擔當作為的干部隊伍。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要有扎實的作風建設基礎,醫院根據實際工作,更加接地氣地制定相關制度,構建精干高效的組織架構,從整頓作風頑疾和瑕疵入手,強化監督,規范管理行為,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促進管理水平更加精細化,保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目標順利實現。

醫務人員走進社區開展“危急時刻,拯救生命‘救’在身邊”健康普及活動

設立天津市首個“紅十字愛心病房”,為特困心臟病患者實行費用減免

第十三屆全運會中,三中心130名醫務人員為運動員村、官員村、媒體村1.8萬人提供醫療保障

領導班子成員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