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轉向、行駛與制動系統的檢測與維修
- 楊玲玲
- 1844字
- 2020-02-21 16:31:45
第五節 車橋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
轉向橋、轉向驅動橋常見的故障有轉向沉重、低速擺頭、行駛跑偏、高速擺振等,同時引起輪胎不正常磨損。
一、轉向沉重
1.故障現象
1)汽車轉彎時,轉動轉向盤感到沉重、費力。
2)無回正感。
2.故障原因
除了轉向器等故障外,轉向橋部分的故障原因如下:
1)轉向節臂變形。
2)轉向節推力軸承缺少潤滑或損壞。
3)轉向節主銷與襯套間隙過小或缺少潤滑。
4)前軸或車架變形引起前輪定位失準。
5)輪胎氣壓不足。
3.故障診斷與排除
由于導致轉向沉重的故障因素很多,診斷時應首先判明故障所在部位,再進一步確定為哪一個部件。診斷時支起前橋,用手轉動轉向盤,若感到轉向很容易,沒有轉動困難的感覺,則說明故障部位在前橋與車輪。因為支起前橋后,轉向時已不存在車輪與路面的摩擦阻力,而只取決于轉向器等的工作狀況。此時應仔細檢查前輪輪胎氣壓是否過低、前軸有無變形;同時也要考慮檢查前鋼板彈簧是否良好、車架有無變形。必要時,檢查車輪定位角度是否正確。
二、低速擺頭
1.故障現象
汽車低速直線行駛時前輪搖擺,感到方向不穩;轉彎時大幅度轉動方向。
2.故障原因
除轉向系統故障外,還有如下原因:
1)轉向節臂裝置松動。
2)轉向節主銷與襯套磨損、松曠,配合間隙增大。
3)輪轂軸承間隙過大。
4)前束過大。
5)輪轂螺栓松動或數量不全。
3.故障診斷與排除
前輪低速擺頭和轉向盤自由空程大,一般是各部分間隙過大或有連接松動現象,診斷時應采用分段區分的方法進行檢查。可支起前橋,并用手在水平和豎直方向擺動前輪,憑感覺判斷是否松曠。若水平方向有松曠感,豎直方向無松曠感,則說明橫拉桿球頭松曠;若水平方向無松曠感,豎直方向有松曠感,則說明下球頭松曠;若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均有松曠感,則可能是軸承松動。若非上述原因,應檢查前輪定位是否正確、前軸是否變形。如果前輪輪胎異常磨損,則應檢查前束是否正確。
三、行駛跑偏
1.故障現象
汽車在直線行駛時,必須緊握轉向盤,才能保持直線行駛。若稍放松轉向盤,汽車會自動偏向一側行駛。
2.故障原因
1)前輪定位值不正確,前束調整不當,過大或過小。
2)左、右前輪主銷后傾角或車輪外傾角不相等。
3)制動鼓與制動蹄摩擦片間隙調整不均勻,一邊過緊,一邊過松。
4)鋼板彈簧一邊折斷,造成兩邊彈力不等。
5)轉向節或轉向節臂彎曲變形。
6)前軸或車架彎曲、扭轉。
7)左右兩邊輪胎氣壓不相等,一邊高,一邊低。
8)車架變形或左、右軸距不相等。
9)前輪轂軸承調整不當,左、右輪轂軸承松緊度不一致。
3.故障診斷與排除
1)檢查左、右前輪輪胎氣壓是否一致。如果是在換上新輪胎后出現跑偏現象,則應檢查左、右輪胎規格以及輪胎花紋是否一致。
2)檢查跑偏一側的制動鼓和輪轂軸承部位是否發熱。若發熱,說明制動拖滯或是車輪輪轂軸承調整過緊,造成一邊緊一邊松的現象。
3)測量左右軸距是否相等。
4)檢查前鋼板彈簧有無折斷,前軸是否變形。
5)若以上均正常,應對前輪定位進行檢查調整。
四、高速擺振
1.故障現象
高速擺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著車速的提高,擺振逐漸增大;另一種是在某一較高車速范圍內出現擺振,出現行駛不穩,甚至還會造成轉向盤抖動。
2.故障原因
1)輪轂軸承松曠,使車輪歪斜,在運行時搖擺。
2)輪盤不正或制動鼓磨損過度而失圓,歪斜失正。
3)使用翻新輪胎。
4)轉向節主銷或推力軸承磨損松曠。
5)橫、直拉桿彎曲。
6)前輪定位值調整不當。前束失調、兩前輪主銷后傾角或內傾角不一致等,導致汽車向前行駛時,前輪搖擺晃動。
7)輪轂偏擺、前輪輪胎螺栓數量不等引起車輪動不平衡。
8)轉向節彎曲。
9)前鋼板彈簧剛度不一致。
3.故障診斷與排除
1)在進行高速擺振故障的診斷時,應先檢查前橋、轉向器以及轉向傳動機構連接是否松動,懸架彈簧是否固定可靠。
2)支起驅動橋,用楔塊固定非驅動輪,起動發動機并逐步換入高速檔,使驅動輪達到產生擺振的轉速。若這時轉向盤出現抖動,則說明是傳動軸動不平衡引起的,應拆下傳動軸進行檢查;若此時不出現明顯抖動,則說明擺振原因在汽車轉向橋部分。
3)懷疑擺振的原因在前橋部分時,應架起前橋試轉車輪,檢查車輪是否晃動,車輪靜平衡是否良好以及輪轂是否偏擺過大。
4)檢查車架是否變形、鉚釘有無松動以及前軸是否變形。另外,還需檢查前鋼板彈簧的剛度。
5)檢查前輪定位是否正確。
6)對高速擺振故障進行診斷時,有時還需借助一定的測試儀具。當缺少必要的測試儀具時,也可以采用替換法。例如在懷疑某車輪有動不平衡時,可以另換一車輪試驗,或者將可能引起高速擺振的車輪拆裝到不發生擺振的車輛上進行對比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