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大國重技,強企在營
劉春華老師邀我為《華為營銷基本法》作序,我欣然同意。
華為是中國最受尊重的企業之一,和中鐵工業公司一樣,在中國強國之路上,都進行了艱苦卓絕和富有成效的探索。大國重器是中國復興的基石,中國企業在夯實基石中所扮演的角色永遠是開拓者和實踐者。
華為是世界5G通信標準的重要制定者之一,而技術沒有國界,致力于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是華為為自己制定的使命。
中鐵工業公司的核心產品掘進機(第三代掘進機包括盾構和硬巖TBM)的發展將促進建筑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和夢想做出貢獻是中鐵工業公司的使命。
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矚目。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進程中,華為集團和中鐵工業公司一樣,有時候“霧中行走”,“修昔底德陷阱”的怪圈若隱若現,而馬爾科夫鏈效應又不給我們放慢腳步進行喘息的機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經歷磨難的企業才可能誕生基業長青的基因,誠如華為總裁任正非先生所言: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
中國的企業應該向華為學習:鍥而不舍的技術投入,繩鋸木斷的奮斗精神,海納百川的包容文化。
我們能夠向華為學習的內容有很多,諸如人力資源、財務、文化、戰略等,但是研究華為營銷方面的書籍卻十分匱乏。這可能是因為華為的營銷屬于B2B(企業對企業)營銷,而不是大眾所熟知的B2C(企業對顧客)營銷。中鐵工業公司的營銷模式和華為很相似,也屬于B2B營銷,屬于大客戶營銷或者工程營銷的范疇。
在企言企。毋庸置疑,營銷是所有企業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營銷,就如同執管理牛耳。科學和健全的營銷體系是華為成功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華為的營銷和管理思路,是企業管理者們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換擋期里提升營銷管理技能的不錯選擇。
大國崛起靠技術驅動和創造精神,企業強大靠技術和營銷的齊頭并進,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工業微笑曲線的邏輯。我們可以簡單地總結為:大國重技,強企在營。
我拿到《華為營銷基本法》的書稿時,眼前一亮。這本書萃取了華為營銷成功背后的規律、邏輯和演變路線,最后形成了華為營銷的理論架構。仔細研讀,脈絡清晰,言簡意賅;案例生動,哲理豐富,趣味橫生;點評到位,剖析深刻,智慧閃爍,引人思考。所以我把此書推薦給想了解華為營銷體系、營銷文化的人們,想從華為的發展中借鑒思想的人們,想關注華為可持續發展的人們。
如果一本營銷書籍僅僅講理論,就乏善可陳,讀起來也味同嚼蠟,結果就是:始于開卷興奮,終于半途而廢。而《華為營銷基本法》一書的獨到之處是,它有一個非常巧妙的引人入勝的設計思路:概念到理論,理論到案例,案例到點評,點評到拓展案例,拓展案例再回歸到普世方法論。簡單來講,就是共性到個性,個性到普世共性,兩個來回都有案例作實證。我非常贊同任正非先生提出的觀點:企業的成功主要源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本書所分析的營銷屬于商業模式、商業思想中最直觀的部分。
本書付梓時,恰逢中美貿易摩擦激烈之時,也是華為被美國極限施壓的至暗時刻,全國知名高校莘莘學子紛紛聲援華為,提出“到華為去”。而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顯得從容不迫,他的鎮定從容、深水靜流的治企哲學在本書中也有充分體現。
任正非借用“灰度”一詞教育干部和員工不要走極端。在正確處理本土化和國際化的矛盾,正確對待與客戶、競爭對手(友商)、供應商的競爭和合作關系和加強管理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灰度思維”都是非常好的堅守與妥協巧妙結合的思維。(上述觀點來自《華為營銷基本法》一書第十章《職業通道》中的相關案例)
這一點,也引起了我的共鳴。中鐵工業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是盾構機,它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公路、鐵路的建設中,為工程建設走出中國,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了貢獻。從哲學角度來看,盾構的主要作用是矛,以矛穿石,次要作用是盾,以盾護人,然而卻被叫作盾構,矛盾同體,互不矛盾,前矛后盾,實實在在是一個矛盾機。
矛盾哲學與灰度思維,是創新與守成,剛毅與柔韌的有機統一。內圣外王,厚積薄發;功不唐捐,博觀約取;蓄勢待發,一飛沖天。
“上根大器,一念直超。”企業界和學術界亟待學得會、用得著的營銷經典書籍。
天宮和蛟龍的“上天入地”,盾構機的“逢山開道”,5G技術的“智聯世界”,無不詮釋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向世界展示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志之所趨,窮山距海,艱難險阻,不可阻擋。“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真實寫照。靠著創造者的勇氣,劈波斬浪,闖出狹小區域匯入海洋,何其幸運。
我們趕上了中國百年來國運蒸騰日上的時代,我們不該辜負這個時代。
在飄香的書籍里面,探尋華為的智慧,尋找未來的真我。“身體是慢慢長大的,而智慧卻是一下子就頓悟的。”
或許,《華為營銷基本法》一書,是點亮你智慧的那盞青燈。
大國重技,強企在營,是為序言。

中國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