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10.帳篷

  • 小屁孩雜憶錄
  • 小帆豬
  • 3355字
  • 2020-01-03 07:46:43

說起趣事來,但凡健全的人都會隱隱浮現(xiàn)幾絲微笑,對于所謂的鄉(xiāng)間孩子,亦有另一翻快樂:那時是有春游,秋游之類活動的,雖說只限于鄉(xiāng)間一些頗有玩味頭的地方,畢竟是有趣味的,人多了自然就熱鬧,至于孩子們是否喜歡,就另當別論了,大概小孩子都是喜歡熱鬧的吧。倘若以成人世界來論斷,這似乎就行不通,一邊念著古人歸隱山林的詩篇,一邊在金錢眼里穿梭,矛盾無處不在,若是擅自改改錢老的話,那便是“現(xiàn)實像一座圍城,外面得意的人想進去,里面失意的人想出來”,更高深一點,便是什么“心遠地自偏”之類了,可惜境界不夠,欲學之而不可得,最終怕是要被扣上“假清高”的帽子。

孩子們在鄉(xiāng)間是無拘無束的,足跡幾乎遍布山野,對于所謂的春游,秋游大都便選在溝底,因為那里孩子們極少去,父母都以溝底有牛鬼蛇神來嚇唬孩子,究其原因,大概是以前的死嬰都拋在溝下,怕孩子們受了什么“糾纏”。孩子們在溝底盡情玩耍,顯得生氣勃勃,溝底的水,樹木,花草,似乎都很和諧,演奏了一曲鄉(xiāng)野風光。孩子們是喜歡秋日下溝的,倒不是春日里不好,只是秋日里有了可以采摘的山果,孩子們都有了飽口福的機會。要說到印象最深的一次秋游,還是那次搭帳篷了。

還是鄉(xiāng)間小學解散的頭一年,那天的天氣孩子們應該都還記得,不是典型的秋陽高照,隱約飄著細雨。鄉(xiāng)間的秋雨很美,濕不了路面,一絲一絲,涼涼的,讓人心里一片沉寂,平和,仿佛覺得世界本來就該這樣。秋日里的事物看上去都顯得少了生氣,然而卻并不落寞,大概是有了野菊的緣故,黃黃的花簇一叢一叢,鋪滿了路旁。太陽穿不透云層,懶懶地發(fā)著光,明晃晃的天空,給人要下雪的假相。

老師一早上完早課便宣布帶孩子們?nèi)デ镉危⒆觽円宦牪簧险n,還能玩,便都興致高漲,歡呼雀躍,嘰嘰喳喳的議論開來。這回秋游卻是沒野果采了,那些果兒早在幾個星期前便被胖孩子一伙洗劫了。老師似乎有了更好的想法,一言不發(fā)的在前面帶路,然而卻并不是向溝底而去,孩子們不知所以,只得緊跟在后面。漸漸地,孩子們終于明白過來,老師要帶他們?nèi)ヒ粋€山包山上玩,那山包鄉(xiāng)人名之曰“小山堡”。雖說若此,孩子們卻還是不免失了望。一個小小的山包,怎能承受孩子們?nèi)绱说臍g愉?然而,事實卻證明,并非名山大川才能讓人經(jīng)久不忘,對于鄉(xiāng)間孩子一行,這個小小的山頭或許是要回味一輩子的了,無論窮困還是富裕,恐怕大家已經(jīng)達成了默契:若是長大后還未各奔東西,定然要相攜把酒話夕陽。時間是檢驗一切的真理,唯獨時間失去了檢驗的砝碼。

孩子們吵吵嚷嚷地走向山頂,冷不防幾只野雞從崖邊草叢躥了出來,叫囂著,似乎極為不快,孩子們則是相當驚奇,進而后悔沒把它們逮到,聽了幾聲挑釁般的叫囂,心一橫,不約而同地拾起石塊一齊扔了過去。大概那野雞已經(jīng)飛遠了,一點反應也沒有。孩子們也沒太在意,只是聽到了山地傳來了牛的驚叫聲,“哞哞”地回蕩著。

孩子們上了山頂,才發(fā)現(xiàn)今日的山頂在秋風中別具魅力,似乎發(fā)酵的醇酒,聞一下都會醉過去。孩子們也不明白今日會有什么活動,都很好奇,卻壓下心來,恍惚地掃視著山底風光。好像山下有幾簇黃竹,幾叢野菊,還有幾塊突兀的石塊,別的似乎不怎么顯眼。當然,還有幾個滾著鐵環(huán)四處游走于田坎上的幼童。這只是相對于胖孩子一行而言的“小”,大概是剛上學罷,那時的孩子對鐵環(huán)十分喜愛,幾乎走哪就帶到哪,說是形影不離也不為過。孩子們都以有一個鐵環(huán)為傲,沒有的,便想了絕妙的辦法:用塑料管燒接起來,灌上沙子,有了重量便能玩耍了。不過,大都是很少見的了,只是偶爾想換換花樣的孩子才那樣做,似乎那時候便懂得了什么叫標新立異。

瞟過了四周,孩子們的思維便又回到了心中疑問上來,隱隱有了一絲好奇。果然老師沒賣關子,這與其他人比起來就明顯更受用,當然是相對于孩子們而言的,或許對一群無利可圖的人賣關子是撈不到好處的,直接一點還能當一回爽快人的緣故。老師的提議便是搭帳篷。所謂帳篷,當然不會是城里那些所謂野營愛好者的那類,只不過是一些茅草搭建的簡易之物。孩子們起初都未回過神來,待到明白了怎么回事,便又后悔一點工具也沒帶,倒是胖子想得開,提了提褲子便用手拔草去了。

那草鄉(xiāng)間喚作梭草,秋天里變得黃中帶灰,還夾雜一點綠,葉細長,條狀,整體呈簇壯,多生于崖邊。農(nóng)戶都會在每年的秋季將它割下,當做一種搓繩子的原料,據(jù)說將梭草浸水后編織的繩子足能吊起三頭肥豬,至于真?zhèn)危矡o從調(diào)查,估計都是鄉(xiāng)人實踐所得,夸大不到哪里去。此草極為柔韌,胖孩子幾翻拽拔之下才弄下一小把,整得個灰頭土臉,大汗淋漓,竟連氣力也似乎耗盡了。老師倒是悠閑,宣布了分組,便找個地方躺下吸煙去了。

人多力量大,這是普遍的真理,當然了,對于某些特殊情況,就不盡然了,什么路人群觀跳樓,路人圍觀搶劫之類,大都習以為常,似乎悖了這條規(guī)律。“路人”在某種意義上成了麻木的代言了,倘若換個時尚的叫法,那便是“打醬油”之類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某時某地某群人是在踐行這條規(guī)律的,或許在以前,也或許在之后,總之有了這樣一群人。那便假設一群純潔的孩子是這類罷,如今,這條規(guī)律就有了作用。

辦法很快就有了,孩子們分了組,有三個人去撇下幾只樹干來,兩個人去尋些尖石塊,還有的分別去扯地瓜藤了。這里便要提一提地瓜。那是一種鄉(xiāng)間的土特產(chǎn),不過是野生的。形如指頭大小,粉紅色,熟透后變軟,去臍后有淡汁流出,帶酒香,甚淡,去皮后入口爽滑甘甜,鄉(xiāng)間老少皆愛食之。鄉(xiāng)間有俗語,曰:“六月六地瓜熟”,與西瓜并稱“暑日二寶”。不過大都因其生于野外,大人極少采摘。然而對于孩子們而言,尋摘地瓜的過程是再美不過的了,雖然有烈日當頭,但是每當扒開一片片藤葉,見到埋在土里露出臍頭的果實一個擠一個,心底頓時清涼起來,甚至有忍不住的孩子立即便將它們吃下了肚。

秋日里地瓜已經(jīng)沒有了,藤蔓也大都干枯,只是有極少的從不結果的藤還很翠綠,于是便被孩子們扯下來了。至于石塊,自然是用來砸斷梭草的,樹枝便用來當帳篷的頂梁了。很快,幾撥人就回到了山頂,帶來了各自的收獲。于是事情變得簡單起來,用石塊沒幾下就弄斷了不少梭草,剩下的便是技術性活計了。怎樣搭帳篷才是真正的挑戰(zhàn)。孩子們又回到了老師分的組里,老實孩子,胖子,高瘦個兒自然成了一組,小女孩卻是被劃到鄰村小孩那組了,還有一組便是由溝底下上來的孩子組成的。

三組各自選好了址,便動起手來。小女孩們一組選在了山頂,溝底下的孩子選在了山腳,老實孩子一組便選在了山腰。

山腰上長了不少柏樹,于是便成為了帳篷的支柱。胖子牽著地瓜藤,繞者幾棵柏樹綁開了,很快就圍了一個面域出來。老實孩子在面域里像蜘蛛織網(wǎng)一樣,用藤扯起了幾個小空格,再在上面放上樹枝,頂?shù)墓羌鼙闩昧恕JO碌木褪歉呤輦€兒的事了,他負責將梭草在帳篷頂上鋪勻。很快,老實孩子這一組便宣告完工,三人也頗為得意的拿梭草墊在地上,懶洋洋地躺下吹風了,只不過時不時的偷瞄打盹的老師幾眼。

小女孩一組選址不怎么好,山頂?shù)膸卓脴渲g的距離挺遠,于是便不得不將帳篷頂弄得很大,自然而然就要更多的材料,加上樹枝不夠長,藤蔓承載力不夠,忙活了半天,才勉強弄好一個輪廓,卻是不敢往上面上梭草了。便又是用樹枝支撐,又是加粗藤蔓,也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是算得上一個帳篷了。

至于溝底孩子那一組,注定是要失敗的了,只見到了幾根插在土里的棒子,以及栓得松垮垮的藤蔓,加上幾把梭草,便構成了他們的作品,風一吹,梭草又掉落幾根。

終于,不遠處有炊煙了,隱約間似乎有飯香,老師醒來了。吐了吐口里沉聚的煙氣,便開始評判了。那似乎是很公平的評判,沒有紅包,沒有潛規(guī)則,更沒有什么內(nèi)定一說。孩子們也極為專注,無可否認,老實孩子一組是最好的,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在那睡覺要十分小心,冷不防翻個身就會滾下山底;小女孩一組選的址倒是能睡得安穩(wěn),只是經(jīng)不了風雨;剩下的一組也不是一無是處,至于好處在哪,也一時說不出來。

點評完了,沒有第一第二的爭論,沒有什么因搭得不好而不愉快,相反,每個人都很開心,或許這就是孩子心性,不管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都一樣的愉悅,沒有嫉妒,羨慕,更沒有所謂的勾心斗角。甚至當聽到大人說以后不會有兒時那么純粹的感情時,還一臉的不信,認為感情一直都是這樣,你真誠對別人,別人自然會真誠的對你,簡單的邏輯,甚至在朋友那里吃了無數(shù)次暗虧依舊不改,還能怎樣?唯有傻到底,簡單到底了。

孩子們收拾起心情,上路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曲松县| 北碚区| 金秀| 英德市| 阿克| 乌拉特前旗| 苏尼特右旗| 沙洋县| 墨竹工卡县| 共和县| 金秀| 古蔺县| 彩票| 大名县| 肇州县| 齐齐哈尔市| 天长市| 寿阳县| 清涧县| 浦城县| 宁安市| 广安市| 永平县| 东丰县| 信宜市| 白城市| 许昌县| 土默特右旗| 蒲江县| 大新县| 肥东县| 九江县| 博兴县| 西安市| 苍梧县| 永安市| 藁城市| 洛扎县| 平阴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