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WNF賞析(八)——宗教—情感—藝術創造
-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致郁
- 春生冬至時
- 1405字
- 2020-02-10 21:39:25
“藝術的本質是痛苦。藝術家就是擅長從痛苦中提煉超脫力量,并能夠表達出來的人。”
“藝術家和普通人的區別是什么呢?他們對痛苦的感知更敏銳,那種只有自己了解的自我矛盾,自我掙扎,讓他們比常人更加痛苦。”
“藝術源于痛苦,終點卻是共鳴與治愈。他們在自我表達的藝術創造中,治愈自己的同時也治愈著他人。”
“老師,我看書上說,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不是天才就是瘋子,是這樣嗎?”有同學提問。
“天才和瘋子確實只有一線之隔。大量的研究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偉大的藝術家們有異于常人的精神狀態。”華立風沉聲。
他沉默片刻:“為什么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會傾其一生獻身于藝術,而普通人卻做不到?”
“因為他們專注?”
“因為他們有藝術天賦?”
華立風目光如炬,“因為天生具有創造力的人,罹患心理疾病的稟賦或許會高于常人。而藝術創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抵擋心理疾病的發作。”
“?”
“……還有這么一說嗎?!”
“為什么?!!”
茫然的一眾。
“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斯托爾認為,藝術與科學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創造力,但都是在追求秩序的創造。科學家的目標是要發現外在世界的秩序,藝術家則是要創造自己的內在秩序,即從自己的主觀經驗與感受中發掘意義。”
“盡管藝術家們的內在世界可能是混亂的、分裂的、失衡的、失控的,但他們有強烈的欲望,去追求秩序,去獲得自主權。他們的作品,正是這種追求秩序和自主權的過程及結果。”
“是他們內在的失衡在扮演幕后推手,讓他們投身于藝術創造中,這正是使他們自己免于墜入深淵的手段。他們之所以忘我地創造,甚至可以為藝術獻身,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強烈的需要:免于自我的分崩離析。”
“那藝術家都是瘋子嘍?”
“不,正正相反,研究表明,從事創造的人一旦瘋掉發作,作品的質與量統統都會下降,這說明發瘋與創作是不相容的。”
“只是他們對外界的感知太敏銳,比常人接收的外界信息更多,更深,更遠,因而比常人更加清醒。因為清醒才痛苦,而普羅大眾是不會體會到這種痛苦的。”
“為什么我感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老師你確定不是在諷刺我等愚民嗎?!!”
“事實總是殘酷的,太讓人受傷了!!”
“無知是福啊!!”有人感嘆!
華立風挑眉,“而藝術創造,就是藝術家們把他們日常生活中表達不出的,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表達的東西,通過藝術創造充分的展現出來。而作品的藝術形象里凝聚著藝術家們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藝術家們的人格具象。”
“創造性的活動,是一種統整,使對立得以統一,分歧得到協調。倘若他們的這種努力失敗了,倘若他們被混亂和分裂所主宰,他們的創造也就暫停或終止了,甚至連生命也會結束。這估計也是為什么那么多藝術家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很可能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任何人都經不起嚴格的審視。只是我們普通人(所謂‘正常人’)的心理問題更容易被掩蓋,而知名人士在人格上的變化不定,之所以很難掩飾得住,只是因為他們更廣為人知罷了。”
“而我們對藝術作品的共鳴,也正是對我們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無窮映射罷了。”
“Dear Mr. Hua.那我今天聽一首情歌會有共鳴,明天聽一首搖滾也會有共鳴,那它們的創作者也是藝術家嗎?那藝術家這名頭會不會太爛大街了啊!!”
“藝術是一種創造,你可以說這首歌是藝術作品。但不是所有創造的人都能被稱為藝術家的。藝術家所創造的必然是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挑動觀眾神經,撼動觀眾靈魂,引發觀眾深刻思考認知的。而不是膚淺的,流于表面的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