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王×良,男,34歲,工人。
素患胃病,已三年,不敢進食涼硬之物。時覺胃脘脹痛,堵塞感,嘔逆,腹中竄痛。復因郁怒感涼,病勢加重,醫治數月不愈。食后作痛,劇時需服洋酒一酒盅始覺減輕,習以為常,延為診視。見其步行傴僂,以手捧腹,覺有硬塊堵于心中,脹悶,飲食日減。脈象沉弱短澀,一息不足四至。斷為寒郁氣滯,加以郁怒受涼而增劇。中氣已傷,其病實中有虛。治宜攻補兼施之法。
處方:生黃芪四錢,炒於術四錢,茯苓四錢,萊菔子五錢,川樸三錢,陳皮三錢,白芍三錢,黨參三錢,肉桂一錢半,公丁香一錢,干姜一錢,甘草二錢。
水煎二回,分三次服。每次送服散劑一付。
散劑方:舒肝散 1三錢半,黨參一錢半,公丁香末八分。共研細末,分為三劑。
1注:即 《醫學衷中參西錄》之肝脾雙理丸。萬澤東將其變通為散劑,名舒肝散,見“附方17”。
復診:病減強半,自覺胃脘通順,腹中已不竄痛,仍照前方繼服三劑。
三診:飲食已增,郁積全消。食后仍覺胃中不適,湯劑停服,繼服散劑十二包,服盡病愈。月后追訪,未見復發。
按語:治病辨識虛實,宜分清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方不致誤。本例三年宿疾,用攻補兼施之法,五劑而痛緩,調理旬余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