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疾病負擔
一、PTSD患者的終生患病率
PTSD的患病率研究比較多,然而,采用的診斷標準不同,方法不同和樣本特征不同,結果患病率也不盡相同。Kulka(1990)統計,在全體人群中PTSD的患病率約為1%~2.6%,終生患病率為9.2%。美國精神病學會報道PTSD的患病率在1%~14%,平均患病率8%,其中3%~58%個體有終身患病危險。德國研究人群總體患病率危險性1.3%。阿爾及利亞研究結果顯示高達37.4%。PTSD患者的自殺危險性亦高于普通人群,高達19%,而戰爭老兵、火山爆發和犯罪暴力旁觀者的PTSD患病率為3%~58%。經歷創傷性事件后發生PTSD的可能性隨著事件的特殊性而不同。如美國底特律社區創傷調查顯示,經歷創傷的人中9.2%發生PTSD,但是在強奸、被俘、酷刑或綁架后的人群中50%發生PTSD。在暴力受害女性中PTSD發生率為25.8%,明顯高于非暴力受害女性的PTSD發生率9.4%。Shore等(1986)報道在火山爆發7個月后,約有55%的幸存者有嚴重的抑郁,其后2年內有11%男性與21%女性存在PTSD、抑郁和焦慮癥狀,即使在火山爆發5年后,仍有30%幸存者存在抑郁情緒。
對于地震災害的研究顯示,墨西哥地震后30%的幸存者出現PTSD癥狀,74%的幸存者在地震發生的3~6個月間罹患PTSD,即使在1年半之后,仍有部分成人與兒童具PTSD相關癥狀。
Green(1999)在水壩災難發生14年后對幸存者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約有28%的成人幸存者有PTSD癥狀,對照組僅有8%,17年后再對當時的兒童幸存者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幸存者都沒有明顯的心理困擾。
我國目前還缺乏普通人群的大樣本調查資料,在特殊群體中,1998年張北地震受災群體3個月和9個月內PTSD的發病率分別為18.8%和24.2%;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兒PTSD的發生率為23%;湖南某地礦難的104名幸存者中,2個月后PTSD發生率達50%,2年后患病率依然有26.8%。而中國河北(2007)資料顯示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時點患病率為0.35%,終身患病率為0.85%。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報道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軍隊中診斷為PTSD的為78 000人,實際人數更為龐大,應接近80萬人。近期的一項有關美軍的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曾在阿富汗駐守的退伍士兵中約有20%即五分之一的表現出急性應激、抑郁和焦慮。然而不到一半,事實上僅有46%的人在尋求醫療幫助。
二、PTSD患者相關疾病與醫療消耗
(一)與PTSD密切相關的疾病
1.顱腦外傷與PTSD
顱腦損傷是平時和戰時最常見的損傷,世界范圍內和平時期正常人群中顱腦外傷發生率約為950/10萬,死亡率約15~30/10萬,占外傷所導致的死亡的50%。每年發生顱腦外傷的人數約為116.5萬,絕大部分與交通肇事、安全生產事故和暴力襲擊事件有關。以往戰爭中腦外傷的發生率大約占20%,隨著戰爭模式的改變,現代戰爭顱腦外傷發生率顯著增加,據近年外軍傷殘人員統計數據,顱腦損傷占30%,而伊戰中大約67%的受傷士兵存在顱腦外傷。Mathews(2011)報道伊戰退伍歸國1年的士兵中PTSD的患病率為37%,其中合并抑郁30%,均發生過mTBI,提示頭顱外傷和意識喪失因前額葉皮層受損導致神經網絡繼發受損,可以加重之前存在的PTSD和抑郁的易感性,增加出現精神問題的風險,mTBI可加重PTSD癥狀,導致自我調節失能,出現抑郁和焦慮臨床表現。2008年統計伊拉克和阿富汗320 000名有TBI的退伍軍人中300 000名符合PTSD診斷標準(93.75%)。
Lisa等(2011)報道每年有170萬美國公民發生頭顱外傷(TBI),主要是普通市民,更多的是軍事人員,發生率8%~23%,如果意識喪失時間未超過30分鐘,稱為輕度頭顱外傷(mTBI),其中大部分患者可在1年之內逐漸恢復到受傷之前的狀態,仍有7%~33%的人存在持續的癥狀,與PTSD密切相關。我國顱腦外傷的發生率為240/10萬,已成為和平時期青少年首位死亡和致殘的原因。
顱腦外傷經搶救治療后,存活者傷后容易出現的精神病性障礙包括:
(1)精神分裂癥樣精神病(schizophrenia-like psychosis SLP):
國外報道發生率可高達81.9%,國內萬海濤等(2001)報道43例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外傷后分裂樣障礙的發生率為7%。傷后緩慢起病,前期常有抑郁表現,以類偏執狂妄想和聽幻覺為主要癥狀,伴有思維形式障礙,緊張癥狀和陰性癥狀罕見。
(2)腦外傷后人格改變:
人格改變是腦外傷后常見的精神障礙,發生率為26.2%,以情緒障礙和自我控制能力受損為主要表現,傷后出現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舉止和行為粗魯,道德感及羞恥感下降,可出現攻擊行為、暴力行為、異常性行為和病理性激情發作,發生違法行為,對部隊、家庭和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并且有較高的自殺率。
(3)腦外傷后情感障礙:
早期以躁狂表現為多見,以易激惹和沖動行為主要特征,發生率69%,合并抑郁占16%,除了有情緒低落外,可伴有頭痛、頭暈、睡眠障礙、記憶減退和思維遲滯等。國外學者報道腦外傷者抑郁發生率為26%~42%,Alexander報道每3個患者中有2個存在抑郁,Varney等報道每4個患者中有3個存在抑郁。國外研究發現腦外傷后一年,許多患者存在易疲乏、焦慮、抑郁、失眠、情感淡漠、不能堅持勞動和正常工作等。
2.心血管疾病與PTSD
Falger(1992)報道147例60~65歲荷蘭籍二戰退伍老兵的健康隨訪資料,其中56%仍符合PTSD現患臨床診斷,在過去15年中10%的患者發生了心肌梗死。Schnurr(2000)報道自1960年開始對605例經歷過二戰和朝鮮戰爭的退伍軍人進行隨訪,當時平均年齡43.9歲,30年后PTSD現患老兵發生血管系統病變的風險OR 1.3。Boscarino等自越戰結束后開始對男性越戰退伍老兵進行一系列隨訪,在戰后17年時(1997)2490例PTSD男性老兵發生房室傳導異常的風險OR 2.81,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OR 4.44;戰后20年時(1999)1399例老兵63%仍患PTSD,發生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OR 1.62。在15 288男性越戰退伍老兵服役30年并隨訪16年時(2006),現患PTSD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HR 1.70。其后于(2008)對本組4328例65歲以下的男性老兵同期死亡研究發現,現患PTSD癥狀與低齡心臟疾病死亡呈正相關。Kang(2006)報道19 442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俘在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隨訪中的健康狀況,與未患PTSD的戰俘和普通對照人群進行比較,現患PTSD戰俘在缺血性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風險明顯增加。Kubzansky(2007)對波士頓地區21~80歲的退伍軍人進行研究,其中91%為男性,現患PTSD分別增加心肌梗死和致死及非致死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均為OR 1.3。Cohen(2009)對美國伊戰退伍軍人注冊研究的PTSD共病問題進行了分析,其中在控制了年齡、種族、服役部隊等因素后,發現65 603男性和6964女性PTSD患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均為OR 2.88,男性發生高血脂的風險OR 2.70,女性OR 2.68。McFarlane(2010)報道PTSD患者更容易患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3.呼吸系統疾病與PTSD
Luft(2010)報道一組參加2001年9.11世貿中心救援和現場清理人員在災難后存在PTSD和呼吸系統疾病雙重風險,共有8508名警察和12 333現場救援者參加研究,其中28.9%的觀察對象參與了與清理廢墟有關的救援工作。救災后3個月有39.5%有呼吸系統癥狀、哮喘和肺功能異常,到救災后9年這些癥狀在人群中上升到49.6%,5.9%的觀察對象符合PTSD診斷標準,23.7%的患者存在肺功能異常。本研究還發現在40~44歲年齡組PTSD的現患率高達23.0%,參與清理廢墟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齡組,呼吸系統癥狀的發生率高于其他年齡組。作者認為本組救援人員PTSD的發生與年齡和肺功能相關。
4.神經系統疾病與PTSD
Mathilde(2011)報道一組患有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病后1年的隨訪結果,發現病后7個月時,18%的患者符合PTSD的診斷標準,25%合并抑郁,1年后19%的患者至少存在一種以上的精神疾患。發生SAH之前如果有情感疾病病史,增加病后PTSD風險OR 7.5,抑郁風險OR 11.9,如果有任何精神疾病病史,增加病后PTSD風險OR 4.4,抑郁風險OR 14.1。作者總結的文獻報道SAH患者病后發生PTSD的風險波動中6%~60%。
5.進食障礙與PTSD
文獻報道進食障礙患者中1%~52%與創傷事件有關。Dansky(1997)報道在非進食障礙的女性中PTSD現患率在11.8%,在進食障礙患者中PTSD上升為21.0%,其中神經性厭食患者發生PTSD的比例在10%~47%。Mae Lyun(2011)報道一組753例女性神經性厭食患者,平均年齡29.5+11.1歲,其中13.7%符合PTSD診斷標準,其中病前首發創傷性事件占64.1%,兒童期性相關創傷40.8%,成人期性相關創傷35.0%。
6.軀體損傷與PTSD
Moroni(2012)報道意大利米蘭大學醫院康復醫學科收治的230例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其中41.3%是近期發生肢體骨折的患者,37.0%為急性腦卒中,全體患者中40.4%患有1種以上的精神疾患,24.2%既往有精神類疾病史。現患抑郁24.7%,焦慮10%,PTSD3.5%。
7.重癥監護與PTSD
Aitken(2012)報道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某醫院123名因外傷入住ICU患者PTSD患病狀況,在出院1個月時隨訪到93人,6個月時隨訪到88人,均有20%的患者存在PTSD癥狀。Davydow(2013)報道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院150例重癥監護室(ICU)患者在轉出后3個月時有16.0%符合PTSD診斷,12個月后仍有15.7%存在PTSD癥狀。如果患者在入院早期出現急性應激癥狀,發生PTSD的風險OR高達3.5。
8.呼吸機機械通氣與PTSD
Amal(2010)報道一組71例使用呼吸機機械通氣患者,平均輔助呼吸3~21天,對其中41例在脫機3個月后進行的隨訪發現,12%符合PTSD診斷。與未出現PTSD癥狀的對照患者比較,發生睡眠障礙兩組的比例分別為76%∶55%,出現噩夢的比例25%∶12%。作者認為長時間給予呼吸機輔助治療的患者脫機后發生PTSD風險明顯增加,如果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超過6天,脫機后PTSD的發生率波動在8%~51%。
(二)PTSD患者的醫療消耗
創傷后應激障礙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在美國,創傷相關疾病是花費第二的健康問題,根據2008聯邦政府的衛生保健研究和質量機構的估計,每年耗資720億元。據美國的統計顯示每一個患者僅第一年的治療費用就需要政府支付8300美元,迄今為止已超過2億。在伊拉克與阿富汗參戰的退伍士兵中患有此疾病的群體與未患此病的群體相比要多花費3.5倍以上的醫療費用。Susan(2010)報道有90 558例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定期參加了退伍軍人健康醫療機構的門診,診斷為PTSD男性患者平均就診5次,女性平均就診7次,而不符合PTSD診斷的男性患者平均就診4次,女性平均就診4.5次。男性患者就診的主訴包括腰背疼痛、下肢關節疾患和聽力損害;女性患者的主訴為腰背疼痛、頭痛和下肢關節損害。退伍軍人PTSD患者長期合并抑郁、焦慮共病,存在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受到軟組織損傷導致慢性疼痛的困擾,存在健康危險行為,出現與配偶或生活照料者人際關系問題,導致學業或職業中斷,失業,終生的生活質量下降。
三、PTSD患者生命損失年
PTSD與人類其他疾病一樣,可給健康帶來包括早死和殘疾(暫時性失能與永久性失能)兩方面的危害,這些危害不僅減少人類的健康壽命,同時明顯增加因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增加醫療資源的消耗,使疾病成為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巨大負擔。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用于疾病負擔的評價指標僅包括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哈佛大學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于1988年為了量化失去健康生命的全部損失,進行了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的研究。DALY是指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包括因病早死所致的潛在壽命損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和疾病所致傷殘引起的健康壽命損失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兩部分。DALY主要根據某種疾病患患者群的年齡、性別、發病率、死亡率、平均發病年齡及持續時間計算,為早亡所致生命損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傷殘所致生命損失年(YLD)之和,是生命數量和生命質量以時間為單位的綜合度量,將由于早死造成的壽命損失和因傷殘造成的健康損失二者結合起來加以測算,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經濟負擔評價和測量指標。
PTSD患者由于創傷本身的傷害,以及共病、自殺等未能活到正常人群平均期望壽命而過早死亡,失去為社會服務和生活的時間,已成為危害戰爭經歷者、災難幸存者、負性生活事件當事人健康的嚴重疾病和主要精神衛生問題。
今后研究目標:
1.長期隨訪和觀察對
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現患PTSD人群進行健康狀況、疾病負擔和長期預后動態變化監測,對現有的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2.分層和對照研究
對來自不同種族、地區、不同致病因素的研究對象進行分層,將不同共病的PTSD患者進行亞組分析和對照研究。確定需要進行危機干預、長期藥物或心理治療的重點人群,對自然災害后的高發人群和高發地區制定防治和研究長期規劃和措施。
3.疾病負擔的成本效應分析
觀察和研究不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措施挽回PTSD患者DALY所需的醫療和社會成本,以求采用最佳干預措施進行防治,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更大的治療效果,提高PTSD患者的生命質量。
(郎森陽 呂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