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常見病藥食宜忌
- 孟昭全 路芳
- 7931字
- 2019-12-27 18:11:00
七、肺癌
【概述】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lung cancer),簡稱肺癌。現代醫學根據肺癌的病理類型及其生物行為又將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兩類型,前者約占80%。80%以上肺癌患者目前初診時病情已處于中晚期,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肺癌的高發病率及高病死率已成為近年來全球關注的大問題。
1.病因
(1)吸煙:是目前公認的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吸煙者患肺癌為不吸煙者的8~20倍以上。
(2)放射線:肺是對放射線敏感的器官之一。鈾、螢石、氡氣等都是肺癌的致癌因素。
(3)化學致癌物質:3,4-苯并芘(簡稱苯芘)具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其他的化學物質如砷、鉻、石棉、鎳、煤焦、芥子氣、二甲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與肺癌的發生有關。
(4)肺部疾病:不少資料表明,在肺內結核瘢痕處易發生肺癌。如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硬皮病患者易患肺泡癌,間質性肺纖維病患者易并發小細胞肺癌。
(5)營養因素:目前引起廣泛重視另一領域是營養與肺癌的關系。據估計,在全部的癌癥中有1/3是由于營養因素造成的,特別是維生素A和它的類似物(通稱維A類)與上皮細胞分化有關。此外,土壤中硒、鋅等微量元素含量與癌的發生亦呈負相關。
2.臨床表現肺癌的癥狀與體征可因腫瘤部位、大小、病理類型,對鄰近器官浸潤、壓迫程度、有無轉移,有無并發癥等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咳嗽、血痰、胸痛、發熱和氣急、局部喘鳴常是患者來醫院就診時的主訴,此外,消瘦、乏力、食欲減退、聲音嘶啞也是較多見的癥狀。早期患者可無癥狀,特別是周圍型肺癌。
(1)咳嗽:咳嗽是肺癌常見的癥狀,較早期主要表現為輕度陣發性干咳,易與傷風、感冒或咽炎相混淆,不易引起患者注意。當腫瘤長大影響支氣管引流時就有黏液狀痰液,如有繼發感染,可出現膿樣痰液,量也增多。如果平時咳嗽的性質或規律突然改變,應警惕是否有肺癌的可能。
(2)血痰:血痰也是肺癌常見和較早出現的癥狀之一。這是因為腫瘤表面遭受損傷或壞死潰瘍引起血管破裂,由于血管損傷多少和大小不同,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血痰。
(3)胸痛:約半數病例出現胸痛癥狀。劇烈、持續、尖銳的胸痛常提示胸膜或胸壁(肋骨)受到侵犯,但較多見的輕度胸痛并不表明胸膜已受侵犯。
(4)發熱:腫瘤增大,影響或阻塞支氣管腔,使分泌物不易排出,繼而引起感染發熱。經抗感染治療這種發熱有時可以消退,但因阻塞繼續存在,發熱可以反復發作。此外,由于腫瘤壞死、毒素吸收而引起的發熱,抗生素治療常無效,這種發熱多半是較晚期的癥狀。
(5)呼吸困難:當腫瘤阻塞、壓迫較大支氣管常引起氣促、喘鳴、局限性肺炎等因氣道阻塞而引起的間接表現,不少患者常因此就診,如不重視易引起誤診,心包受侵多表現為心包積液,臨床上除有氣急、心悸外,常見頸面部腫、靜脈怒張等癥狀。
(6)其他癥狀和體征:當腫瘤接近胸膜時可引起刺激性反應性胸腔積液,當胸膜轉移或受侵時常產生血性胸腔積液。肺癌浸潤膈神經可引起膈肌麻痹,侵犯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特別進流食時引起嗆咳,侵犯迷走神經可使心率加速,壓迫上腔靜脈可引起面、頸和上胸部水腫和頸及胸前靜脈怒張。肺尖部腫瘤除侵犯胸膜、肋骨引起Pancoast綜合征(肩部和肩胛骨內側緣的頑固性劇痛,并常向上臂和肘的尺側延伸,最后達前臂尺側與手的小指和無名指,嚴重者伴有皮膚感覺異常和不同程度的肌萎縮),頸交感神經受侵時則可見Hornet-Bernard綜合征(患側眼球內陷,上瞼下垂、瞳孔縮小及患側顏面無汗)。肺癌的淋巴結轉移最常轉移到鎖骨上、頸部和同側腋下,多為較堅硬的單個或多個結節。遠處常見轉移到骨骼、肝臟、腦及皮膚等處,隨之出現相應的癥狀。
肺外表現如骨關節疼痛、棘皮癥等是近年來十分引人注意的問題,肺癌可產生某些特殊的激素---抗原和酶,可解釋一部分肺外表現的發生機制,可能與細胞癌變后某些已關閉的基因重新開放表達有關。但尚有許多肺外臨床表現目前尚難解釋。
3.輔助檢查
(1)腫瘤標志物:在常見腫瘤中肺癌的標志物最多,其中包括蛋白質、內分泌物質、酶、肽類和各種抗原物質。應用相關抗原(如CEA)及可溶性膜抗原(如CAS0、CA125、CA199),某些酶如神經烯醇酶(NSE)、抗胰蛋白酶(AAT)、胎盤堿性磷酸酶(PAKP)、淀粉酶、芳香烴羥化酶(AHH)、唾液酸、磷酸己糖異構酶(PH1)和乳酸脫氫酶的同工酶(LDH-5、LDH-3)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等雖然都有一定價值,但因缺乏特異性只能作為觀察判斷預后的參考指標。
(2)痰細胞學檢查:肺癌痰細胞學檢查陽性率超過50%。
(3)其他細胞學或病理檢查:肺癌的診斷有時還可通過對其他組織的細胞學檢查證實,如胸腔積液、胸膜、淋巴結、骨髓等的活檢。肝及腎上腺病灶也可通過針刺活檢確診。
(4)X線檢查
1)中心型肺癌的X線檢查征象:發生于較大支氣管的早期肺癌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氣道狹窄,以致發生一系列繼發改變,如局限性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肺不張、肺段實變等。
2)周邊型肺癌的X線檢查征象:早期周邊型肺癌在胸片上比較容易發現。
3)細支氣管肺泡癌的X線檢查征象:結節型表現為孤立的球形陰影,與周邊型肺癌不能鑒別。浸潤型表現與一般肺炎的浸潤性實變相似,輪廓模糊。
(5)CT掃描及磁共振(MRI)檢查:具有獨特的效果。
(6)PET:是一種新型的能檢測腫瘤和正常組織代謝差異的功能性影像學技術,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診斷、治療和隨訪各個方面,常用的用于標記放射性核素有18 F、11 C、15 O和12 N等。根據示蹤劑不同,可以檢測到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間的糖代謝、氨基酸轉運活性和DNA復制能力的差異性,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性檢測手段,在判斷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準確性及參與放療計劃設計等方面,PET均顯著優于CT。
(7)支氣管鏡檢查:纖維支氣管鏡可在局麻下進行,操作方便,患者痛苦較少。可視范圍大,主支氣管、葉支氣管、段和次段支氣管的病變均可看到,并可取活檢、刷片、照片。不但可確診肺癌,對癌前病變也可確定性質和范圍。在肺癌的診治方面已成為常規的方法之一。
【飲食宜忌】
1.飲食宜進
(1)飲食原則
1)宜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肺癌消耗蛋白質多。為補償體內的消耗,增強機體免疫力,宜多食用含優質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如雞蛋、牛奶、豬瘦肉、魚肉,以及豆制品(如豆漿、豆腐腦、豆腐等)。
2)宜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富含維生素類的食物應充分攝入,可以增強機體抗癌能力,新鮮蔬果具有一定抗癌功效,因此肺癌患者應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白蘿卜、芥菜、龍須菜、白菜、油菜、西紅柿、蘋果、羅漢果等。
3)宜多食含微量元素硒多的食物:微量元素硒具有調整細胞分裂、分化及癌基因表達,使癌行為向正常轉化,因此肺癌患者宜多食含微量元素硒多的食物,如海產品、肉、谷物、蘆筍、蘑菇、芝麻等。
4)宜多食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肺癌術后放療、化療期間,宜多選用具有防護作用,有助升白細胞、提高免疫力功能的食物。常用的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有牛奶、蛋羹、雞湯、魚湯面、西紅柿、無花果、橘子、甘蔗汁、生姜、話梅、人參、大棗、獼猴桃、沙丁魚、猴頭菇、牡蠣、海參、鴿蛋、鵪鶉、豬肝、鮑魚、海馬、甲魚、鯊魚、烏賊、山藥、金針菜、淡菜、藕、卷心菜、薺菜、扁豆、薏苡仁、香菇、蘑菇、白木耳、葵花子等。
5)宜食用具有軟堅、化痰、散結作用的食品:中醫學認為,癌癥堅硬如石,與痰凝氣滯有關,故宜食用具有軟堅、化痰、散結作用的食品。
6)宜食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積作用的食品:癌癥的病機多與氣滯血瘀有關,故宜食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積作用的食品。
7)宜食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品:癌癥的發病也與熱毒有關,故宜食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品。
8)宜食用具有養陰補氣、滋補強身的食品:中醫學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對癌癥患者宜扶正祛邪,故宜食用具有養陰補氣、滋補強身的食品。
9)術后宜進補氣養血食物:肺癌患者手術后,會出現氣短乏力、胸悶盜汗等癥狀,飲食宜以補氣養血為主。可食用山藥、藕、大棗、瘦肉、龍眼肉、蘋果等。
10)放療時宜進滋陰養血食物:肺癌患者做放射治療時,會引起口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膚灼痛等癥狀,宜吃滋陰養血的食物,并以新鮮蔬菜和多汁水果為主,如杏仁露、荸薺、白梨、柿子、枇杷、甜橙、羅漢果、香蕉、核桃仁、銀耳、百合、西紅柿、菠菜、蜂蜜、海蜇、銀魚等。
11)化療時宜進生血食物:用抗癌藥物治療時,可出現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癥狀,甚至出現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癥狀,可多吃一些脊骨湯、排骨湯、鯉魚湯、香菜鯽魚湯、燕窩、香菇、木耳、大棗、葵花子、花生(帶衣)、阿膠、豬皮制成的菜肴和蛋類、奶類等有幫助生血的食物。
(2)飲食搭配
1)蘆筍與海參:蘆筍有明顯的抗癌效果,海參亦有抑癌作用,二者搭配,適用于各種癌癥患者的輔助治療。
2)蘆筍與百合:蘆筍營養豐富,是理想的保健食品,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并能降血壓、降血脂,若再配以能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百合,則能清熱去煩、鎮靜安神。適用于腫瘤、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等輔助治療。
3)胡蘿卜與牛肉:中醫學認為,牛肉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筋健骨、化痰息風之功效,與胡蘿卜同食,可防病抗癌、強身健體。
4)香菇與毛豆:香菇為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具有益氣補虛、健脾和胃等功效;毛豆含優質蛋白和多種無機鹽,營養價值高,兩者搭配適宜于癌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癥等患者食用。
(3)藥膳食療方
1)大白蘿卜500g,飴糖15g,柿霜9g,川貝粉6g。將白蘿卜絞汁,加入飴糖,置燜鍋中,隔水蒸化,臨服時將柿霜、川貝粉調入,趁熱緩緩呷下。功能為滋陰祛痰。適用于肺癌陰虛內熱、咳嗽氣逆、痰液黏滯,或干咳無痰者。
2)天門冬、麥門冬各6~9g,蜂蜜適量。前2味均剖開去心,各取6~9g,置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蓋燜15分鐘,再加蜂蜜10~20g,代茶頻飲,每日1劑。功能為滋陰清熱、生津止渴。適用于肺癌陰虧燥熱、咽干口渴、痰黏滯難以咳出者。
3)鴨1只,冬蟲夏草30g。將鴨去毛及內臟,洗凈,如常法放入沙鍋內,加酒、調料,煮至半爛,加入冬蟲夏草,繼續煮至可供食用。冬蟲夏草滋補肺腎、抗癌,鴨肉有滋陰之功效,故適用于肺癌陰虛、乏力、盜汗者。
4)百合枇杷藕羹:百合(鮮者良)30g,枇杷(去核)30g,鮮藕(洗凈切片) 30g,淀粉適量,白糖少許。先將百合、枇杷果肉和鮮藕片同煮,臨熟時加入適量淀粉和少量白糖,調勻成羹,亦可加入少許桂花,更顯清香可口,不拘時間進食之。適用于肺癌放療后口舌干燥、乏力或咳痰帶血者。
5)甲魚1只(重500g以上),生地黃10g,地骨皮10g,火腿片3片,水發香菇若干,蔥、姜、鹽、味精等適量。將甲魚宰殺,去內臟后洗凈,置生地黃、地骨皮于甲魚肚內。將甲魚放入碗內,然后將火腿整齊地放在碗中間,水發香菇排在兩旁,撒上蔥、姜、鹽、味精后,上蒸籠旺火蒸半小時,出籠,覆扣在湯盤內,淋上麻油即可食用。功能為活血化瘀、滋陰。適用于肺癌化療、放療期間滋補食用。
6)人參、冬蟲夏草、胡桃仁各30g,蛤蚧(去頭足)1對,酒500mL。將上藥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加酒500mL,密封浸泡3星期,濾取上清液待用,藥渣可再加適量白酒浸泡一次再用。用時早晚各空腹服10~20mL。功能為補肺益腎、益精助陽、納氣平喘。適用于肺癌肺腎氣虛所致的干咳氣短、動則喘息、自汗、腰酸膝軟、四肢無力、形體羸瘦等癥。
7)天門冬、知母各30g,冰糖少量,粳米100g。將天門冬、知母加水適量煎半小時,去藥渣取汁,再加粳米和水適量,煮粥,熟時加冰糖少量調勻,一次食用。功能為滋陰潤燥、清肺降火。適用于肺癌患者并發熱者。
8)百合30g,薏苡仁10g,蓮子10g,冰糖或蜂蜜適量。將薏苡仁、蓮子用清水洗凈,加水煮爛后,加入百合,文火煮10~20分鐘即可。隨意服食。百合味微苦而甘,性平,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薏苡仁清熱利濕、健脾補肺;蓮子味甘澀,性平,養心益腎、清心去熱、止血補脾;三味合用,功能為健脾益肺、養心滋陰。適用于肺癌癥見脾失運化,兼見胸水者。
2.飲食禁忌
(1)忌辛辣食物:肺癌主要癥狀為熱毒、陰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等)性溫熱,有耗傷陰津、助熱生痰的作用,食之會加重陰虛,使病情惡化。
(2)忌食糖過多:糖具有致癌的催化作用。因為糖,尤其是精白糖,不但缺乏維生素及無機鹽,而且會無情地消耗體內本來就不多的無機鹽、B族維生素,這就削弱了機體的抗癌能力。另外,過多的糖還會對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直接影響,會使白細胞的吞噬功能降低,使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弱。
(3)忌飲酒及咖啡:酒中所含的乙醇可以刺激垂體激素的分泌,從而增強惡性腫瘤的易感性;而咖啡中的咖啡因是對人體具有毒性的物質,它可使體內B族維生素被破壞,而缺乏B族維生素與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4)忌腐爛的食物:幾乎所有的食物當其腐爛時,都會產生乙醛,這種物質有惡臭及致癌率相當高,故應禁食腐爛食物。
(5)不宜多吃酸菜、腌菜、腌肉:因為它們在制作過程中容易發霉,其中常含有致癌性真菌及致癌物質亞硝胺,有極強的致癌作用。
(6)忌煙熏燒烤食物:煙熏燒烤之品如煙熏香腸、熏肉、烤羊肉等含有3,4-苯并芘,為致癌物質,食用該類食物過多,癌癥患病率較高。
(7)忌高脂肪食物:肥胖者有50%以上易患癌癥。食入過多脂肪可導致體重增加,過多脂肪導致機體激素發生變化,限制機體免疫監視的效能,影響細胞的代謝方式,增加體內鎂的排出,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腫瘤發生。豬肥肉、黃油等均屬此類食物。
(8)忌過食鹽:鹽食入的多少與癌癥的發生率存在著一定關系,過多的鈉鹽致癌可能是鈉會抑制免疫系統,如白細胞減少等,故現在有專家提出抗癌食譜就是要求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9)忌腥膻發物:癌癥患者應忌腥膻之品,如鮭魚、黃魚、蟹、公雞、狗肉、老鵝、香椿頭、茄子、蕎麥、芫荽、雪里蕻等,這類發物可助時邪疫氣,釀痰生濕,瘀阻心絡,從而加重臨床癥狀,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藥物宜忌】
1.西醫治療
藥物治療:
1)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小細胞肺癌對于化療有高度的反應性,有較多的化療藥物能提高小細胞肺癌的緩解率,如依托泊苷(VP-16,足葉乙苷)、替尼泊苷(VM-26,鬼臼噻吩苷)、卡鉑(CBP)及異環磷酰胺(IFO)等,其單藥的緩解率為60%~77%;還有洛莫司汀(CCNU,環己亞硝脲)、順鉑(DDP)、長春地辛(VDS,長春花堿酰胺)、表柔比星(EPI)、甲氨蝶呤(MTX)等亦均被認為對小細胞肺癌有效,使小細胞化療有新的發展,緩解率提高到50%~90%。因此,化療成為治療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尤其對Ⅳ期小細胞肺癌的價值更大。
對小細胞肺癌有活力的化療藥物,要求它們對未用過化療患者的緩解率為20%,已治者要求﹥10%,以往經常采用的環磷酰胺(CTX)+多柔比星(ADM)+長春新堿(VCR)組成的CAV方案,其緩解率高達78.6%,也有用CVA+VP-16者;對病變超過同側胸腔和所有N2 患者,即廣泛期患者有較好作用。VP-16取代CAV方案的ADM,廣泛期患者的中數緩解期得到改善。對未經治療的小細胞肺癌患者CAV+VP-16+順鉑[劑量20mg/m2 ×(3~4日)]較CAV+VP-16為優,二者的緩解率分別為53%和48%,近年國外在研究VM-26或CBP為主的聯合治療方案。
國內幾種對小細胞肺癌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案:
①EP方案:VP-16100mg/(m2 ·d)靜脈滴注第1~3日;DDP 100mg/(m2 ·d)靜脈滴注第1~3日。每3周為1周期。
②CAV方案:CTX 1000mg/m2 第1日靜脈注射;ADM 40~50mg/m2 第1日靜脈注射;VCR 1mg/m2 第1日靜脈注射。每3周為1周期。
③VP-CP方案:VP-16120mg/m2 靜脈注射,第1~3日;CBP 100mg/m2 靜脈注射,第1~3日。每4周為1周期。
④CAVP-16方案:CTX 1000mg/m2 第1日靜脈注射;ADM 45mg/m2 第1日靜脈注射;VP-1650mg/(m2 ·d)靜脈注射,第1~5日。每3周為1周期。
⑤NP方案:NVB長春瑞濱(去甲長春花堿)25~30/(m2 ·d)第1、8日靜脈注射;DDP 40mg/(m2 ·d)靜脈注射,第1~3日。每3周為1周期。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案:
①CAP方案:CTX 400mg/m2 第1日靜脈注射;ADM 40mg/m2 第1日靜脈注射; DDP 40mg/m2 第1日靜脈滴注。每4周為1周期。
②MVP方案:MMC(絲裂霉素)6~8mg/m2 第1日靜脈注射;VDS 3mg/(m2 ·d)第1、8日靜脈注射;DDP 50mg/(m2 ·d)第3、4日靜脈滴注。每3周為1周期。
③EP方案:VP-16120mg/(m2 ·d)第1、3、5日靜脈滴注;DDP 60mg/m2 第1日靜脈滴注。每4周為1周期。
④NP方案:NVB 25mg/(m2 ·d)第1、8、15日靜脈注射;DDP 60~80mg/(m2 ·d)第1日靜脈滴注。每4周為1周期。
⑤TP方案:TXL(紫杉醇)135mg/m2 第1日靜脈滴注;DDP 60mg/(m2 ·d)第3日靜脈滴注。每3周為1周期。
⑥ICE方案:IFO 1.2g/(m2 ·d)第1~3日靜脈注射;CBP 300mg/m2 第1日靜脈滴注;VP-1680mg/(m2 ·d)第1~3日靜脈注射。每4周為1周期。
⑦GC方案:吉西他濱(gemcitabine)1000mg/m2 第1、8、15日靜脈滴注,DDP 100mg/m2 第2日靜脈滴注。每4周為1周期。
2)手術治療:非小細胞癌早期應采用手術治療。
3)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放射線對癌細胞有殺傷作用。
4)其他局部治療方法:近幾年來用許多局部治療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癥狀和控制腫瘤的發展。如經支氣管動脈和(或)肋間動脈灌注加栓塞治療、經纖支鏡用電刀切割瘤體、激光燒灼及血卟啉衍生物(HPD)靜脈注射后,用Nd:YAG激光局部照射產生光動力反應,使瘤組織變性壞死。此外,經纖支鏡引導腔內置入放療做近距離照射也取得較好的效果。
5)生物緩解調解劑(BRM):BRM為小細胞肺癌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手段,如小劑量干擾素(2×106 U)每周3次間歇療法。轉移因子、左旋咪唑、集落刺激因子(CSF)在肺癌的治療中都能增加機體對化療、放療的耐受性,提高療效。
2.中醫治療
辨證治療:
1)肺熱陰虛型:多數為中心型肺癌,喉返神經受侵或合并感染。
主癥:干咳或嗆咳,無痰或少痰而黏,偶有痰血,伴有低熱、盜汗、胸悶、咽干、聲啞、心煩失眠、口干口渴。舌質紅或紅紫,苔薄黃或薄白,脈細數。
治法:益氣健脾,化痰祛濕。
方藥: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2g,甘草3g,車前子12g,山藥15g,半夏9g,陳皮9g,前胡9g,苦杏仁9g,川貝母9g,澤瀉6g,薏苡仁18g,紫菀10g,芡實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痰濕蘊肺型:多見于中心型支氣管肺癌或伴支氣管感染、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
主癥:咳嗽痰多,色白且稀,腹脹納減,四肢乏力,大便稀或正常,頭面胸部水腫或胸頸部皮下血管擴張。舌質淡白,苔白膩,脈滑或滑數。
治法:滋陰潤肺,清熱抗癌。
方藥:北沙參15g,麥冬12g,天冬10g,地骨皮12g,百合12g,黃芪12g,石斛12g,川貝母10g,白花蛇舌草24g,半枝蓮24g,魚腥草18g,絞股藍15g,山藥15g,茯苓12g,芡實15g,隨癥加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血瘀熱毒型:肺癌晚期,合并感染,伴胸膜、肋骨或遠處轉移,有時出現胸腔積液及肺不張。
主癥:咳嗽不暢,痰黃或帶血,脘悶胸痛,或伴有周身固定或不固定位疼痛,時有發熱、便秘、口干,舌質暗絳,伴有瘀點,苔黃厚或薄黃,脈弦緊、細澀。
治法:解毒化瘀,清熱養陰。
方藥:金銀花10g,七葉一枝花15g,赤芍12g,茯苓15g,麥冬15g,石斛12g,知母12g,山藥30g,太子參15g,白毛藤10g,白花蛇舌草20g,魚腥草20g,全瓜蔞1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脾腎兩虛型:病至晚期,久病體虛,肺部通氣功能低下,出現肺心系癥狀。
主癥:胸悶氣短,動則喘咳加劇,咳痰無力,面色灰白,腰腿酸軟,納食少,有時潮熱自汗。脈細,舌淡紅或暗淡,苔薄黃或薄白。
治法:補腎益肺,扶正抗癌。
方藥:太子參15g,茯苓15g,枸杞子12g,黃芪15g,白術12g,五味子6g,山茱萸9g,人參(或西洋參)6g,黃精12g,苦杏仁9g,甘草3g,陳皮9g,川貝母9g,白花蛇舌草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藥物禁忌
(1)環磷酰胺
1)忌與氯霉素合用:因氯霉素阻止環磷酰胺在體內轉變成有效產物,可對抗環磷酰胺的抗癌作用,并可加重骨髓抑制。
2)忌與巴比妥類合用:因巴比妥類藥物(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等)能干擾環磷酰胺的代謝,合用可增強環磷酰胺的毒性。
3)不宜與別嘌醇、氯喹合用:別嘌醇、氯喹可增強環磷酰胺的骨髓毒性,故一般不宜合用。
4)不宜應用于長春新堿之前:環磷酰胺與長春新堿合用時,應先用長春新堿,反之則降低環磷酰胺的作用。
5)忌與丹參合用:動物實驗證明,復方丹參制劑以不同途徑給藥均能促進惡性腫瘤轉移,且當其與環磷酰胺合用時,在抑制腫瘤生長方面未顯示明顯的增效作用,故應避免合用。
6)不宜與地高辛合用:環磷酰胺、長春新堿、丙卡巴肼等可損害小腸黏膜,使地高辛吸收速度減慢和吸收量減少。兩藥聯用時應監測地高辛的血藥濃度。
7)不宜與嗎啡、哌替啶合用:因嗎啡、哌替啶可使環磷酰胺的毒性增加。
(2)長春新堿:不宜與谷氨酸、輔酶A同用,因谷氨酸和輔酶A可拮抗長春新堿的抗癌作用,故不宜同時使用。
(3)應用化療藥物時忌飲酒和服用含乙醇的中藥:化療藥物大多有肝毒性,當與酒同服時會使肝毒性增加,轉氨酶升高。因此,用藥期間禁飲酒或服用中藥藥酒。
(4)慎用攻下法:有人認為患有腫瘤是體內有毒,應攻下以排毒,但臨床并非如此,用攻下法的存活率并不比用調補法的人高。因此,除火毒內盛者用攻下法外,其他類型患者應慎用攻下法,以免重傷元氣。
(5)避免應用丹參等活血藥:因丹參赤芍、紅花、當歸等活血藥及其復方制劑可促進惡性腫瘤轉移,故本病患者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