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慢性支氣管炎

【概述】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本病在我國是多發(fā)病、常見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有3000多萬人患此病,患病率為3%~5%。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患病率遞增。50歲以上患病率較50歲以下者高3~ 8倍,50歲以上患病率可高達15%~24%,表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病率很高,值得關注。

1.病因

(1)遺傳因素: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從家族史上分析,患者家族患病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遺傳因素的患者,常在童年時期曾患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雖經(jīng)治療常遺留下肺部的永久性損傷,以致到了成年發(fā)展為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這種患者血中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及丙種球蛋白。

(2)大氣污染:化學氣體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煙霧等,對支氣管和黏膜有刺激和細胞毒性作用。空氣中的煙塵或二氧化硫超過1000μg/m3 時,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fā)作就顯著增多。其他粉塵如二氧化硅、煤塵、棉屑、蔗塵等,也刺激支氣管黏膜,并引起肺纖維組織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損害,為細菌的入侵創(chuàng)造了條件。

(3)吸煙:現(xiàn)在公認吸煙為慢性支氣管炎最重要的發(fā)病因素。紙煙所含的焦油和煙堿能抑制氣道纖毛的活動,削弱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滅菌作用,引起支氣管痙攣,增加氣道的阻力。經(jīng)常吸煙的患者其發(fā)病率是不吸煙患者的2倍以上。

(4)感染:患者痰中的細菌有草綠色鏈球菌、奈瑟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4種。感冒病毒引起的細菌感染占慢性支氣管炎復發(fā)的半數(shù)以上。病毒感染后,致呼吸道柱狀纖毛上皮細胞損傷,為細菌繼發(fā)感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

(5)過敏因素:過敏因素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有一定關系。臨床上單純型支氣管炎患者服解痙藥,有時也有一定療效。認為細菌致敏可能與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病有關,尤其是喘息型與Ⅰ型變態(tài)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致敏原為螨、細菌、粉塵等。用抗原脫敏藥有一定的療效。

(6)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是本病病理改變的一種內因。動物實驗證明,以毒扁豆堿和二異丙氟磷酸使副交感神經(jīng)處于持續(xù)興奮狀態(tài),可使呼吸道杯狀細胞分泌亢進。國內很多單位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臨床自主神經(jīng)功能檢查,約半數(shù)患者有自主神經(jīng)失調表現(xiàn)。多數(shù)表現(xiàn)副交感神經(jīng)亢進,相對交感神經(jīng)功能低下,從而支氣管分泌亢進,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

除以上外,氣候的變化、冷空氣刺激支氣管黏膜使分泌增多,導致氣道阻力增高。老年人性腺及腎上腺皮質功能衰退,喉頭反射減弱,呼吸防御功能退化,也可使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病增加。

2.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癥狀按下列分型和分期。

1)分型:可分為單純型和喘息型兩型。單純型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喘息型(實際上為慢性支氣管炎合并哮喘)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鳴音,喘鳴在陣咳時加劇,睡眠時明顯。

2)分期:按病情進展可分為三期。

①急性發(fā)作期:指在1周內出現(xiàn)膿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顯增加,或伴有發(fā)熱等炎癥表現(xiàn),或“咳”“痰”“喘”等癥狀任何一項明顯加劇。

②慢性遷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癥狀遷延1個月以上者。

③臨床緩解期:經(jīng)治療或臨床緩解,癥狀基本消失或偶有輕微咳嗽,僅少量痰液,保持2個月以上者。

(2)體征:早期可無任何異常體征。急性發(fā)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濕啰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可減少或消失。啰音的多少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者可聽到哮鳴音及呼氣延長,而且不易完全消失。并發(fā)肺氣腫時有肺氣腫體征。

3.輔助檢查

(1)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在無合并癥時,血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均正常,痰涂片可顯示一定數(shù)量的白細胞及一些混合菌落。

(2)肺功能檢查:在本病初期大氣道通氣功能在正常范圍,僅在小氣道功能檢查時見到異常。隨著病情加重,通氣測定也有了改變,第一秒時間用力呼氣量(FEV1 )、用力肺活量(FVC)以及1秒量/用力肺活量比值亦下降。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即使早期也常見肺通氣功能異常,甚至兩次發(fā)作之間亦可見通氣功能異常。

(3)X線檢查: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X線檢查呈陰性,或僅見兩肺下部紋理增粗,或呈索條狀。這是支氣管纖維組織增生變厚的征象。并發(fā)肺氣腫時可兼有肺氣腫征。

【飲食宜忌】

1.飲食宜進

(1)飲食原則

1)宜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可選用雞肉、雞蛋、豬瘦肉、淡水魚、豆制品等,以補充蛋白質分解代謝的消耗,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臨床緩解期在冬季最好吃羊肉、牛肉、狗肉等,以起到溫補的功效。還應供給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及B族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C能提高人體對傳染病及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白細胞的吞噬作用。維生素C多存在于新鮮水果和蔬菜中,如大棗、酸棗、山楂、柑、橘、西紅柿、菠菜、小白菜、大白菜等。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特別是呼吸道上皮組織的健康,對減輕咳嗽、防治哮喘有一定的益處。維生素A在動物性食物,如肝、腎、蛋黃、奶油等中含量最豐富。

2)宜選用具有健脾、益肺、理氣、止咳、祛痰作用的食物,如梨、橘、枇杷、大棗、百合、蓮子、銀耳、核桃、蜂蜜,以及豬肺、羊肺、牛肺等,這些食物既能強身又有助于癥狀的緩解。

3)宜增加液體攝入量:大量飲水有利于痰液稀釋,以清潔氣管。每日至少應飲水2000mL。

(2)飲食搭配

1)銀耳與黑木耳:有補腎潤肺、生津、提神及潤膚的功效,對慢性支氣管炎和肺心病有明顯療效;黑木耳可益氣潤肺、養(yǎng)血補血,對久病體弱、腎虛腰痛有輔助治療作用。兩者搭配,療效更加顯著。

2)銀耳與雪梨、川貝:銀耳和雪梨均有滋陰潤肺、鎮(zhèn)咳祛痰的功效,川貝亦有潤肺止咳的作用,三者搭配,對慢性支氣管炎療效顯著。

3)蘿卜干與雞蛋:將蘿卜干與雞蛋同煮后食用,有潤肺化痰、養(yǎng)陰滋肝、消谷寬中之功效,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等。

4)杏仁與百合:杏仁與百合搭配食用有滋陰潤肺之功效,適宜于慢性支氣管炎陰虛患者。

(3)藥膳食療方

1)白蘿卜500g,杏仁15g,豬肺250g。蘿卜洗凈、切塊,杏仁去皮尖,肺洗凈、開水汆過、切塊。同煮爛熟,少量食鹽調味,喝湯吃肺和蘿卜。每周2~3劑,連食3~4周。適于咳嗽、痰多、口燥咽干等屬痰熱型之慢性支氣管炎。不宜用于咳嗽痰稀、畏寒怕冷等屬虛寒痰盛型之慢性支氣管炎。

2)燕窩3g,銀耳6g,冰糖15g。燕窩、銀耳清水泡發(fā),洗凈,加入冰糖。隔水燉酥服食。每日1劑,連食2~3周。適于咳嗽、痰稠、氣短、口渴等屬肺虛痰熱型之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清稀、口不渴、畏寒、便溏之慢性支氣管炎不宜食用本方。

3)老雄鴨1只,冬蟲夏草15g。老鴨去毛及內臟,洗凈。冬蟲夏草置腹中,用絲線縫好,放沙鍋中慢火燉爛熟,調味分次服食。每周1劑,連食3~4周。適于咳嗽久虛不復,或帶痰血之肺虛痰熱型之慢性支氣管炎。

4)羊肉250g,小麥60g,生姜10g。共入鍋燉成糊狀,食鹽適量,調味服食。每日1劑,分2次食,連食3~4周。適于咳嗽稀痰、畏寒怕冷等屬虛寒痰盛型之慢性支氣管炎。不宜用于咳嗽痰稠色黃、口渴咽干屬痰熱型之慢性支氣管炎。

5)胎盤1個,懷山藥30g,芡實30g。紅棗10枚,生姜10g,白酒適量。胎盤洗'凈,擦少量鹽,開水燙煮片刻,冷水漂洗數(shù)次,切塊。入鍋加白酒、姜片炒透,與山藥、芡實、紅棗同入沙鍋,加水燉至爛熟。調味分次服食。每周1~2劑,連食10劑。適于肺腎兩虛久咳喘嗽者。不宜用于咳嗽痰多或有發(fā)熱屬實多虛少之慢性支氣管炎。

6)雪梨、鮮藕各250g。梨去皮、核,藕去節(jié)、洗凈。同搗爛,絞取汁。代茶頻服。每日1劑,連服3~4周。適于咳嗽少痰、舌紅、口干屬肺陰虛之慢性支氣管炎。不宜用于咳嗽、痰多、畏寒、便溏屬虛寒痰盛之慢性支氣管炎。

2.飲食禁忌

(1)忌油煎炸及不發(fā)酵的面食:因為這些食物不易消化,食后妨礙脾胃運化,生熱脹氣,煎耗津液,助濕生痰,以致咳嗽、咳痰癥狀加重。無論是急性支氣管炎,還是慢性支氣管炎,都應當忌食煎炸之物。

(2)忌辛辣、油膩或過咸、過甜食品:甜食和咸食攝入過多會刺激咽喉,誘發(fā)咳嗽;辛辣食物,如辣椒、姜、蔥、蒜等攝入過多,在慢性支氣管炎發(fā)作期出現(xiàn)黃痰、黏痰等癥狀時會助熱化火,不利于控制炎癥;過食油炸食物和肥肉及糖果、奶油等過甜食品等可助濕生熱,致痰多黏稠不易咳出。

(3)忌海鮮食物:如黃魚、帶魚、蟹、蝦等應忌食。

(4)忌奶制品:因奶制品易使痰液變稠,感染加重,故應忌食。

(5)忌溫補食品:本病常由外邪引起,故急性期禁止食用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公雞肉、麻雀、海馬、荔枝等。

(6)忌大量飲酒: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飲用一定量的白酒,尤其是少量葡萄酒或專治氣管炎的藥酒對本病有一定好處。但如果大量飲酒,不僅易造成肝損傷和腦萎縮,而且會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減弱,容易使本病反復發(fā)作,癥狀逐漸加重,最終可導致肺氣腫和肺心病。

(7)忌過酸食品: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不宜多食甘酸性涼食品,如椰子、櫻桃等,因甘可以生津、酸可斂津,均可聚生痰濕。《醫(yī)林纂要》說:“多食生寒痰。”支氣管炎患者食用則會加重病情。

(8)忌食醬:醬味咸容易積濕生痰,痰濁阻遏肺氣,會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的病變,故忌多食。

(9)忌過熱、過冷食物:過冷或過熱食物可刺激氣管引起陣發(fā)性咳嗽,應忌食。

【藥物宜忌】

1.西醫(yī)治療

(1)抗菌消炎藥物:根據(jù)病情選擇有效抗生素,如有條件在應用抗菌藥物前,留痰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作為選藥依據(jù)。抗生素可選用:

1)青霉素:80萬U,肌內注射,每日2次,發(fā)作時亦可用160萬~240萬U靜脈滴注。青霉素注射前要先皮試。

2)紅霉素:0.3g,每日3~4次,或1.0~1.2g,靜脈滴注。

3)麥迪霉素:0.2~0.3g,每日4次,口服。

4)螺旋霉素:0.2~0.3g,每日4次,口服。

5)氨芐西林:2~6g/d,分4次口服或肌內注射,亦可靜脈滴注。

6)先鋒霉素:靜脈注射0.5~1g,每日4次。磺胺類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唑(TMP-SMZ)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可加倍。還可用諾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等。當感染的癥狀緩解或減輕時,痰轉為白色,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正常時,再用1周即可停用。以上介紹的抗菌消炎藥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并發(fā)感染者,基本上可以解決,如果感染非常嚴重,特別是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尤其是老年體虛患者,如使用以上藥物仍未能取得明顯效果,可使用青霉素及頭孢菌素類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藥物。

(2)支氣管舒張藥:慢性支氣管炎尤其是喘息型支氣管炎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要解除平滑肌痙攣,通暢呼吸道,達到改善通氣功能及平喘目的,藥用:

1)氨茶堿類:氨茶堿:0.1~0.2g,每日3次,少數(shù)喘息嚴重者,靜脈注射氨茶堿0.25g加25%葡萄糖40mL,緩慢靜脈注射;靜脈滴注可用5%葡萄糖500mL加氨茶堿0.5g。每日總量不超過1g。二羥丙茶堿:口服0.2g,每日3次;0.25~0.5g,肌內注射;或加25%葡萄糖40mL靜脈注射,或加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氨茶堿緩釋片:每次1片,每日2次。

2)β腎上腺素受體興奮藥:0.1%腎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異丙腎上腺素多用氣霧吸入;沙丁胺醇2~4mg,每日3次,口服,或霧化吸入0.2~0.4mg;特布他林氣霧吸入0.25~0.5mg,或口服5mg,每日3次;氯喘氣霧吸入0.3~0.5mg,或口服2.5~5mg,每日3次;氨雙氯喘通氣霧吸入10~20μg,或口服30μg,每日3次,亦有肛栓劑,每晚睡前肛門1粒;丙卡特羅口服25μg,每日2次。

3)腎上腺皮質激素類:氫化可的松,劑量因病情而異,通常劑量為100~400mg加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待病情初步緩解后,可改用潑尼松10mg,每日3次, 1個月后可改用10mg,隔日1次頓服,一般可在0.5~1個月停用。地塞米松,一般對氫化可的松無效者可選用此藥,劑量為5~10mg加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用法與氫化可的松相同。待病情緩解后,改為潑尼松口服,方法亦同上。對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需服潑尼松者,予20mg隔日頓服,于2~3個月停藥。

(3)祛痰藥:祛痰與止咳藥物應配合服用,如單獨使用止咳藥抑制咳嗽,痰不易咳出,反而加重病情。祛痰藥促進痰液排出,也利于通暢呼吸道及控制感染,并加強抗生素的療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減少痰液形成的重要措施,為了祛痰、排痰應多飲水或蒸汽吸入。常用祛痰止咳藥有:

1)溴己新:8~16mg,口服,每日3~4次。

2)沐舒坦:30mg,口服,每日3次。

3)乙酰半胱氨酸:10%~20%濃度1~3mL,霧化吸入,每日3~4次。

4)羧甲司坦:0.5g,口服,每日3次。

5)α-糜蛋白酶:5mg,霧化吸入或肌內注射,每日1~2次。

2.中醫(yī)治療

辨證治療:

(1)熱痰型

主癥:咳嗽咳痰,痰性狀為黃膿性、黏液膿性或黏濁痰,常不易咳出,伴發(fā)熱,膿涕,咽痛,口渴,尿黃,便干。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shù)。

治法:清熱宣肺,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桑杏湯加減。桑葉10g,杏仁10g,浙貝母10g,桔梗10g,桑白皮10g,前胡10g,黃芩10g,生地黃10g,沙參10g,當歸10g,金銀花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寒痰型

主癥:咳嗽咳痰,為白色泡沫或黏稀痰,常易咳出,伴惡寒發(fā)熱,流清涕,口不渴,尿清長。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

治法:祛風散寒,宣肺化痰。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麻黃6g,杏仁10g,甘草10g,紫菀10g,百部10g,荊芥10g,桔梗10g,陳皮10g,白前10g,當歸10g,蘇子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熱喘型

主癥:咳嗽胸悶,喉中喘鳴,咳膿痰、黏膿痰或黏濁痰,伴頭痛,身熱汗出,口渴,便干,尿黃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shù)。

治法:宣肺化痰,清肺定喘。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10g,杏仁10g,生石膏15g,甘草6g,魚腥草15g,黃芩10g,蒲公英10g,浙貝母12g,瓜蔞15g,金銀花15g,生地黃15g,赤芍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寒喘型

主癥:咳喘胸悶,喉中喘鳴,咳白色泡沫或黏稀痰,伴頭痛,惡寒發(fā)熱,無汗,口不渴。舌質淡,舌苔白或白膩,脈弦緊。

治法:溫肺散寒,宣肺定喘。

方藥:小青龍湯加味。麻黃10g,桂枝10g,半夏10g,細辛3g,五味子10g,白芍10g,赤芍10g,當歸10g,地龍10g,干姜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5)肺氣虛型

主癥:發(fā)作時常以咳為主,咳聲清朗,多為單咳或間歇咳,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易汗,惡風,易感冒。舌質正常或稍淡,舌苔薄白,脈弦細或緩細。

治法:補益肺氣,益氣固表,活血化瘀,通絡平喘。

方藥:生脈散加味。黨參30g,黃芩10g,麥冬10g,五味子10g,當歸10g,赤芍10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6)脾陽虛型

主癥:病發(fā)作時,常咳嗽聲重濁,多為連聲咳嗽,夜重日輕,咳黏液或漿黏痰,痰量在(+-)以上,納差,飯后腹脹,面容虛腫,大便溏軟。舌質淡或體胖,有齒痕,苔白或白厚膩,脈濡滑或滑。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止咳平喘。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味。黨參30g,白術10g,茯苓15g,陳皮10g,炙甘草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10g,當歸10g,干姜10g,赤芍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7)腎陽虛型

主癥:以動則氣短、氣喘為特征,發(fā)病時常咳聲嘎澀,多為陣咳,夜多于日,痰量在(+-)。腰酸腿軟,咳則遺尿,夜尿多,頭昏耳鳴,身寒肢冷,氣短語怯。舌質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潤,脈多細。

治法:溫補腎陽,填充精血,平喘止咳。

方藥:右歸丸加味。熟地黃20g,山藥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絲子15g,熟附子10g,肉桂10g,仙茅10g,仙靈脾10g,當歸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8)肺腎陰虛

主癥:干咳無痰或少痰,痰黏稠不易咳出,常動則氣短,口干渴,五心煩熱,潮熱盜汗,便干尿赤。舌質紅,少苔或光剝少津,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潤肺,活血止咳平喘。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味。熟地黃20g,生地黃20g,麥冬10g,百合10g,杭芍10g,玄參10g,玉竹15g,枸杞子15g,沙參20g,桔梗10g,甘草6g,當歸10g,赤芍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藥物禁忌

(1)磺胺藥

1)不宜食糖類:因為糖類分解代謝后可產(chǎn)生大量酸性成分,可使磺胺類藥物在泌尿系統(tǒng)形成結晶而損害腎臟,降低磺胺類藥物的療效,故服用磺胺類藥物時不宜食用糖類。

2)不宜以果汁送服:因為磺胺及其乙酰化物在堿性環(huán)境下溶解度增大,對腎臟不良反應減少,而果汁等酸性飲料則易使磺胺藥析出結晶,增加對腎臟的損害,引起血尿、少尿、尿閉等,故服用磺胺類藥物期間不宜飲用果汁或用果汁送服磺胺類藥物。

3)忌飲茶水: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咖啡因及茶堿等成分,磺胺類藥物與茶水同服可降低其抗菌作用,故服用磺胺類藥物期間不宜飲茶或用茶水送服磺胺類藥物。

4)忌飲酒及含乙醇飲料:因為磺胺類藥物能增加乙醇的毒性,服磺胺類藥物期間飲酒或含乙醇飲料容易發(fā)生乙醇中毒,故服用磺胺類藥物期間不宜飲酒及含乙醇飲料。

5)忌酸性食物:因為磺胺類藥物在堿性環(huán)境中可增加尿中的溶解度,對腎臟的不良反應減少,而茭白、大頭菜、雪里蕻、醋、酸菜、西紅柿、咸肉、魚、山楂、楊梅、檸檬、葡萄、杏、李子等酸性食物易使磺胺類藥析出結晶,不良反應增加,故服用磺胺類藥物期間不宜過食酸性食物。

6)忌堿性食物:菠菜、胡蘿卜、黃瓜、蘇打餅干、茶葉、豆制品等堿性食物,可增加磺胺藥在尿中的溶解度,減少結晶尿形成對腎臟的刺激性,但同時也影響了磺胺類藥物的吸收,從而降低其療效,故服用磺胺類藥物期間不宜過食堿性食物。

7)忌飲水不足:因為磺胺類藥物在尿中的溶解度很小,如果飲水不足,尿量減少時,藥物在尿中的濃度升高,容易在腎小管、腎盂、輸尿管、膀胱處析出磺胺結晶,對腎臟產(chǎn)生機械性刺激,引起腹痛、血尿,甚至阻塞尿道而發(fā)生尿閉等,故在服用磺胺類藥物期間應大量飲水。

8)不宜與酵母片合用:因為酵母中含有對氨苯甲酸,能對抗磺胺類藥物的抗菌效能,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酵母片合用。

9)不宜與乳酶生合用:由于磺胺類藥物能抑制乳酸桿菌的生長繁殖,磺胺類藥物與乳酶生合用既可使乳酶生的療效降低,同時又可使磺胺類藥物自身的有效濃度降低,因此磺胺類藥物不宜與乳酶生合用。

10)不宜與對氨苯甲酸衍生物合用:因為對氨苯甲酸(PABA)衍生物(普魯卡因、普魯卡因胺、丁卡因、苯佐卡因等)為細菌生長繁殖過程中所需要的生物合成原料,可促進細菌葉酸的生物合成,與磺胺類藥物的抗菌作用拮抗,從而使磺胺類藥物的療效降低,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對氨苯甲酸的衍生物合用。

11)不宜與吸附收斂藥合用:吸附劑(如藥用炭、白陶土)、收斂藥(如鞣酸、鞣酸蛋白等)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易導致磺胺類藥物被吸附,從而使其療效降低,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吸附收斂藥合用。

12)不宜與溴丙胺太林合用:因溴丙胺太林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延緩磺胺類藥物的吸收,使其抗菌療效降低,故臨床上磺胺類藥物一般不宜與溴丙胺太林合用,如必須合用,應待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消失后,再服溴丙胺太林。

13)不宜與噻替哌、甲氨蝶呤合用:因為磺胺類藥物與抗癌藥噻替哌、甲氨蝶呤合用,增強胃腸道及骨髓的毒性反應,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噻替哌、甲氨蝶呤合用。

14)不宜與硼砂、神曲合用:因硼砂可降低磺胺類藥物的療效,神曲中含有多量的對氨苯甲酸(PABA),可拮抗磺胺類藥物的抗菌作用,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硼砂、神曲合用。

15)慎與酸化尿液的藥物合用:因有的磺胺藥(如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等)在酸性尿中溶解度降低,易析出結晶,引起腎臟損害,故酸化尿液的藥物(如氯化銨、阿司匹林、維生素C等)與磺胺藥合用時應慎重,一般應多飲水,并定期做尿常規(guī)檢查。

16)慎與堿化尿液的藥物合用:因堿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鋁等)可增加磺胺藥在尿中的溶解度,減少結晶尿的形成和對腎臟的刺激性,但同時也影響了磺胺藥的吸收,從而使其療效降低,所以除了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及其乙酰化物外,一般慎與堿化尿液的藥物合用。

17)不宜與硫酸鎂、硫酸鈉和非那西丁合用:因磺胺藥與大劑量硫酸鎂、硫酸鈉在血中會形成硫絡血紅蛋白,與大劑量非那西丁能形成氧化血紅蛋白和硫絡血紅蛋白,從而引起中毒,故磺胺藥不宜與硫酸鎂、硫酸鈉和非那西丁合用。

18)不宜與含有機酸的中藥合用:服用磺胺類藥物同時服用烏梅、蒲公英、五味子、山茱萸、山楂等含有機酸的中藥,易引起磺胺類藥物在尿中的結晶,增加腎臟負擔,引起尿閉和血尿,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含有機酸的中藥合用。

19)不宜與含鞣酸的中藥合用:因為磺胺類藥物與石榴皮、地榆、酸棗仁、訶子、五倍子等含鞣酸的中藥聯(lián)合應用,可致中毒性肝病,故磺胺類藥物不宜與含鞣酸的中藥合用。

(2)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避免食用酸化尿液的食物。因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在堿性環(huán)境中作用較強,各種蔬菜、豆制品等食物可堿化尿液,能提高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療效。而肉、魚、蛋、乳制品與素食混合可酸化尿液,降低其療效,故在應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期間應避免食用酸化尿液的食物。

(3)不宜長期應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只能控制支氣管或肺部的感染。不能根治慢性支氣管炎,因此在急性感染控制后,應立即停藥,長期應用抗生素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和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

(4)忌用鎮(zhèn)咳藥物:口服磷酸可卡因雖有較好的鎮(zhèn)咳作用,但久用易成癮,麻痹呼吸中樞,不利于痰液排出。鎮(zhèn)咳藥大都作用于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若患者痰多時用之,可造成痰液潴留在呼吸道內,阻塞呼吸道,甚至繼發(fā)細菌感染,故急性、慢性支氣管炎痰多的患者不宜用。中藥的訶子、罌粟殼也有類似作用,故也禁用。

(5)忌用激素:本病治療時如未經(jīng)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不能使用激素,以免炎癥擴散。

(6)可卡因:不宜與含氰苷成分的中藥合用。含氰苷成分較多的中成藥(如通宣理肺丸、桑菊感冒片、清氣化痰丸、止咳化痰丸、麻杏止咳糖漿、麻仁丸,止咳橘紅丸等),在胃酸作用下可發(fā)生水解,釋放出氫氰酸,氫氰酸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若與可卡因合用,可加重呼吸抑制,并損害肝功能。因此,可卡因不宜與含氰苷成分較多的中藥聯(lián)用。

(7)乙酰半胱氨酸:不宜與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合用。易發(fā)生相互作用,而使抗生素失效。

(8)菌苗:不宜與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合用。因能抑制免疫反應,使機體抵抗力減弱,若與菌苗(如氣管炎菌苗、卡介苗等)合用,易造成菌苗感染,故菌苗不宜與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合用。菌苗還應避免與抗生素同用,因抗生素可殺滅各種活菌苗,導致菌苗效價下降或消失。

(9)忌用溫補類藥物:本病急性期忌用溫補類藥物(如紅參、干姜、丁香、菟絲子、淫羊藿、鹿茸、牛鞭、黃狗腎等),以免助陽生火,致病情加重。即使是慢性支氣管炎虛弱者一般也不宜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香港 | 闵行区| 淄博市| 渝北区| 开鲁县| 安陆市| 左贡县| 云霄县| 自贡市| 林芝县| 盖州市| 长宁县| 康定县| 洛扎县| 贵州省| 新竹县| 临邑县| 长白| 田阳县| 蓬溪县| 湘乡市| 溧阳市| 庆安县| 永康市| 满洲里市| 义乌市| 陈巴尔虎旗| 枣强县| 桃园县| 邵阳县| 牡丹江市| 迭部县| 会同县| 贵溪市| 民勤县| 宁国市| 梓潼县| 元氏县| 湘潭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