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修訂版)
- 陳力丹
- 944字
- 2021-03-26 21:48:48
做學術要較真與傾心
由于申報要填表,填表就得找材料,搜索中當年時統宇寫的文章《陳力丹和他的〈精神交往論〉》(發表于《新聞記者》1995年第10期)喚起了我的記憶,他作為我的同事,實在地記述了那時我研究問題的較真和寫作這本書的艱辛,他記述道:
既然研究的是馬克思,他就真正鉆了進去,對與馬克思有關的一切十分注意。從當研究生時起至今,他挑過不知多少次報刊上出現的引證馬列方面的錯誤,寫出的意見信大都石沉大海,但憑著學者的理論良心,他依然看到問題就提意見。某家大報的頭版頭條通訊中把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中所批判的話,當做馬克思的話來引證,他致信該報總編室,希望糾正。有一個時期,幾家較大的報紙發表的文章都引證過馬克思關于自由就是法律規定的自由的論述。他多次指出引證有誤,均沒有回音。于是寫了一篇文章,用許多材料說明所引證的馬克思的話恰恰是他所批判的觀點。這篇文章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后受到重視,《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
……1989年初,曾有人要他到中央某個高級秘書班子工作,他拒絕了,他要完成已經持續了數年的課題。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他的某些研究結論所作的批判,不會構成對他人格的懷疑。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道路上,正因為有了諸如陳力丹這樣一批以命相許的跋涉者,他們步履艱難,汗流浹背,一路傳播馬克思開創的共產主義福音,在真理的祭壇上獻上了自己的全部忠誠,才使得馬克思主義這棵人類的智慧之樹永遠常青。
…………
請聽陳力丹1993年12月27日在全所的述職報告:“今年我發表了77萬字的成果,占全所發表量的三分之一。《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我只看過幾集,其中有一個情節:王啟明不惜花5萬多美元,雇了一個高級樂隊和指揮,配合自己作為首席大提琴手的演出。他對阿春說,我所以能夠活下來奮斗,因為有一個精神支柱,就是我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大提琴手,要實現作為提琴手的夙愿。這個情節使我默默地流淚了。我經歷著與他異質同構的事情。如果說這些年在多重打擊下我能夠把馬克思研究的課題堅持下來,那的確由于它已經成為我生命的精神支柱。歷經10年,這個課題最后終于完成了。我為此付出得太多太多。身體垮了,錢也花了……”當時,我親耳聽了陳力丹的述說,并評議道:那語氣,那聲調,那表情,大有楊白勞控訴黃世仁的味道。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