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修訂版)
- 陳力丹
- 524字
- 2021-03-26 21:48:48
懷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環境
之所以這樣感慨,在于現在我做不出20年前這樣厚重的專著了,照理說我應該有更多的學術積累、有更開闊的眼光,但現在失卻了做學術的必要條件:專一的時間和精力。各種晉級和競聘,水漲船高,要求的論文、著述、課題數量越來越多,課題的經費(把能爭取到多少錢作為衡量學人的標準之一,匪夷所思)越來越高,似乎多就是好。于是,看看現在評職稱或年終總結的表格,是個教授副教授的,在研究項目的一欄中,能夠開列上十幾項甚至幾十項正在承擔的課題。我無法想象這樣多的課題是怎樣完成的,完成的東西還能是個東西嗎?我手頭的課題相比之下不多,只有三四項,對我來說,已經疲于應付,想認真太難了。加上還有很多課、很多會議,以及不知道什么時候冒出來的各種事務性工作,這種情形下要同時完成幾個課題,還得學術水平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很清楚,《精神交往論》是我傾注全力、在較少干擾的情況下完成的。其實,人文社科研究除了少量需要較多社會調查的項目外,主要是個人的腦力勞動,這種勞動是無法用錢交換來的,需要當事人耐得住寂寞,需要有多年坐冷板凳的毅力。我當時沒有任何課題費,只是在接近完成的時候,得到過2500元的資助,但是時間相對充裕,加上自己的努力,這樣才有可能做出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