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生產:平臺思維與流程再造
- 張柱
- 940字
- 2020-08-07 15:41:44
一、新媒體對傳統電視媒體的沖擊
主要研究關于互聯網時代、媒介融合下,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給電視新聞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媒介融合下傳統電視新聞的應對之策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有:張濤甫、項一嵌《大數據時代的傳統媒體突圍》(《新聞記者》2013年第6期)。史青《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媒體的突圍之路》(《東南傳播》2013年第1期)提到了電視媒體輿論引導能力弱化的問題。陳紹福《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新聞界》2010年第3期)總結了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暴露的弱勢:傳播主體單一,傳受互動性弱;傳播路徑少,信息覆蓋面窄;傳播內容單一,新聞形式呆板。他提出了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應對策略: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加速媒介融合,擴展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唐俊《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應對策略》(《新聞記者2008年第5期》)提出要“嫁接”互聯網,改革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此外,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靜蓉曾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提到,因為有了新媒體,新聞報道的未來走向越來越傾向于全天候的新聞。新聞需要有時效性,人們隨時隨地都想知道世界各地發生了什么事,并且這種需求愈來愈大。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從1990年以來,日報的發行量逐年下降1%。報紙已經被稱為是“昨日新聞”了,而全國廣播新聞從1999年起敵不過像是CNN和Fox News這樣全天候的電視新聞頻道。而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在2006年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網絡新聞僅次于電視新聞和報紙成為美國成人獲取新聞的第三大途徑。
她認為,音視頻技術的不斷進步是網絡媒體日漸壯大,但其免費使用、全天候運營的特性才真真切切地對傳統媒體形成了一種沖擊和威脅。黃靜蓉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新舊媒體的融合是一種大勢所趨,事實上,二者的融合已經在進行中。在文章中,她以時代華納有線旗下的新聞8頻道為案例,對新聞8頻道將電視與網絡進行融合的實踐進行了闡釋和說明,并且發現了這種融合其實還并不完善,有待進一步提升。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電視新聞媒體和受眾之間的關系是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生產受到沖擊和影響的最主要因素,新媒體環境下再造電視新聞生產流程必須要高度重視受眾,以受眾為重心,為受眾提供信息產品和服務,而不只是簡單的信息傳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