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形成特點及影響因素特點

上一節側重分析了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形成的一般原因,以及金融資產總量與結構的普遍影響因素。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產生與發展的特殊背景,進而分析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與結構的特殊影響因素。

2.4.1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產生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由于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國家全部資金由中央財政統收統支,基本沒有什么私人資產的概念。居民的貨幣收入極低,而且也不需要什么貨幣收入,因為大部分生活物資都是由國家統一劃撥的,甚至有貨幣收入也根本購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當時人們的儲蓄大都是數額極少的被動儲蓄。改革開放后,收入分配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人們收入陡升,抑止已久的消費欲望瞬間釋放,一度造成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搶購風”。過后,隨著一系列的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增加,儲蓄率開始提高,這筆財富在房改以前多數形成了銀行存款。

由于改革一步一步在深化,居民為了適應這種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在原本就很節儉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自己的相對消費需求,每年的儲蓄不斷積累,除了一部分需要住房的家庭將部分儲蓄用于購房之外,其余的儲蓄形成了現在巨大規模的居民部門的金融資產。

2.4.2 20世紀90年代以來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結構變遷

20世紀90年代金融市場興起,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最先火爆起來的是股票市場,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深滬兩市規模不斷壯大,隨之一起發展壯大的是我國的散戶股民隊伍。但究竟是哪些人參與到了股票交易中,股票價格的整體上漲或者下降究竟對哪些居民家庭財產有著怎樣的影響,對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國家制定與股票市場相關的貨幣、財政以及稅收政策時所應當考慮的問題并沒有人作過專門的調查研究。

接下來我國政府開始大規模發行國債。國債具有穩定的、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的名義收益,對普通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金融投資選擇,但是我國居民寧愿把錢存在銀行。這種狀況是由何引起的還不得而知,政府應該設法了解其原因以改變這種狀況。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使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各大保險公司也先后開展了儲蓄性保險的業務——開發了一系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教育保險的險種。最初,一些知名保險公司不知由于何種動機,開發出了兩年回本、終生給付年金之類大賠血本的保單。即使這樣,購買儲蓄性保險的人數還是很少,儲蓄性保險占金融資產總額的比重依然極低。更重要的是,那些最需要保障的低收入家庭由于保險意識較差,有可能是最少購買保險產品的人,這勢必造成了一些社會的不安定隱患。同時,社會上彌漫著一種不良的、厭惡保險經紀人的風氣,間接地抑制了居民購買保險產品的欲望。因而保險公司應該針對哪些人宣傳自己的產品值得進一步研究。另外,國家是否也有必要進行全民的宣傳教育呢?同樣,9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證券投資基金應該是居民理財不錯的選擇,但真正持有基金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2.4.3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特殊影響因素

我國居民與西方國家的居民在儲蓄行為上有很大的差距,與美國人奢侈的名聲相反,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而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我國居民的消費觀念保守,消費傾向低,儲蓄率極高(消費過低也是引起我國近幾年內需不足的原因之一),并且往往會以留下遺產給下一代為自豪。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居民對儲蓄的那部分資金在各種金融資產(以及與住房)之間的劃分方式可能會與外國人有所不同。在本書的研究中,我國全部500個樣本家庭2002年的家庭金融資產總和占全部家庭財產總和的42.7%。而在同樣以節儉著稱的韓國,1994年全國家庭財產調查中,全部樣本金融資產總和只占家庭財產總和的12.7%。

另外,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西方國家晚得多,資本市場不完善,存在兩個顯著的缺陷:一個是金融資產品種短缺,造成居民強迫選擇;另一個是金融資產流通中的信息扭曲,導致盲目交易。與此同時,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也正在建立,這也會促使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形成獨特的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三都| 潜山县| 扬州市| 万盛区| 胶州市| 巴东县| 肇庆市| 清远市| 铜梁县| 桂林市| 固阳县| 台北县| 绥江县| 门源| 尤溪县| 田林县| 瑞安市| 剑阁县| 黔西| 沿河| 鄂温| 平阳县| 长乐市| 临沂市| 兴山县| 涞源县| 大连市| 鲜城| 赤城县| 晋州市| 禄劝| 永昌县| 汨罗市| 合山市| 昌乐县| 龙江县| 宜川县| 衡南县| 宿迁市|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