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10-2011):流動性回收與新規劃效應下的中國宏觀經濟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
- 1691字
- 2020-06-09 13:20:47
二、研究設計
Stockhammer(2008)建立了一個總需求模型以研究勞動收入比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該模型中,總需求(Y)是消費(C)、投資(I)、凈出口(NX)和政府支出(G)的總和,而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是收入(Y)、勞動收入比重(Ls)和其他控制變量(z)的函數,其中z與收入和勞動收入比重無關;此外政府支出僅僅被視為收入Y的函數。總需求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大多數宏觀經濟模型都不考慮國民收入分配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只考慮凈出口會受到勞動成本的影響,因此上述模型在?C/?Ls和?I/?Ls等于0的情況下將退化為標準的凱恩斯模型。通過對(1)式作變換,我們就可以得出勞動收入比重影響經濟增長的關系式,并將其用于中國的數據。首先我們對(1)式求微分,可以得到下式:

其中。
(2)式中的是一個標準的乘數,在穩定狀態下為正數。
的正負取決于h2,即消費、投資、凈出口對勞動收入比重的微分和。若
,則勞動收入比重提高對總需求產生正效應,反之若
,則勞動收入比重對總需求產生負效應。
我們需要計算的是勞動收入比重提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而(2)式僅僅揭示了勞動收入比重與總需求的關系,所以還不夠。我們真正需要計算的是(3)式:

也就是勞動收入比重對經濟增長率(dY/Y)的影響,這需要我們將(2)式等式右邊的分子也除以Y,即變成(3)式。要計算出精確的,需要分別計算出
和
。根據h2的定義,我們可將
變換為
。這里我們將?NX/?Ls排除在外,也就是只考慮封閉經濟下的情形。原因Stockhammer, Onaran和Ederer(2007)已經證明,即勞動收入比重對凈出口的影響取決于貿易伙伴國的勞動收入比重的變動程度,這個因素是我國政府的政策不能控制的,而且該數據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因此本報告主要關注勞動收入比重提高對內需及經濟增長的影響。
則可以通過分別計算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對國民收入的彈性并加總而得出。
下面我們需要討論如何估計的兩個分項,即
和
。首先我們來看勞動收入比重對消費率的影響。在不考慮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的前提下,我們將初次分配的國民收入分為工資性收入(W)和財產性收入(R),兩者邊際消費傾向的差額就是收入分配對國民總消費率的凈影響;然后我們借鑒Stockhammer(2007, 2008)的做法,用勞動收入比重作為收入分配的代理變量,這樣?C/?W和?C/?R的差額就可以被看作勞動收入比重變動對總消費率的凈影響。而?C/?W和?C/?R又可以通過如下公式求出:

其中eCW和eCR分別為消費的勞動收入彈性和資本收入彈性。從(4)式中可以看出,只要通過計量分析求出了這兩個彈性值,就可以將二者相減得到勞動收入比重變動對總消費率的凈影響。
下面我們再看勞動收入比重對投資率的影響。在標準的經濟模型中,投資常被表示為產出、利率或其他資本成本等變量的函數。為考察勞動收入比重變動對投資率的影響,我們將資本收入(即財產性收入R)納入解釋變量。如果國民收入Y保持不變,則資本收入對投資的邊際影響(?I/?R)可以代表收入再分配對投資的影響,具體地說,如果?I/?R>0,則意味著。假如我們將投資函數設為Y=f(Y, R),則若Y不變,對Y=f(Y, R)求微分可得
。而?I/?R可由下式求出:

其中eIR是投資的資本收入彈性,顯然,只要求出了eIR,就可以求出勞動收入比重變動對總投資率的凈影響-。
因此,我們的研究路線是:第一步,通過計量分析求出eCW、eCR和eIR;第二步,求出勞動收入比重變動對總消費量和總投資率的凈影響和
;第三步,計算出
和
;第四步,計算出勞動收入比重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
;最后,得出居民收入倍增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程度。
本報告涉及的變量主要包括勞動收入比重、國內生產總值、勞動收入(勞動者報酬)、財產性收入、總消費、總投資等指標。《中國統計年鑒》中的資金流量表提供了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分為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四部分。本報告用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來衡量勞動收入比重Ls。國內生產總值(Y)、總投資(I)、勞動者工資性收入(W)和財產性收入(R)均用GDP平減指數進行了平減。對于居民消費(C),用1992年為100的消費價格指數將名義居民消費調整為實際居民消費。本報告使用樣本為1992—2007年的資金流量表數據和全國29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原始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