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怎樣與上司打交道

準確領悟上司的言行

一個人的成功,不僅有賴于得體的語言和動作,還有賴于能夠正確地領悟和理解他人的語言和動作所表現的真實含義。對于下屬而言,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那么它不僅可以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協調領導的工作,使彼此間達成一種默契,更好地合作、提高效率;它還可以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令上司滿意,從而表現出自己的能力,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以便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取得更大的成就。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上司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你能準確無誤地理解是什么意思,表明你的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要達到這樣的水平,不是一天兩天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這得需要一個過程,一個熟悉和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磨合到一定程度,領會其意圖就水到渠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理解上司的為人

理解上司的為人,對能夠更準確地領會上司的言語和動作的含義是有很大幫助的。上司在屬于他的崗位上時,需要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尊嚴,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夠從心里敬佩他服從他,心甘情愿地被他領導。

這是一種領導者的才能,這種才能并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很大一部分是后天練就的,是他所在的位置決定他必須要這么做。在其位,謀其政。有些事情,如果他從一個單純的人的角度去考慮,他可能不愿意這樣做,可作為一個上司,他的職務要求他必須這樣做,那么他只好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要不然怎么辦?除非他從這一崗位上下來,但這又太不實際了。

所以,下屬要用平常的眼光以平常人的心態去觀察和看待上司,像對其他人一樣給予他充分的理解、寬容和支持。不妨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上司,會怎樣?

另外,還要降低對上司的要求,畢竟他和其他人都是一樣的,你不能要求他有多么得完美無缺,有多么得出類拔萃。他有錯誤有失誤都是相當正常的,應該能夠接受。

理解上司對下屬的期待

要想使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有出色的業績,不僅要有強將,更要有良兵。也就是除了領導有方外,還需要下屬的密切配合,大家齊心協力把工作做好。

下屬要配合好上司,這需要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指自身所具備的做這件事情的實力,還包括對領導所下達的命令和指示的理解能力。只有透徹地理解了,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提高效率和效益。

理解上司的處境和難處

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過于簡單、片面,不要忘記,上司除了在工作中是你的領導之外,他首先是個人,而每個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上司也不例外。在他人看來,上司是處在一個比較顯赫的位置,可以用風光無限來形容,但外人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作為上司,他往往也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自己領導的下屬工作不努力,導致業績上不去,他在著急的同時,可能還要承受更多更大的壓力;如果他是總負責人,可能會擔心公司倒閉破產之類的事情;如果他也只是給別人打工,又會擔心被降職被處分;同時上司的上面還有上司,他很多時候也和下屬一樣,是一個被領導者。

上司承受的要遠遠多于下屬,可能他得到的會多些,但那些也全部是用自己的付出換來的。所以下屬有必要將心比心對上司的處境和難處,給予一定的理解。

和上司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途徑

工作交流是最佳途徑

與上司的關系最重要的還是建立在工作中的,因此和上司建立融洽的合作關系,其捷徑當然也就在工作上了。所以“工作交流”(報告、磋商)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可以說是與上司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最佳途徑,在工作中已有人早就這樣做了。

可是,不進行工作交流的人還大有人在。“即使不一一報告,上司也一定會知道吧!”“關于這件事上司雖然沒有做出新的指示,但這樣處理應該沒什么問題。”經常有人這樣隨意判斷而不向上司報告或不找上司商量。特別是在進入公司二三年后,對工作已經很熟悉的年輕職員,有很多人不能很好地進行工作交流。他們會想“自己的工作還是按自己的判斷做比較好……”,而不老老實實地向上司報告或找上司商量。

不進行工作交流的部下,對上司來說是讓其頭痛的。作為上司,是既希望部下積極認真地工作,又希望部下積極認真地進行工作匯報。

詳細認真地進行工作交流,不單單是為了減少失誤或錯誤,而使工作正確、順利地進行,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必要條件。能很好地向上司匯報工作情況,或者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時能找上司商量具體的解決辦法,就會減少很多失誤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你很少出錯的話,上司就會很信任你,放心地交給你工作。這種信任感是和上司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最基本的條件。相反,工作交流不足將會怎樣呢?部下在工作中必然會經常發生錯誤或失敗,或者上司和部下間會產生分歧,這樣上司就不會放心地交給你工作,被警告或指責的事情就會時常發生。

在公司中,工作上沒有任何成績而人際關系非常和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上司喜歡的部下是工作出色的部下。無論人緣多么好,如果在工作上不能出成績的話,是不會受到上司的賞識和信任的。因此,認真進行工作交流是和上司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最佳途徑。

正確接受與執行上司的指示與命令

對指示、命令的態度決定著與上司關系的好壞,正確地接受與執行它,會得到信任。如前所述,和上司之間的關系如何,取決于工作上的情況。工作不出色,不能認真地完成任務卻想和上司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是不可能的。可以說,正確地接受上司的指示、命令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本條件之一。指示、命令是工作的第一步,能否正確地接受和正確地執行它們是贏得上司信賴的一把金鑰匙。

在被上司叫到時,爽快而精神飽滿地回答“是!”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即使自己正忙著工作,上司叫你時也要迅速站起來回答:“是!”因為這樣一來上司會覺得你工作很積極,非常爽快利落,工作起來也會很不錯,從而對你產生放心感和信任感。如果上司對你沒有這種放心感和信任感,而是覺得把工作交給你很不放心,那就糟了。對你沒有信任,也就不會提拔和器重你。總之,不管怎樣,在接受指示、命令時都要爽快地回答“ 是”,不要讓上司感到不滿,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往往上司在交待工作時就已經事先想好了交待順序,下屬通常要把指示、命令聽到最后。如果下屬在上司交待過程中突然打斷上司,提出疑問,上司很容易忘了說到哪兒了,這樣上司會很生氣。所以,在接受指示、命令時要先把上司的話聽完,然后再提出有疑問的地方或自己的看法。這樣做非常有必要。

另外,上司在一定程度上是從部下的表情、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話部下是否清楚、明白了。所以,在上司交待工作時,自己已經清楚、明白時要點頭示意,這一點也非常重要。當你不點頭時,上司或許就會認為你這個地方不太懂,需要重新說明一下。

應對上司的小技巧

在與上司的接觸過程中,很多人忽視了一些細節性的問題,這很可能會讓你在不經意間使自己的形象在上司的心中大打折扣。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么即使你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對你以后在公司事業上的發展也是很不利的。

注意對上司說“不”的方式

能讓上司接受的“不”的說法是要具體說明理由并聽從上司的決定。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正忙著一份工作,上司又吩咐另外一份工作。這時對上司的指示、命令并不一定都要接受,因為有時會遇到自己正在忙著的那份工作好像很難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的情況,或草率接受了反而會給上司帶來麻煩的情況。所以,在這種時候,一定要首先明確地說出不能接受的理由。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不行啊!”而應該先說聲“實在對不起”然后再具體說明不能接受這個指示、命令的理由,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上司認為這份工作你能做好,才把工作交給你,只是說“不行”的話上司會很生氣。所以要說“我正在忙這項工作……”或“這項工作也很急”,然后把自己正在做的工作的內容具體說明一下,再等候上司的指示。上司在聽完部下的話之后會做出新的指示:“你現在做的工作以后再做也可以,先把這個材料處理一下。”或:“你現在做的工作比這個重要,先把你手里的工作做完再做這個也行。”這時要聽從上司的安排。

和上司性格不和怎么辦

如果很不幸,你和某上司一點兒也不投緣,價值觀也截然不同,怎么也產生不出好感,因此和該上司總存在一定的距離,并讓你感覺不安。在這種情況下你該怎么辦呢?

首先,公司內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能勤勤懇懇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的。用馬虎應付的態度工作,即使很會做事,也絕不會得到上司的信任。因此,與其因這樣的事而煩惱,不如轉移注意力,將工作做好,出一身透汗,睡一個好覺。

在此基礎上,自己要有勇氣主動接近上司,主動為彼此的接近創造機會,以此增進彼此的了解。只要不對上司抱有成見,不再無緣無故地討厭上司,你也就會從以前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如果思想狹隘、固執己見地認為:“我為什么要主動和上司拉關系呢!”那你就永遠也不會從成見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這樣只會對你自己的工作乃至生活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付上司的吹毛求疵

自己工作很認真賣力,也沒有做什么錯事,可是某上司總是雞蛋里挑骨頭地故意挑毛病。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恐怕非患上班恐懼癥不可。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才好呢?

首先,想想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也許是因為你是那種容易欺負的人,所以才成為上司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或精神壓抑時發泄郁憤的對象。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可以說你是一個脾氣好而且忠厚老實的人,所以對上司的吹毛求疵不用太放在心上。還可能是因為哪個上司也和你一樣受到他的上司的“欺負”,回頭又把自己心中的怨氣發泄到了你的身上。這種類型的上司,簡直就是神經質。如果你強烈地反駁他,他反而會沒話可說。所以對這種類型的上司,你不用忍氣吞聲。

對于上司經常性的吹毛求疵,如果總是在自己心里生悶氣,這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好。所以有必要偶爾改變一下自己平時的態度,氣憤地對上司說:“我為公司拼命地工作!可你還總是不滿意,總是對我挑三揀四,我真受不了!”然后第二天再向上司道個歉:“昨天情緒不太好,失禮了,實在對不起,請原諒!”相信在你發脾氣后,上司盡管當時可能會對你的態度感到很生氣,但事后也會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這樣,再次見到你時也會順水推舟,接受你的道歉,甚至對你的態度會有很大的好轉也不一定。當然,如果你工作態度不認真、做起工作來馬馬虎虎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另外,也有可能是上司“望子成龍”才對你過于嚴格、苛刻。如果是這樣的話,就需要自己尋找機會,好好地和上司談一下心,交流一下意見,但切記不能頂撞上司,那樣你會得不償失。

偶爾也要“舍命陪君子”

在陪同上司參加完宴會后又接著陪上司參加另一個晚會。當你早已聽膩了那些鬼哭狼嚎的演唱,又想早點回家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對于一喝酒就忘了時間的上司,有些人也許會在想回去時說:“該回去了!已經很晚了,快點走吧!”說實話,一般人都不愿陪這樣的上司喝酒。要是偶爾幾次還可以,如總是這樣的話就有點兒讓人受不了了。這時,最好的做法就是一邊若無其事地看表,一邊說:“一會兒末班車就沒了!”這樣做的話不僅能表達出自己想回去的意思,而且還不會讓上司感到不滿,所謂兩全其美。但是,你要是每次都這么做的話,就會讓上司感到不耐煩了。

如果要是休息日的前一天晚上,偶爾陪上司喝個痛快,讓上司看到你“舍命陪君子”的“干勁”,上司會很高興地對你說:“哎!真是個有男子漢氣概的家伙!”這樣一來,你和上司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上司可能會比較喜歡提拔你。掌握此類人際關系的微妙之處是非常受用的。

贊美上司大有學問

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好下屬,贏得上司的器重和賞識,還要學會贊美。贊美有時也是贏得信任的一種方式。人際關系和為人處世的能力是人生存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這是一門十分深奧的學問,其中包羅萬象,無所不含,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領悟、去學習。在這其中都有一條線連著,那就是稱贊。

講到稱贊,可能有人會想到獻媚討好、阿諛奉承上司,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稱贊是對人的一種肯定,而這個人在某一方面確實有值得稱贊的地方,并且是以實事求是為基礎的。而獻媚討好、阿諛奉承則不具備這一點。

稱贊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住了這些,才會使你的稱贊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起到相當的效應,這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稱贊上司要“不卑不亢”

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都需要借助于許多外力。這種外力的獲得又需要借助于不同的手段,而對于手段的選擇可以是多樣性和靈活性的,但我們必須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以喪失人格和尊嚴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利益,這是最不可取的。

我們在稱贊上司的時候,是對他的能力、成績及為人處世的態度的一種肯定,這是需要有一定事實根據的,因此不能說謊話,說大話,脫離實際。只是在某些時候,為了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可能會略微地做一些修飾,但這也是在人能理解和接受范圍之內的,不能過火。

對于上司的稱贊,也不是無條件地服從和順應。沒有哪個人會無條件地順應和服從另外一個人,這也是對自己人格和尊嚴的一種褻瀆。所以,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不卑不亢”。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卑不亢”地稱贊上司呢?做到不卑不亢地稱贊上司,其中不卑不亢只體現在稱贊的那一刻,但實質上它卻是在平日里對上司的態度上形成的。心理學上講“心理定勢”和“態度定勢”,也就是說人的心理和態度是有一個習慣問題和一個積累的過程的。

在稱贊上司時不卑不亢也是如此,你若在最初就保持這種態度,上司可能第一次、第二次感覺接受起來存在著一些困難,但第三次相信他就會習慣了。如果你沒有不卑不亢的態度,以為上司是領導,就要服從和聽命于他,就唯唯諾諾地低三下四,有朝一日你再想強硬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上司并不會因為你這樣聽話就賞識你、重用你,說不定他還會看不起你。

所以一定要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當中培養并保持自己不卑不亢的態度,這樣,不僅僅是對上司的稱贊,在各個方面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益處,同時,人格和尊嚴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加強。

稱贊上司的時候要分場合

農民在種莊稼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因地制宜”,什么樣的土壤播什么樣的種子。稱贊上司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根據不同的時機、場合和情景采取不同的稱贊方式。在這里,我們列舉幾種特殊的場合,來分析一下稱贊上司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1.當著上司親戚朋友的面稱贊上司

在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下屬經常會遇到上司的親戚或朋友。這時候除了得體地表現出自己對上司的聽命和服從外,如果適當地稱贊上司幾句,比如說他領導有方,所以才使公司有了這樣欣欣向榮的景象;說他對待下屬親切有禮,能夠為下屬著想等等,這不僅會使親戚朋友聽了以后很高興,上司自己也同樣會有這樣的感覺。

人往往是具有兩面性或多面性的,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出不同的自己。在親人面前,他可能只扮演親人的角色,在朋友面前,他也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朋友的形象,這其中雖然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可它們又是彼此獨立的。除了所扮演的這一角色外,其他人對他另外的某些方面可能是一無所知的。他們很想知道,但苦于沒有機會,沒有途徑,經你這么一說,才恍然大悟:“噢,原來這樣。”

當著上司親戚和朋友面稱贊上司,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多注意一些:當著上司親戚和朋友的面稱贊他,最好是以集體的口吻進行稱贊,這樣可以代表集體的看法,從而讓對方知道其在一個整體中的地位;要坦率、真誠,說話不能含含糊糊,吞吞吐吐,這樣聽起來會讓人家覺得言不由衷,心理上不太舒服;稱贊不要太具體,也不要過于全面,只要籠統地概括一下就可以了,但語言一定要準確到位,否則就會給人以拖沓沉重之感。

2.當著上司的上司的面稱贊上司

上司掌握著他的下屬的生殺大權,同樣,上司的上面可能還有比他更位高權重的人,他的生殺大權也是由人家全權掌握的。如果你在上司的上司面前說了一句不經意的不好聽的話,可能就會成為他前進道路上巨大的絆腳石,并且還有可能使他永遠沒有前進的機會,反之亦然。

所以,如果你和頂頭上司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你還想和他把人際關系處好,那么就實事求是地在上司的上司面前,適當地給予他一些稱贊,這樣于他非常有利,而他對你也會懷有一份感激。

不論是在企業,還是在政府機關,只要它是一個單位,你、你的上司及你上司的上司,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就都是異常微妙的。從眼前的短處來看,你被你的頂頭上司直接領導,你若想有比較好的發展,必須要和他處好關系,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頂頭上司與更上層的領導者有一定的接觸,如果在接觸過程中能夠將自身的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得到對方的賞識,那么對自己而言無疑是有巨大益處的,但這一前提是只有和頂頭上司處好關系。因為在一般時候,如果沒有什么特殊的情況,隔級的領導和下屬接觸交往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多的是一級一級呈階梯式地完成屬于自己的工作。只有和頂頭上司關系處好了,在適當的時機和場合,他才會為你做一些引薦,使你可以和更上層的領導溝通和交流;如果處得并不是很好,你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好機會。

所以,一定要搞清這三者之間的微妙關系,然后再最后做出決斷。一般來說是這樣的,通過稱贊自己的頂頭上司,與上司的上司做進一步的接觸和了解,最好是讓他對自己產生良好的印象和感覺,這樣以后發生什么事情都會好辦許多。

3.在交際場合稱贊自己的上司

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如果上司的能力強,本事大,名譽又好,別人對他的下屬自然也會高看一眼。所以,在交際場合,如果給予上司以一定的稱贊,實際上也是推銷自己的一種方式,是絕對必要的。根據一些經驗的總結,在交際場合稱贊自己的上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很多時候,交際場合并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聊天,而是很多人在一起,諸如大型的酒會、舞會等。這樣,你就要和很多人打交道,時間有限,所以說話一定要言簡意賅,不能嗦,把握住重點,概括性贊美幾句就可以。

稱贊的話不僅能起到推銷上司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介紹自己,而且還不能喧賓奪主。你可以用自己所取得的輝煌業績稱贊上司領導有方。

稱贊的話一定要事先在心里有個腹稿,這樣有了一定的準備后,分清了主次要點,說起來才會更顯得從容,效果也會更好。

與上司相處的誤區

顯得比上司高明

被別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惱恨的事情,所以要是你的上司被你超過,這對你來說不僅是蠢事,甚而會產生致命的后果。自以為優越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和同事嫉恨。因此,對尋常的優點可以小心地加以掩蓋,例如相貌長得太好亦不妨用某種缺陷加以抵消。

大多數的人對于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面被超過并不太介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尤其是領導人)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因為智力是人格特征之王,冒犯了它無異犯下彌天大罪。當領導的總是要顯示出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君王喜歡有人輔佐,卻不喜歡被人超過。如果你想向某人提出忠告,你應該顯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種他本來就知道不過偶然忘掉的東西,而不是某種要靠你釋謎解惑才明白的東西。此中奧妙亦可從天上群星的情況悟得:盡管星星都有光明,卻不敢比太陽更亮。

與老板走得太近

如果說過多介入老板的私生活說明你已經脫離了與老板的正常關系,那么了解老板的個人秘密和事業上的秘密對你也沒有好處。上下級之間的確可能建立友誼,但是友誼過頭,過多地參與老板的秘密,卻是不可取的。因為你和你的老板的地位是不同的,至少在你們建立關系組織范圍里情況是這樣。親密的關系有一種平等化的效應,這可能扭曲老板與你之間正常的上下級的工作關系。

而且秘密一旦泄露,老板將會受到傷害;加上老板已經給了你能用之反對他的利器,他遲早會后悔的。接著你們的密友關系便會陷入危險境地。

即使老板對你吐露的秘密僅僅限于公司內部的事情,這仍會帶來麻煩。你介入得越深,越會發現自己的行動越不自由。頻繁地與老板接觸也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而你本來可以利用它來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值得人們為其工作的老板都想看到你多做工作而不是常常出現你的面孔。當你正忙于接觸老板的時候,別人也許在完成他的計劃和解決他的問題。

另外,過多地與老板周旋可能得到老板密友或寵兒的名聲,這樣一個名聲會使同事們討厭或不信任你,甚至有些人會想盡一切辦法拆你的臺。誰知你與老板神秘兮兮的樣子是不是意味著一些陰謀或小算盤呢?——人們總會本能地反感。總之,在你和老板的關系中要有一塊禁區,千萬不可亂闖。

對上司的警告與批評采取反抗的態度

能虛心接受批評的人會受到上司的喜歡。在繁忙的業務中有的失敗只要再仔細一些就能避免,發生這樣的失敗的時候就非常容易惹人生氣。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經常會由于粗心大意而出錯,給上司帶來很多麻煩,因而被上司警告或批評。

無論是誰,若不是自己的過錯卻因之受到警告或批評,都會感到特別的委屈,特別的不高興。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面受到了警告或批評時,誰都會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態度如何,對你以后的人際關系有很大的影響。對上司的警告或批評如果采取反抗的態度、破罐破摔的態度或極力為自己辯解,你與上司的人際關系的惡化將是意料之中的事。

相反,如果能老老實實地承認錯誤說:“給您添麻煩了”或“實在對不起”,這樣上司就會認為你是個非常誠實而很有前途的人,而日后你就能受到上司的喜愛。能虛心接受批評的人,人際關系一定會很融洽。道理很容易明白,但要做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在此可以教你幾招:

1.承認自己的過錯

發生錯誤雖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可是能虛心接受批評的第一個條件是真誠地道歉。

與警告相當,當上司批評一個人時,多數人會顯得有些不滿。上司越是批評自己越是想為自己辯解,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上司批評你時,無論你有什么理由也要忍耐一下。首先要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表示道歉。

即使是本人想表示道歉,想以后注意,但在道歉時眼睛不在意地看著別處或臉上表現出不滿,這都不是老老實實的道歉。老老實實地認錯,這是“能虛心接受批評的人”的第一要點。要知道,不真誠的道歉是對別人的再次侮辱。另外,道歉時不要再加上“但是……”“雖然那樣……但是……”這種道歉的話,讓人聽起來覺得你好像是在強詞奪理,無理爭三分。道歉時,只要說“對不起!”不必再加上“但是……”如果面對的是性格坦率的上級,或許就可以化解彼此的距離。當然該說明的時候仍要有勇氣據理力爭,好讓上級了解自己的立場。

2.把上司和前輩的意見聽到最后

第二要點是把對方的話聽到最后。如果有謙虛承認自己過錯的心情,就要老老實實地把話聽到最后,之后再說明一下當時的情況、發生失誤的原因。說明具體情況時不能為自己辯解,這樣在上司和前輩了解情況之后也許會告訴你一些應該怎樣做或事后如何處理的辦法。

3.切忌把責任推給別人

所謂公司,是一個向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前進的、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同心協力的有理性的集體。即使是大企業,它的最小組成單位也是一個一個相對獨立的人。借助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關系可以形成強大的組織和企業。

從這個角度考慮,可以知道,個人是否積極地工作對公司和組織來說極為重要。個人的作用雖然不能立即以看得見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給予公司的影響卻是很大的。必須充分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系的重要性。從這種意義上講,發生錯誤而受到批評時把責任推給別人的行為是一大禁忌。確實想反駁說“這不是我的責任”,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別人,默契配合、同心協力的關系也就破裂了。

被批評時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而應該首先承認自己有錯誤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如果能這樣做,周圍的人就會寬恕你在那種情況下所犯的錯誤。

4.記錄下被批評的內容

任何人都是在經歷種種失敗中成長的。失敗不要緊,重要的是不要再重蹈覆轍。為此有必要把被批評的內容記錄下來。

某個公司的職員在工作中經常遇到挫折,情緒很低落,整天苦惱地想:“為什么我這么慘,老是失敗?……難道我真的就這樣工作下去嗎?”可是從某個時候起,他突然變得開朗起來,積極地努力工作。那是因為他突然做起“失敗備忘錄”的緣故,他把每次失敗的原因都記在“失敗備忘錄”上。由于經常翻看那些記錄,以往的經歷就成為對自己的訓誡和激勵,使自己的前車之轍,成為自己的后車之鑒,避免再發生同樣的失敗。

因為失敗而受到批評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于如何避免失敗再次發生。把失敗的內容記錄下來不失為一種好的做法。

5.自己試著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

認識到自己的失敗之處后,有必要自己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

我們在前一個階段講的認識失敗、反省失敗、以后予以注意只是告誡自己罷了。實際生活中,我們還要把失敗作為一塊墊腳石再上一個臺階,使自己在失敗中得到鍛煉,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

6.在無法接受時要這樣做

為什么自己受到了這么嚴厲的批評?自己哪里做錯了?誰都有這樣心里不服、無法接受的時候。這時,有必要和批評你的上司或前輩好好談一談。

也有因沒有充分溝通而相互誤解的時候。盡管如此,除了可以向信賴的上司具體地說明一下情況之外,其他的上司批評你的時候,即使無法接受,也不要表現出來。與其總想著自己被批評了越想越氣,不如把自己當成是第三者在接受忠告。這樣,你也許就可以接受上司的批評了。

總之,被批評后要和被批評前一樣,與批評你的上司友好相處。不要把上司的批評記在心上,從此懷恨在心。如果這樣,以后你與上司就難以相處了,對你自己更沒有任何益處。被批評絕不是什么可恥的事,因為大家都是在失敗與批評中一點一點地長大的。

不具備實力時就與上司談判

沒有實力,是沒有談判的權力的,這是現今社會中的鐵律。

小李從學校畢業后很順利地進入一家小型公司擔任職員,說好試用三個月,期滿調薪。公司人不多,小李自認為工作勝任且愉快,和學校的生活并沒有差多少。有次同學聚會,一比之下才發現自己拿的薪水和別人差很多。同學們也說他的能力不應只拿那樣的薪水。小李“如夢初醒”,忿忿難平,終于按捺不住,去找老板“談判”。他向老板表示自己有能力,不應只拿那樣的薪水。老板不置可否。小李認為自己勝券在握,誰知發薪時他的薪水并沒有調整。小李覺得十分尷尬,進退兩難,待了半個月,就辭職了。

小李的要求落空,其實不用等到發薪之日就可以確定。因為他觸犯了復雜關系中不變的三大鐵律:

資歷的鐵律。資歷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卻代表了“力量”,它可以讓人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取得優勢。換句話說,資歷深的人聲音大,有分量;資歷淺的人不要說說話聲音大小,甚至連出聲的機會都沒有,就算上司給你機會,其他人也會有意見,哪怕他們的學歷能力都不如你。這種人性的特質連上司也無可奈何,而這也是有些初來乍到的人不隨便開口,一開口就表示“我是來學習的”“請多指教”的原因。而小李剛來不到三個月,還在試用期,而且剛從大學畢業,一般事都很難開口,更何況“薪事”。

貢獻的鐵律。人眼看高不看低,有成就有貢獻,自然可以獲得別人的尊敬與臣服。在一個單位里,貢獻更是奠定個人地位的重要條件,也是談判時的重要籌碼。有貢獻,說明了你是個有能力的人,也標明了你的價值,老板需要你的能力,你的要求他自然會答應。小李剛到公司,對工作還不算熟練,老板對他的能力并不是非常了解,當然不可能基于善意而答應加薪。小李的做法太過草率。

平衡的鐵律。一個無資歷、沒貢獻的人很難要求什么,這是因為一個團體需要平衡。不僅上司會主動去制造、維持平衡,同事之間也會去制造和維持。能有平衡的狀態,則每個人都可受到“平衡”的庇護,而不致失去立足的根本。另外,上司也需要和下屬維持一種平衡的相對關系。如果上司輕易在各種條件未具備的情況下答應小李的要求,那么以后的要求怎么辦?對其他員工怎么交代?所以小李的要求不會得到滿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彭阳县| 石泉县| 古交市| 铁岭县| 黄陵县| 东山县| 宣城市| 遂川县| 墨玉县| 开原市| 高邑县| 揭东县| 信宜市| 葫芦岛市| 桂东县| 屏东县| 宁明县| 安塞县| 澄城县| 桃园县| 台前县| 兰坪| 巴彦淖尔市| 石阡县| 华蓥市| 通山县| 上林县| 六枝特区| 枞阳县| 安达市| 南昌市| 兴义市| 迁安市| 策勒县| 长沙县| 白玉县| 常山县| 信阳市| 保德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