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作者自序
- 人人都愛看的通俗心理學合集(套裝共18冊)
- (美)約翰·華生 (瑞士)卡爾·榮格 (英)靄理士等
- 1506字
- 2019-12-25 11:54:22
我在康奈爾大學任教期間,在圖書館翻閱了許多心理學典籍。在那段時間里,我研究過絕大多數流派的心理學。有一天,我驚奇地發現,有關心理學的各個流派并非是完全對立的關系,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各個流派的學者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針對各類心理學問題爭論不休,互相揭露對方的荒謬之處。這時候,很多折中主義者就站出來調停,宣布兩者理論都沒有錯誤,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其實,這只是為自己的無知尋找措辭,他們已經陷入了懷疑論中,認為這個世界上的心理學理論都是對的,也都是錯的,從而使自己的立場變得搖擺不定。
既然兩個流派觀察的角度不同,那為什么不把各個角度都考慮到,融合成一種新的派別呢?千百年來沒有哪一位哲學家或心理學家考慮到這一點,這也導致了心理學一直在各種“不正常”的認識中艱難發展的局面。
不過,我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后,發現自己有些多慮了,因為時代本身就有一種過濾糟粕的功能,可以用我們看不見的速度慢慢地留住真理,放棄謬論。拿幾個不同的心理學流派來舉例,構造主義曾經有一段時間如日中天,該學派的學者們費盡心思地分析意識的組成部分,讓被實驗者們說出自己心里的感受然后做研究,這種看似神秘的研究方法曾經令許多人產生興趣,但隨著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崛起,構造心理學脫離實際的實驗方法終于顯露了出來,機能主義心理學指出,生活、行為、信念和價值才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效果才是最終的目標。它體現了美國實用主義的價值觀,反映了美國人開拓進取,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意志品質。
可惜的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的路并沒有走多遠,由于他們堅信“有用即真理”,導致機能主義者陷入了妥協主義的怪圈,使得該流派的理論自相矛盾起來,再加上沒有一個完善的理論體系,最終使得機能主義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后來,行為主義占據了主導地位,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把人當動物來研究,而且,它完全摒棄意識,陷入了片面主義的錯誤。
我闡述這些心理學流派興衰史的目的,主要就是向大家揭示一個道理:每一種心理學原理都不可能長久存在下去,而且,它必然會因為內容的不切實際或片面而停滯不前,其中,片面占了絕大部分原因。對此,我做出了這樣的設想,如果可以集合百家之長,將目前我所知道的所有心理學流派的精華融為一體,摒棄不切實際的和片面的理論,就可以更早一步地提煉出真理。
我知道,這是向傳統心理學發出的挑戰,必然會受到各個流派的群起攻擊。但是,時代是進步的,糟粕的理論必然要被淘汰,我只不過是加速了歷史車輪的轉動。為此,我創立了格式塔心理學,該學派對其他學派的理論進行了一次大洗牌,既反對構造主義將意識拆分為元素的觀點,也反對行為主義將人的一切行為看成反射弧循環的做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一切都是從整體出發,無論是研究行為、意識還是經驗,都不會將其拆分,正如我們看到一本白皮書一樣,那就是一本白皮書,而不是一種白色顏料染成的紙制物。
我認為,心理學是一門最讓人討厭的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它缺少強有力的理論依據與量化標準,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理論體系,但正是因為如此,心理學才變得愈發神秘莫測。為了解開人們的疑團,我將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都融入其中,使格式塔心理學更加完善。
本書融合了我在康奈爾大學期間所有的心理學研究內容,其中,格式塔心理學占據主要部分,我對該心理學的闡述不僅體現在理論上,還延伸到了社會實踐與實際生活中,將重點放在格式塔心理學的應用方面,以使讀者擺脫枯燥繁瑣的理論堆砌和復雜的實驗數據,將注意力集中到心理學助力自我提高和造福人類的作用之上。總之,希望此書使身心健康的人找到人生的目標,實現自我超越;使身患心理疾病的人能夠重新拾起面對生活的勇氣,不斷糾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庫爾特·考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