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部
草豆蔻
潔古云:治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客寒,令人心胃痛。《主治秘訣》云:純陽,益脾胃去寒。以面裹煨熟,去面用。
東垣云:胃脘痛用草豆蔻。
海藏云:虛弱不能飲食,宜此與木瓜、烏梅、縮砂、益智、曲糵、甘草、姜也。入足太陰、足陽明經。
橘皮
潔古云:紅橘皮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滯氣,去白。《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辛,氣薄味厚,浮而升,陽也。其用有三:去胸中寒邪,破滯氣,少用。同白術則益脾胃,多用。獨用則損脾胃。又云:益肺利氣。有甘草則補脾胃(23),無則瀉脾(24)。
海藏云:治酒毒,用葛根陳皮茯苓甘草生姜湯。手太陰氣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順之。白檀為之使。其芳香之氣,清奇之味,可以奪橙也。《活人》治噦而有寒熱。竹茹、陳皮、干姜等湯,主咳逆。其論并見《此事難知》。
青皮
潔古云:青橘皮氣溫,味辛。主氣滯,下食破積,結膈氣,及小腹痛。《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五:足厥陰、少陽之分有病則用之一也,破堅癖二也,散滯氣三也,去下焦濕四也,治左腎(25)有積氣五也。
東垣云:足厥陰、少陽經之引經藥也。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又云:破滯削堅積皆治,在下者效。引藥至厥陰之分,下食入太陰之倉。
海藏云:青皮如橘皮一種,青皮小而未成熟者,成熟而大者橘也。因色紅,故名紅皮。以藏日久者佳,故名陳皮。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則小而青色,未花;殼則大而黃紫色,已花。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而治心下,與陳皮治高、青皮治低之意同。或曰:陳皮、青皮有二種,枳實、枳殼亦有二種。
杏核仁
潔古云:除肺中燥,治風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訣》云:性溫,味甘、苦,氣薄味厚,濁而沉降,陰也。其用有三:潤肺氣,消宿食,下降氣。麩炒,去皮尖。
東垣云:杏仁味苦、甘,性溫。散結潤燥,散肺中風及熱,是以風熱嗽用之。
海藏云:杏仁破氣,入手太陰經。王朝奉(26)治傷寒氣上逆喘者,麻黃湯內加杏仁、陳皮。若氣不上喘逆者,減杏仁、陳皮,故知其能瀉肺也。東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氣也。桃仁治狂,用治血也。杏、桃仁俱治大便秘,亦當以氣血分之。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大腸雖屬庚為白腸(27),以晝夜言之,氣血不得不分也。年高虛人,大腸燥秘,不可過泄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里也。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丹溪云:杏仁屬土,而有水與火,能墜痰下行。須細研之。其性熱,因寒者可用。
桃核仁
成無己云:甘以緩之,少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
潔古云: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腸。七宣丸中用之,專治血結,破血。以湯退去皮尖,研如泥用。又云:破滯血,須用桃仁、蘇木。
東垣云:桃仁味苦、甘,性平,苦重于甘,陰中陽也。苦以去滯血,甘以生新血,故破凝血者須用之。又能去血中之熱。又云:桃仁性微寒,味苦,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四:治熱入血室一也,去腹中滯血二也,皮膚血熱燥癢三也,皮膚凝聚之血四也。
海藏云:桃仁破血,手、足厥陰經藥也。《衍義》云:老人虛秘,與柏子仁、大麻仁、松子仁等份同研,熔蠟和丸如梧子大,黃丹湯下。張仲景治中焦蓄血用之。
大棗
成聊攝云:甘者,脾之味也。大棗之甘,益土而勝水。又云:大棗、人參之甘以緩脾。又云:邪在半表,則榮衛爭之,辛甘解之,姜、棗以和榮衛。
潔古云:純陽,溫胃。
東垣云:大棗味甘,溫,氣厚,陽也。甘以補脾經不足,溫以緩陰血。又云:和陰陽,調榮衛,生津液。
海藏云:中滿者勿食甘,令人中滿。故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飴、棗,與甘草同例。
木瓜
海藏云:益氣停濕,和胃滋脾。《衍義》云: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鉛霜涂之,則失醋味,受金之制故也。此物入肝,故益筋與血。病腰腎腳膝無力,不可缺也。東垣云:氣脫則能收,氣滯則能和。入手、足太陰經。雷公云調榮衛,助谷氣是也。
烏梅
成聊攝云: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陽。
東垣云:烏梅味酸,溫,收肺氣,陽也。
海藏云:《鬼遺方》治一切瘡肉突出,以烏梅燒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極效。仲景有治吐蛔下利,烏梅丸主之。
葡萄
丹溪云:屬土而有水與木、火。東南食之多病熱,西北食之無恙,蓋性能下走滲道。西北氣厚,人之稟亦厚也。
櫻桃
丹溪云:屬火而有土,性大熱而發渴。《衍義》發明其熱能致其小兒之病,將不能病壯者與老者歟!舊有熱病及嗽者、喘者得之立病(28),甚有致死者。
芡實
丹溪云:芡屬土而有水。經云:補中。《日華子》云言:補胃。《衍義》乃言:不益脾胃。恐是當時有食之過量而為病者,遂直書之,未之思爾。
干柿
丹溪云:柿屬金而有土,陰也。有收斂之義,止血止嗽,亦可為助。
荔枝子
丹溪云:荔枝子屬土而有金與木,多食發熱。《衍義》謂發虛熱,蓋小試爾。其核屬金,性燥熱。又云:荔枝肉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故消瘤贅,赤腫者用之。知之茍不明則錯,用之而不應。
安石榴
丹溪云:石榴味酸,病人須戒之,以其性澀滯,而汁戀膈成痰。蓋榴者,留也。
梨
丹溪云:梨,渴者宜之。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也。《食療》謂產婦、金瘡人忌之,蓋血虛也,戒之!
橄欖
卷丹溪云:味澀而生甘。醉飽后宜之。然其性熱,多食能致上壅。解魚毒。
胡桃
丹溪云:胡桃屬土而有火,性熱。《本草》言甘平,是無熱也。能脫人眉,動風也,非熱大腸、肺也。
乳糖
丹溪云:石蜜甘,喜入脾。其多之害,必生于脾。而西北人得之有益,東南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亦氣之厚薄不同耳。雖然東南地下多濕,宜乎其得之為害也;西北地高多燥,宜乎其得之為益也。又云:糖多食能生胃中之火,此損齒之因也。非土制水,乃濕土生火熱也。食棗多者齒病齲,亦此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