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承所在的高中叫玉林中學,玉林中學地處懷仁縣內的一塊野地里,周圍滿是玉米地,裝上鐵絲網可以當監獄用。
懷仁是當地一個教育大縣,這個地方唯一的特點就是學校多,從一中一直排到十六中。
還有很多學校愛國心胸澎湃,堅持本土文化,不用阿拉伯數字命名,形如君承所在的玉林中學。這些學校大部分是私立的,私立學校建立的目標簡單又明確,那就是賺錢,雖然這學校收費比較貴但是把學生整的夠慘——后一條符合家長的要求。
在印象中,減輕學生負擔是這個社會共同的呼聲,除去沒有發言權的當事人——學生外,另一位當事人——家長,幾乎是統一認為認為孩子還是管教嚴厲一點好,這顯然與社會的呼聲相悖,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替皇上團團急的那個太監。
因為各地的公立學校升學率低,不為家長們喜歡,所以這里生源不成問題,家長們紛紛的把孩子送到這個地方,懷仁縣也來者不拒,廣納四方學子,君承就是受害者。
玉林中學的教學樓坐北朝南,中間一片空地算是廣場,廣場前邊是一條直通校門的主道,教學樓左攬食堂,右抱實驗樓。實驗樓的高大與食堂的低矮對照鮮明,像一個曾經得過小兒麻痹的人,左右嚴重不對稱。食堂的名字極有創意——“食堂”。
食堂往前是三排宿舍樓,宿舍樓建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邊沿仿佛鋒利的能割破天空,更妙的是在每個宿舍之間還有條狀的凹槽,就像是由集裝箱壘成的籠子,建筑上邊蓋得是水泥板,下雨后可以清晰的看到水泥板之間的水漬。
走過主道,右側是漂亮的花圃,花圃經常有人打理,花草被修剪的整整齊齊。掠過花圃是操場,操場的東邊是一排籃球架,西邊是高高的坐階,站在坐階的最高層可以將少半個身子探出墻外,但墻外的高度讓人目眩,使人生不出翻墻的心思。在操場中間的一大塊空地布滿石子,對于這一點摔跤的人記得特別清楚。
君承從汽車上下來,只感到周圍的熱令人窒息,身體像是裹了一層塑料,里邊的熱氣涌不出來,外邊的熱氣卻透過皮膚直入體內。君承寄希望于這些夾道的綠樹,希望它能為自己降溫。但綠樹自顧不暇,那一小方綠色也在這洶涌的熱氣中茍延殘喘。君承不敢和熱氣硬抗,做了逃兵,三步兩跳逃進宿舍。
同宿舍的舍友來的較晚,在下午五點左右大家都到齊了。
錢鐘書先生在《圍城》里說“回家只像半生的東西回鍋,要煮一會才會熟。”同樣,別離的舍友在相見的時候也需要預熱,或者像是進熱水盆子里洗澡,先用腳試水,等習慣后才是舒舒服服的享受。晚上因為要上晚自習,浪費了好長預熱的時間,只是熱了八分熟,或浸潤了半個身子,大家便收拾心情睡下了。
明日是開學的第一天,教室里發復習書。
書皮上有同樣的標識——“第一輪復習”。在以前,老師們為了激勵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要放棄;刺激成績好的學生不要驕傲,把高三的復習說的天花亂墜,就像是我國各地小地方電視臺里打廣告的藥品——自從吃了這藥,感覺能立地成仙。
現在“第一輪復習”的字樣撞入眼中,每個人都有一種措手不及的驚喜。
這復習書個頭大、分量足,以前同學們引以為豪的大書和它一比簡直就是小書見大書。書皮光滑華麗,閃閃發亮,正是和尚腦袋的最高境界——蒼蠅踩上去都要閃斷了腿。
如果一個地方政\fu樓建的金碧輝煌,那這地方的百姓一定是面黃肌瘦,打開書皮,里邊的情況大失所望或者不出所料,那弱不禁風的書頁正是黃種饑民的真實寫照。看一看后邊的標價高的嚇人,價超其值,同學們在享受書本樂趣的同時也在心疼自己的錢。
發下新書往往有三件事需要辦,第一是找書中的小故事看,雖然大家平時不怎么喜歡看書,但是對于偶爾發現的小故事卻有別樣的喜愛。第二是看一看總共有幾頁,然后分析一下自己將來的工作量。第三就和書沒有關系了,大家開始閑聊。
見教室里開始吵鬧,身為班主任的趙釋義開始生效,敲敲桌子道:“不要吵,不要吵,你們現在好多了,盜版技術大有長進,錯誤率小了很多。以前的書,根本就沒法做,每一頁好有幾處錯誤,我們老師們要改好久,也不保證能全改過來。所以好好做吧,考個好大學,最起碼要對得起盜版商呀,啊!”
釋義說的最后這一句算是笑話,所以大家一起笑。
這富態的書給人一種結實的依靠感,感覺上仿佛只要做了這些書就可以麻雀變鳳凰,一鳴驚人。以前的盲目感一掃而空,每個人都變得自信滿滿,好像成績會在剎那間突飛猛進。
但凡學生,在漫長假期的無聊與空虛中,總要生出一些偉大的目標與計劃,當然這些計劃從來沒有被完成過。可是這次不一樣,畢竟現在是高三了,最后的計劃仿佛是坐末班車,不容有失。現在所有人都暗暗握緊拳頭,準備沖刺,這是對挑戰的期待,可是它不能做準,就好像一個餓極了的人夸口自己的飯量一樣不可信。
發書之后同學們興奮不已,這興奮的勁頭突破了時間的壁壘,一頭扎進課堂,讓課堂顯得很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