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評價一下《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票房也不錯,我也很喜歡。在沒有買票去電影院的情況下從網上看了一個黑片。不是不想看,也不是為了省錢,就是對電影院那環境已經沒有那么強烈的熱衷,在眼鏡外邊再戴個眼鏡,全身心被代入環境,出來之后就會覺得莫名空虛。
不如躺在家里沙發上,吃著零食喝著茶,和家里人有一搭無一搭的聊著天看電視感覺更好,也不會那么被強烈代入,結束了就結束了,也沒有散場之說,依然是自己家沙發,周邊還是家里人,可以起來再吃點水果,不會覺得空虛或者落寞。或者這就是年紀大了的表現,對陌生環境的不喜歡。
看黑片,當然不尊重知識產權,這很不好。不值得提倡。
但是片子拍的還是不錯的,最開始對劉啟和韓朵朵看不慣,覺得他們兩個很作,在課堂讀書那段,關于“希望”的闡釋,班長那股子酸也很真實,這種酸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韓朵朵們玩世不恭的心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到了最后,韓朵朵在拯救地球廣播中忽然想到這個,這說明日常那些大道理和矯情其實是正確的,只是當時不覺得,當笑話。還有后來操作員拿出一個小紙條,里面他媽告訴她“天冷了,別忘了穿秋褲。”讓人既好笑又想哭。這種技術處理在細節上更給人真實感。這提醒我們維系我們生命基礎精神信仰的實際上不是什么真理,而是人倫和親情。
在各種救援中的失敗,中間人和人之間發生的沖突,在最后啟動赤道指揮中心推進器撞擊木星操作中出現的各種困難,都真實揭示了,人的成長歷程不是一帆風順,也不是做好了所有準備,往往是臨時受命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現場發揮,勇敢應對,然后完成任務往往是很經常的事。
也就是佛家所說:無常是常。
劉培強執行任務過程中無時不刻都在想著自己的兒子,愛護下一代,將基因的種子保留下來是所有生命的天性。最后犧牲自己,是為了拯救人類包括自己的兒子,因為有這種親情存在,才會將心比心波及到其他親情,對生命的理解,也基于古老的《愚公移山》精神。站在人類浩瀚的歷史中,一代人只能完成一代人的使命,你能做的就是做好現在的你自己。
編劇主旨沒有外星人拯救地球,而更多反應的是人性使然,像《拯救大兵瑞恩》。這在中國電影編劇中顯然是進步的。也沒有出現“核心價值觀”這么直白的呼喊,讓一切都回歸自然才是最好的。
正當年的一代人在太空執行任務,新一代人在地上參與各種救援。天上地下兩代人最終也沒有再相見,他們都想為彼此多做一些,還有什么能比這種最真的感情更令人感動?!
電影場面宏大,演繹真實,配樂也還好吧。編劇對白也沒有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地方,對于“回家”這一主題的強調略顯過了點。
吳孟達演技精湛,吳京爐火純青,趙今麥等一干人等也還好,其中編程的那個配音怎么這么像喜馬拉雅上一直播放劉慈欣作品的播音員?!不知道是不是他來出演的?!
這片子對于我這種淚點很低的人,肯定會哭的稀里嘩啦,這就不用質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