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云野鶴·東籬雜文
- 秦黎明
- 1518字
- 2019-12-20 10:27:27
2、毛澤東詩詞賞析兩首《沁園春》
最近看了很多毛澤東詩詞。覺得他的詩詞和蘇軾一樣,具有開創性,也許不完全遵從格律,但是卻將詩詞寫作帶上一個新的高度。
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沁園春。雪》。為了保證不了解的人也能知道,原文附下。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詞作于1936年,紅軍經歷了長征,到達陜北,欲渡河東征,出師抗日之時。詩詞采用古詞牌《沁園春》填寫,適時,中國文學已經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現代詩形式得到進一步倡導。為什么要開展新文化運動,說起來話長,不過記住其主旨就行了,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有學習的機會,另外,新文化運動也是中國文學第一次與世界接軌。
詩詞發展到二十世紀,巔峰已過,在原有體裁上束縛過多,不利于發展,這可能是胡適陳獨秀等學者認為的。
在這種大形勢下,毛澤東的舊體詩寫到這個水平,也是對舊體詩的一個新的發展吧,沒有沒落的文學,只有沒落的文學體裁。舊的文學體裁注入新的內容和精神,也會帶動文學體裁的發展。
準確的說應該是詞,該詞以雪起興,上闋寫雪景,冰封,雪飄,長城,黃河,在雪天里的狀態。用詞通俗易懂,“紅裝素裹”一詞已經成為經典,一下雪,大家可能想到的形容雪天的詞就是“紅裝素裹”。而且,“江山如此多嬌”一句,更是抒發了作者胸懷天下的志向,將歷代帝王熱愛的江山,比喻成女子,一個“多嬌”盡顯作者對江山那種難以名狀的復雜感情。胸無大志,難成此句。
同時,這句也成為上下闕關聯的過渡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因為江山比喻成美人,則征服江山的英雄則會折腰。后邊就列舉了一系列開國帝王。最后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點題收尾。
通篇都是毛澤東的偉人政治家一代開國元勛的氣度,后來采訪他,他說風流人物指的是人民群眾,也罷。
在當時大的背景下,紅軍成功長征抵達陜北,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毛澤東也確立了紅軍政權核心地位。
下面再欣賞一首《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作于1925年,毛澤東被反動統治當局通緝,在離開長沙之前,所作。
詩詞同樣以景起興,寒秋,湘江,林木,蒼鷹等。表達詩人入秋悲涼,同時又不甘悲涼,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表達此情,接著一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對前路迷茫的詢問,實際上同“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呼應之處,1925年詩人對革命的迷茫,在1936年就重拾信心。
下闕是回憶年少時情景,長沙是毛澤東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毛澤東于1911年曾經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與同學蔡和森,何叔衡,陳章甫等到水陸洲游泳,暢談人生和國事。里面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正是當時情形。
最后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從當年豪邁慷慨之舉,為自己當前迷茫的心情再次豎起自信。
本詞上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鷹擊長空,魚翔潛底”已經成為名句,著名畫家朱宣咸還畫了一幅國畫《鷹擊長空》。
下闕“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在行文上突破傳統,具有新意,現代美。
使用現代詞匯,古體形式,令詩詞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