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全世界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眼2018也快過完,看中國美術館展訊,展覽種類豐富。遂決定前去觀看。天氣寒冷,白日零下5度,走在東西大街上竟有種北方過年感。

美術館這次展覽有三部分:一層畫展,三層當代藝術展,五層雕塑展。

一層畫展又包括三部分,北京意向詩化海淀展;十七世紀金陵畫壇畫展;民族美術雙年展。看題目就知道,新舊交替,古今同場,民族融合。

我對海淀展覽最感興趣,我本出生順義,卻是海淀戶口,在海淀生活了十年。

三個廳同時展覽海淀畫,題材包含歷史風貌,自然景觀,高校學養及科技傳承。

自然景觀包括:頤和園雪景,圓明園斷壁殘垣,鳳凰嶺山色,大覺寺鐘聲,百望山松風。

高校及科技傳承包括:中關村科技,清華園風情,四國士肖像。還有一張特別引起我興致的,地鐵十三號線擁擠一幕。

地鐵十三號線這張畫題目叫《一直向前》,大幅國畫。是一個河北畫家畫的,名叫平川。這幅畫構圖基礎就是跨越海淀的地鐵十三號線,經歷西二旗,霍營,上地等站時候,人多異常擁擠,這個門上不去了就要去另外一個門上車,一個小伙子拎著提包向別的門跑,此門人滿為患,門里面還有萬千眾人頭像,大家神態各異,車廂內百分之九十都是上班的年輕人,體現了奔忙在海淀中關村一帶匆匆忙忙的蕓蕓眾生。是這些人用青春和汗水支撐了整個海淀乃至北京科技前沿的發展,看到此處真的有些感動,我覺得這幅畫是本主題展中最具有亮點的一幅畫。

《北京明珠》一幅畫是中關村一帶高樓林立為近景,高樓是中關村主要大廈。畫圖遠景為圓明園頤和園等自然景觀,構圖融合現代科技與歷史自然景觀,正是當代中關村景象。

這幅畫旁邊還有一小幅畫《核心中關村》,里面以中關村創業大街為主景,包含了騰訊,北大方針,愛國者等科技公司。

這兩幅畫在畫法上以國畫筆墨畫出油畫水粉畫效果,這是不同的地方,另外取材以當代,而不是總停留在畫歷史畫古人的立意上,雖然畫面通俗,但是也該屬于有創意的一類吧。

《圓明園斷壁殘垣》有兩幅國畫,以國畫筆法入畫,畫出素描效果,充分體現吳冠中先生說的,繪畫材料使用可以分國界,但是繪畫本身到最后都是相通的,用什么材料來表現都一樣。這兩幅畫中的力度,以筆墨皴擦出鉛筆素描效果,也算是耳目一新。

《頤和園待攝像十七孔橋人群》采材等待頤和園十七孔橋夕陽攝影的人群,一邊是擁擠的人群眾生,一邊是浩渺昆明湖風光,說明現代人對藝術的向往,有那么多人拿著相機等攝影同一個景色。構圖在立意上出新。

《鳳凰嶺》的畫幅有三種類型,國畫山水,油畫,還有抽象國畫。看來鳳凰嶺給海淀人充分的想象空間,抽象油畫有點畢加索現代主義風格,只不過用國畫筆墨體現。

此外《大覺寺》《鷲峰》《紫竹院公園》《百望山》皆入畫。

《四國士》畫像在人物畫中可算是精品了,也是以國畫筆墨入畫,出效果又是西方油畫效果。四國士分別是:魯迅,李大釗,蔡元培,胡適。

用國畫筆墨畫人物,在古代通常是鐵線描手法。在山水畫中人物只盡其意,就是說有時候人物只是山水點景的一部分。若畫肖像則是工筆鐵線描,在西方美術講究的虛實明暗色調上體現的不夠。

近代應該是徐悲鴻之后才有了用國畫筆墨西式畫法的人物畫。古代人物不見精神。因為比例啊色調啊什么的都扁平化。

《四國士》人物筆墨淋漓盡致,生機盎然,一洗清末人物畫幅羸弱不勝之風。由此不禁想起一代人物成就一代藝術,藝術之風同樣體現時代盛衰。

又看了些民族畫展,人物畫的也不錯,但是總覺得都沒有超越陳丹青的《西藏組畫》的創意。

去三層看了當代藝術展,總的感覺是不懂。展覽作品還都來自希臘雅典國家美術館。

去五層看了雕塑展,就是覺得雷同,都來自非洲一脈。木頭因材隨形而作,顯得質樸空靈。

我想藝術的出路,有技法材料原因,分為西方東方,不過全世界的靈性應該是共通的吧,就像在北方吃面條,到了南方就改吃米線,形式是相似的,不過是材質不同而已。

而那些特色的自己民族獨到的就是自己的獨有文化了,可以互相欣賞,但是很難互相替代,因為文明不同。這就如同南方產橘子,北方產蘋果一樣。蓋因水土不同吧,可以吃,但是味道會不一樣,失去了文化的土壤則無法生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察雅县| 双鸭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乌拉特前旗| 调兵山市| 黄陵县| 闽侯县| 社旗县| 马公市| 威海市| 禄劝| 青阳县| 长沙市| 黄陵县| 山阴县| 图们市| 洞口县| 沙田区| 武功县| 洛隆县| 兴化市| 禹州市| 如皋市| 乌拉特中旗| 右玉县| 历史| 南和县| 泾阳县| 隆昌县| 中山市| 芜湖县| 天津市| 佛教| 安乡县| 定州市| 保康县| 墨竹工卡县| 盐源县| 宿州市|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