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棧運營:從0到1入門互聯網運營
- 王思嘉
- 2712字
- 2019-12-20 10:30:28
2.1 互聯網運營者的普遍焦慮
在第一章中,我們大致了解了運營的概念和意義,雖然不能拍著胸脯說我已經把運營講得完全透徹,但相信大家通過上一章的閱讀,已經對“運營”建立了基礎認識。接下來,我們要逐步地、更深入、更具體地了解運營,從落地和實操的角度來聊聊“如何成為合格的運營人”。
我在互聯網運營圈闖蕩多年,其間接觸了無數互聯網運營人,我發現,這個群體有種普遍的焦慮情緒,其中以入行1~4年的運營人為最強,他們是互聯網運營大軍中最容易陷入迷茫的一群人,他們身上有很多共同的困惑和焦慮,總結起來,大致如下:
“文案、客服、社群、新媒體、活動,這些活都要我來干,與其說是運營,還不如說是打雜。”
“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卻沒有好的效果,運營工作帶給我的全是挫敗感。”
“我覺得自己缺乏系統地運營知識,在互聯網運營行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很想學習,但卻不知道該怎樣學。”
事實上,這些并不是他們“嬌情”,也不是“玻璃心”,這些都是真實的現象。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運營”這個職能的特殊性是分不開的。
一方面,“運營”的職能是很寬泛的,例如推廣、活動策劃、用戶維護,甚至客服這樣看起來不與運營直接相關的工作內容都屬于“運營”的工作范疇。這些工作繁雜瑣碎,而且老板會隨時心血來潮,想到什么就讓公司的運營去做。比如有個用戶群沒人管、有新產品上線需要推廣,老板都會“丟給”運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具備系統的工作方法,運營人在公司里就很容易被當成“打雜的”。
另一方面,不同行業的運營,有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比如,做電商運營和做網絡社區運營,在工作方法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互聯網行業總是千變萬化,大部分產品只能“存活”幾個月到一兩年,業務方向也會隨時發生變化,這就導致了很多互聯網運營人都要跨行業發展。據我了解,超過80%的運營人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已經涉足了多個不同的行業,可能去年做互聯網金融,今年做教育培訓,明年就要去做電商。
這種頻繁地跨行業工作,對于運營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而且也是一種必然。但是,跨行業發展會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原有的工作經驗無法被復制,只能一切重新開始。
面對這樣的情況,入行時間還不長的運營人該怎樣應對呢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多面手”,多磨煉各種運營相關的“通用技能”,減少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能力范圍變得更寬廣。
第二個建議:讓自己對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更深、更系統一些,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邏輯。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打雜式”工作。
下面,我會對這兩個建議進行逐一解讀。
⊕把常見的通用技能至少都要修煉到60-70分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條建議,這條建議的“弦外之音”其實是:能力過于單一的運營人,很可能無法適應互聯網行業的多變。的確,在持續變化的互聯網行業,能力范圍過于狹窄,對運營人來說有可能是“致命”的。
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1:2016年,小王進入一家公司做APP運營,那時候移動互聯網正處在紅利期,大家都在做APP。小王也乘著這股東風,拿到了很高的薪水。可是,到了2018年,APP已經不掙錢了,小王的公司也開始裁員了。于是,只會做“APP推廣”的小王漸漸開始感到恐慌,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
案例2:小張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她的工作內容是:拓展二三線城市的骨科和內科醫生,讓他們到公司的APP上為患者開展咨詢。小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干只一件事,也只會做這一件事。
可是,突然有一天公司決定砍掉醫療咨詢的業務,小張也“被裁員”了,她又要重新找工作了。但她又能找到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呢有沒有一家公司,會提供一個“拓展二三線城市的骨科和內科醫生”的職位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小張也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助。
可以說,在互聯網運營人中,有很多這樣的“小王和小張”,由于能力不夠全面,所以不能實現跨行業發展。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大家最好盡量掌握一些“無需依賴于特定環境或工具的工作方法或技能”。
什么是“無需依賴于特定環境或工具的工作方法或技能”呢我進一步解釋一下。
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運營,在工作內容上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是在工作方法上依然存在很多共性,而且有一些技能也是可以通用的。一旦掌握了這些通用的技能和方法,無論進入任何公司或行業,服務任何形態的產品,你都可以快速適應,做到游刃有余。
這些通用的方法和技能有很多,比如:項目管理、文案、基礎數據分析、常見的第三方推廣操作邏輯、常見的活動策劃、常見運營指標的管理和拆解、常見的運營執行落地等我認為,對于一個運營新人來說,把常見的通用技能至少都要修煉到60~70分,才是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說,把任何一項新工作接到手中以后,最后完成的結果都要達到及格線以上,只有做到這一點,你才能成為“即插即用”型人才,無論到了哪家公司,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樣一來,入行時間不長的運營新人才可以避免職業發展道路上的焦慮和迷茫。
⊕讓自己對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夠更深、更體系化一些
第二條建議的意思是:同樣一項工作,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對這項工作的理解也不同,對工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
同樣的文案、推廣或活動策劃工作,能力不同的人,做出的工作成果也不同。那些能力有所欠缺、工作技能不強的人就注定只能“打雜”,或者長期徘徊在“沒有成就感”的怪圈里。
就拿我手里的員工小李和小王來舉例吧。
有一次,我要以提升銷售額為目的,做一個線上活動,要小王和小李來負責。他們兩人在進行同樣的活動策劃和執行、落地時,會采取完全不同的工作思路。
小李的工作方法 是:先看看其他同類產品的活動,或者到微博上看看,通過觀察,他發現抽獎活動是做得最多的。于是,小王拍拍腦袋,決定做一個買產品就能參加抽獎的活動,他向我申請了資金和獎品,就卷起袖子開干了。
而小王則有一套更全面、更有邏輯的工作方法,他先是找到了很多數據,然后進行分析和思考。他考慮了這樣一些問題:要提升銷售額,是應該從刺激老客戶回購入手,還是應該從開發新客戶入手公司現有產品中,哪一種產品更好賣要怎樣設計活動玩法,才能讓消費者多訪問網站要用哪種方式刺激消費者下單購買怎樣讓消費者在購買以后進行分享和傳播……如果你是我,你會更青睞哪位運營呢毫無疑問,當然是小王,因為只有這樣的運營才能為業務目標負責,才能讓活動產生效果。而小李會徹底成為一個“打雜的”,也不會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結果真如我所料,小王如今已經是我最得力的助手,而小李依舊還是剛入門階段。所以,我特別強調工作方法的重要性,除了意識到通用技能的重要性以外,還要讓自己更深、更系統地掌握這些技能,讓自己的工作更有邏輯,真正做到為目標服務、為產品服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讓運營變成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