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說的西南氣息和地理錯位
若從故事發生的地域考慮,楊家將祖孫三代主要活動在西北、華北地區(楊文廣在廣南西路不過七八年的時間),但楊家將小說的西南氣息并不比西北氣息淡薄多少?!稐罴腋萘x》所述楊宗保征儂智高故事自不待說,其他故事不經意間也會漏出一股西南地區的氣味。譬如《楊家府演義》“十二寡婦征西”明明是寫西征,卻莫名其妙插入一首詩:
威鎮邊關獨擅名,激揚荊楚鬼神驚。
遙思白璧還朝重,誰為黃金博帶橫。
月照羅浮炎瘴滅,風行海島蜃煙清。
家山咫尺人千里,翹翹依依望嶺云。(55/728-729)
詩中“激揚荊楚”“羅浮炎瘴”和“海島蜃煙”等詞句,可證楊文廣征討李王故事不完全是征西,而雜糅了某個征南故事的因素。
與此呼應,《北宋志傳》敘楊宗保征討西夏,幾番交鋒后,西夏李穆王關心的是:“近日西南兵勢若何?”(47/887)劉青向宋真宗奏稱戰況,第一句話是“往日西南交兵,互有勝負”(48/896)。兩個“西南”,又可證這個發生在西北的爭戰故事,可能原本屬于西南地區。
還有一個類似例子?!侗彼沃緜鳌分v述楊六郎魏府銅臺救駕后,功授三關都巡節度使,乃與岳勝、孟良等軍馬望三關進發。小說此處有詩贊道:
大將南征得勝回,旌旗云擁后軍催。
須知此去存威銳,竟使皇家詔旨來。(31/763)
據鄭騫考證,“魏府”即今河北大名,“銅臺”應為“銅雀臺”之訛,在今河南臨漳縣,離大名很近。所以,楊六郎召集三關舊部前往魏府銅臺救駕,應該稱為“征北”(按《禮節傳簿》載《六郎搬兵征北》劇目,或即指此事而言)?!按髮⒛险鞯脛倩亍痹圃?,純屬“南轅北轍”!很可能,這首詩是從一個征南故事里抄來的。
饒有趣味的是,楊家將小說多處地理錯位,往往伴隨著西南地名的突兀出現。
例一,《北宋志傳》敘楊六郎決定私離三關,他吩咐岳勝謹守邊境,又說:“待焦贊問我所在,只說往眉山打獵未回,不可漏此風與知?!?27/723, 《楊家府演義》僅言“打獵去了”。)按眉山,眉州屬縣之一,宋代屬成都府路。三關與眉山,一個屬河北路,一個在成都府路,楊六郎怎么可能會用這樣不著邊際的借口來搪塞焦贊呢?
例二,《北宋志傳》寫楊六郎要召集舊部興兵救駕,“先往鄧州界訪問焦贊消息,并無下落。行到錦江口,見一伙僧家,卿卿噥噥而過”(30/746,又見《楊家府演義》21/295)。按錦江,岷江分支之一,也在成都境內。又查《中國歷史地圖集·宋遼金時期》(圖29-30),北宋時期夔州路的田氏境內有錦江(南宋、元時屬思州,明時改為銅仁大江,屬銅仁府),流經江口、銅仁。不管所指何處,六郎從汝州到鄧州,都不可能經過錦江口。
例三,《楊家府演義》敘楊六郎三關宴諸將,有句云:“忽近臣奏曰:‘西洋國進貢大宋一匹骕骦良驥,路經幽州,被守關軍人奪來。'”(14/189)按周致中《異域志》卷之上有“西洋國”條,陸峻嶺注曰:“明代稱印度洋為西洋,此西洋國即今印度西海岸之科澤科德(Calicut)。”這個西洋國向大宋進貢骕骦良驥,是不必繞道幽州的。
這種種地理錯位和小說的西南氣息,讓我們有理由初步推測,楊家將故事可能在西南地區發生一些大的變化,兩部小說摻雜了性質迥異的屬于西南地區的楊家將故事。播州土司楊氏家族的存在,為這個推測提供了向前推進一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