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楊家將故事考論作者名: 陳小林本章字數: 1969字更新時間: 2020-08-14 14:04:01
1.由“時事”成為“故事”
皇祐三年(1051),歐陽修(1007—1072)應邀為楊琪(980—1050)撰寫墓志,其中有一段文字涉及楊業父子:
君之伯祖繼業,太宗時為云州觀察使,與契丹戰歿,贈太師、中書令。繼業有子延昭,真宗時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兒野豎,皆能道之。
這就是說,在距楊業戰死不過六十多年、離楊延昭死年尚不足四十年的時候,楊業父子的事跡已經達到“天下之士”和“里兒野豎”“皆能道之”的地步。楊家將故事能夠在短時間內傳播如此迅速,原因絕非楊業“父子皆為名將”“智勇號稱無敵”這么簡單。我認為,至少可從如下方面解釋楊家將故事興起的緣由。
首先,北方契丹和西北黨項的存在,始終是北宋政權的心腹大患,與這兩個民族政權的較量,也始終受到北宋朝野上下的密切關注。用今天的話來說,與遼、西夏作戰是國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相關消息是時事要聞。楊業祖孫三代參與了這樣的重大事件,并有不俗表現,自然會受到朝廷上下的褒獎和廣大百姓的推崇。
楊業歿后,楊億(974—1020)代太宗撰寫《楊業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制》,評價他是“誠堅金石,節茂松筠”,“甚著忠勞”,“勁節炎厲,有死不回”。
吏部郎中田錫(940—1003)上疏奏事,以楊業為武將之楷模。他說:“往年楊業擊契丹,侯延廣守靈州,人多稱許。若見今節度、防、團、刺史、諸司使副中,因賞罰激勵,豈無楊業、侯延廣輩為國家立功勛也。”
包拯(999—1062)視楊業為驍將,并對他所筑城壘的實用印象深刻:“先朝以驍將楊業守代州,創筑城壘,于今賴之。”
類似這樣的評價,實際上起到輿論導向的作用,是楊家將故事興起的前提條件。普通百姓對楊業父子的景仰,則是楊家將故事興起并迅速傳播的社會基礎。蘇頌(1020—1101)《和仲巽過古北口楊無敵廟》詩曰:“漢家飛將領熊羆,死戰燕山護我師。威信仇方名不滅,至今遺俗奉遺祠。”蔣一葵《長安客話》卷七《關鎮雜記》云:“古北口北門外有楊無敵祠,祀宋節度使楊業。業善騎射,數拒遼有功,民賴以安。后戰死,人立祠祀之。”
而各地所謂楊家將之古跡(見第四章第四節),其中固然有虛誕不足信者,但它們反映了百姓對楊家將的熱愛,證明楊家將故事得以流傳是有其深厚基礎的。
其次,正因為有遼、西夏這兩個強大外敵的存在,以及后來金、元等異族政權的崛起,原先天下即中國的觀念被真正打破了,宋代的士大夫開始有了“中國”意識和“敵國”意識,強調“自我”和“他者”的差異,民族情緒被空前強化。在勢均力敵甚至超過自己的強敵的壓力下,立國不久的趙宋政權需要確立“中國”與“道統”的合法性。石介(1005—1045)的《中國論》與歐陽修的《正統論》,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撰寫的。透過這兩份文獻,多數研究者指出,“古代中國相當長時期內關于民族、國家和天下的朝貢體制和華夷觀念,正是在這一時代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自我中心的天下主義遭遇挫折的時候,自我中心的民族主義開始興起。這顯示了一個很有趣的現實世界與觀念世界的反差,即在民族和國家的地位日益降低的時代,民族和國家的自我意識卻在日益升高”。楊業祖孫抵御外敵的事跡適逢其會,一開始便被賦予了這種民族意識,從而具備了不同于以往漢民族抵抗游牧民族故事的特質。楊家將之所以傳播如此之快、之廣,和這種“自我中心的民族主義”的興起、發展密切相關。這可以說是楊家將故事能千年流傳的根本原因。
再次,楊業祖孫忠勇為國,屢立戰功,卻飽受奸佞排擠、陷害,每受掣肘,最后都是壯志未酬,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一些悲劇意味。前者贏得尊崇,后者激起同情。在這雙重心理的作用下,楊業祖孫得到更多關注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一點在楊業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楊業以太原降將身份立下赫赫戰功,頗受宵小忌憚,《宋史》說當時“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或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在雍熙三年(986)的北伐之役中,正是王侁一句“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
迫使楊業改變作戰計劃,又是王侁等一干人沒有按照約定接應,致使楊業重傷被擒。楊業對此有清醒認識,他說:“上遇我厚,期捍邊破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師敗績。”
蘇轍(1039—1112)《過古北口楊無敵廟》為之嘆曰: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肜聊足慰忠魂。
詩中所說“周子隱”指周處,“肜”指西晉宗室梁王司馬肜。周處原為吳將,吳亡事晉,官至御史中丞,因彈劾不避權貴,竟為司馬肜所害。蘇詩借用這個典故,譴責潘美等人陷楊業于死地的罪行。
最后,宋代將家子鮮有能守業者。以狄青及其七員官至管軍的部將為例,除狄青與和斌的下一代尚能勉強維持家聲外,其他人的后代都無法守業。楊氏祖孫三代為將,歷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六朝逾百載,而能前仆后繼活躍于抵抗外族侵擾的前線,這本身就很有傳奇色彩。楊氏將門能夠脫穎而出,楊家將故事能夠興起,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進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