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跨境電商概況

一、跨境電商產生的背景

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交易模式,電子商務正在從單一關境內部的交易服務延伸為跨越關境的全球化交易服務,跨境電子商務正成長為全球商品與服務的重要流通方式。這種新商品交易形式的興起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一體化與電子商務發展到新階段,由多因素綜合作用驅動形成的。目前,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力量。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同樣呈現出迅猛態勢,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不斷發展壯大。

(一)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趨加深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的全球擴張,生產要素和活動在全球范圍內開始重組。生產組織活動的全球化帶來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步性,同時,也帶來了對相應生產性服務業的全球需求,服務業開始全球化,全球化發展進入新階段;而新興經濟體經過一定階段的高速發展,生產和消費能力提升,表現出對發達地區消費品的需求。這樣,全球生產、消費、市場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而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也積極推動相關規則的制定,國家(地區)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大量簽訂,通過推動貿易便利化來提高貿易過程中的效率。全球信息和商品等流動更加自由,貿易全球化進一步發展,跨境貿易日益頻繁。

(二)傳統國際貿易增長呈現疲軟態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給各國的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后金融危機時代,主要國家經濟增長疲軟,全球范圍內傳統國際貿易呈現出增長疲軟的態勢。以中國為例,與前幾年相比,中國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經濟新常態的提出,體現了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判斷和認識,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也成為共識。中國近幾年傳統外貿增長乏力,尤其是2015年,傳統進口與出口均出現負增長,這與高速增長的跨境電商形成顯著反差。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經濟新常態下的結構調整,將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機遇。

(三)關聯基礎設施發展與完善

基礎設施是跨境電商發展的基石,網絡、技術、物流、支付等相關基礎設施與資源的建設與完善,推動了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絡、移動網絡關聯的網絡基礎設施推動了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打通了跨境電商的實現媒介;支付工具及技術、金融網絡與設施等方面的布局,完善了跨境電商所需的支付載體;以物流網點、交通運輸為代表的物流基礎設施的大力發展,滿足了跨境電商的商品流通需求。個人計算機(PC)的性能提升以及價格走低,智能手機的普及,推動了電商網絡以及移動網絡的發展,新興市場對跨境電商發展的推力尤其顯著。

(四)政府與政策紅利的驅動

政府與政策的推力是巨大的,甚至能夠起到決定性與導向性作用。在跨境電商成為全球熱點后,各國政府紛紛開始重視跨境電商市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其發展。跨境電商面臨政策紅利的驅動,進一步加快了發展步伐。以中國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政府密集出臺諸多政策,旨在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2015年6月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期間,俄羅斯提出將拉動經濟增長的源頭從能源(石油、天然氣、核電)開始轉向互聯網經濟、物流與跨境貿易。在印度,政府實施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涉及印度的財政、貨幣、物價及外資等多個領域,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環境。在澳大利亞,政府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開拓海外市場,并通過中國電商平臺“京東商城”與“一號店”促銷試驗。在拉美地區,2014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期間,與巴西等協商,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等。

(五)境內電子商務發展日趨成熟

境內電子商務主要是在境內進行的電子商務交易,而跨境電子商務是和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客戶進行電子商務交易。雖然二者在地域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商務模式大同小異。境內電子商務的充分發展對跨境電子商務起到了一個先行者的作用,很多經驗和模式都是跨境電子商務可以直接借鑒的。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在各國的發展,人們對網購不再陌生和排斥,在觀念上沒有障礙。由于各國信息交流日益方便、快捷,消費者能夠輕松地在互聯網上搜索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信息,為實現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了條件。

二、跨境電商的定義

(一)何謂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發展歷程仍較短。如何定義跨境電商?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尚未有一個統一的結論,以下列舉部分有代表性的觀點。

來有為,王向前:跨境電商是指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地區間)貿易活動。跨境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它依靠互聯網和國際(地區間)物流,直接對接終端,滿足客戶需求。

張夏恒,馬天山:跨境電商指處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交易主體,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媒介,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支付技術等為技術支撐,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的陳列、展示、瀏覽、比價、下單、處理、支付、客服等活動,通過線下的跨境物流實現商品從賣方流向買方及最后的商品配送,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內容。這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

柯麗敏,王懷周:跨境電商指分屬不同國家(地區)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將傳統進出口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電子化,并通過跨境物流及異地倉儲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地區間)商業活動。

阿里研究院:跨境電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廣義的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手段達成交易的跨境進出口貿易活動。狹義的跨境電商特指跨境網絡零售,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跨境支付結算,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地區間)貿易新業態。跨境網絡零售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新型貿易形態。

艾瑞咨詢:跨境電商分為廣義和狹義。從狹義上看,跨境電商實際上基本等同于跨境零售。跨境零售指的是分屬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借助計算機網絡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采用快件、小包等行郵的方式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交易過程。跨境電商在國際上流行的說法叫cross-border e-commerce,其實指的是跨境零售,基本上針對個人消費者。從嚴格意義上說,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零售消費者中也會有一部分碎片化小額買賣的B類商家用戶,但現實中B類商家和C類個人消費者很難嚴格區分。從總體來講,這部分針對B類商家的銷售也歸屬于跨境零售部分。從廣義上看,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傳統進出口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電子化,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地區間)商業活動。從更廣的意義上看,跨境電商指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應用,是傳統國際(地區間)貿易商務流程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它涉及許多方面,包括貨物的電子貿易、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貨運單證等內容。從這個意義上看,在國際(地區間)貿易環節中,只要涉及電子商務應用的都可以納入這個統計范疇內。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發現跨境電商的界定,有多個不同的分析視角。有人認為它是一種新的貿易方式,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國際(地區間)商務活動,有人認為它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還有人將跨境零售視為跨境電商的狹義范疇,并相應地提出廣義范疇的跨境電商概念。結合跨境電商企業實踐專家的意見,本書旨在提出一個活動具有代表性、含義具有包容性、范疇具有概括性的跨境電商定義。

跨境電商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簡稱,是指分屬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商品交易的各項活動,并通過跨境物流實現商品從賣家流向買家以及相關的其他活動內容的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應用模式。跨境電商源于電子商務,屬于電子商務范疇,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新型應用模式。跨境電商既包括海淘、代購、跨境零售,又包括跨境B2B模式等,凡是借助電子商務模式實現跨越關境的商業活動都歸屬于跨境電商的范疇。

(二)跨境B2B電商與跨境零售的概念

目前,跨境電商主要分為以企業為交易對象的跨境B2B電商和以消費者為交易對象的跨境零售兩種類型。

1.跨境B2B電商

跨境B2B(企業對企業)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商品交易的各項活動,并通過跨境物流實現商品從賣家流向買家以及相關的其他活動內容的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應用模式。現已經納入海關一般貿易統計。

2.跨境零售

跨境零售包括跨境B2C(企業對消費者)電商和跨境C2C(個人對個人)電商。其中,跨境B2C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企業直接面對消費個人開展在線銷售產品或服務,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實現商品交易的各項活動,并通過跨境物流實現商品從賣家流向買家以及相關的其他活動內容的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應用模式。跨境C2C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個人賣方對個人買家開展在線銷售產品或服務,個人賣家與個人買家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實現商品交易的各項活動,并通過跨境物流實現商品從賣家流向買家以及相關的其他活動內容的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應用模式。

在跨境電商市場中,如圖1-1所示,跨境B2B電商的交易規模近幾年占據著整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的90%左右,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尤為重要,扮演著支柱型產業的角色。從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看,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比達到92.4%,占據絕對優勢。跨境零售電商直面終端客戶,目前在跨境電商中比重較低。但是,近年來其增長速度不容小覷。

圖1-1 2010—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業務結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艾瑞咨詢。

(三)跨境電商與境內電商的差別

1.交易主體差異

境內電商的交易主體一般在同一國家(地區),如境內企業對企業、境內企業對個人或者境內個人對個人。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突破了同一關境的界限,強調不同關境,可能是境內企業對境外企業、境內企業對境外個人或者境內個人對境外個人。交易主體遍及全球,有不同的消費習慣、文化心理、生活習俗,這要求跨境電商對各國流量引入、各國推廣營銷、國外消費者行為、國際品牌建設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復雜性遠遠超出境內電商。

2.支付環節差異

境內電商由于交易主體同屬一個關境,商品交易時涉及的支付環節仍屬于同一關境,使用同一幣種實現商品交易,也不會涉及跨境支付業務。跨境電商由于交易主體不在同一關境,商品交易需要通過跨境支付方式實現,通常會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使用不同幣種,還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金融政策以及不同貨幣的匯率問題。

3.物流環節差異

境內電商只涉及同一國家(地區)內的物流與配送,以快遞方式將貨物送達消費者,路途近,到貨速度快,貨物損壞概率低。跨境電商則需要通過跨境物流來實現。因為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跨境物流不僅涉及輸出關境與商檢、輸入關境與商檢,還涉及輸入國家或地區物流與配送,退換貨而產生的逆向物流更是一種嚴峻的挑戰。

4.適用規則差異

跨境電商比境內電商所需要適應的規則更多、更細、更復雜,特別是平臺規則。跨境電商除了借助境內的平臺經營,還可能在國外平臺上開展交易,各個平臺均有不同的操作規則。跨境電商以國際(地區間)一般貿易協定和雙邊或多邊的貿易協定為基礎,要求貿易主體及時了解國際(地區間)貿易體系、規則,進出口管制、關稅細則、政策的變化,對進出口形勢也要有更強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交易風險差異

跨境電商所涉及的環境要遠復雜于境內電商,交易雙方的國家(地區)間政治、技術、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環境都會對跨境電商造成影響。境內電子商務行為發生在同一個國家(地區),交易雙方對商標、品牌等知識產權有統一的認識,侵權引起的糾紛較少。即使產生糾紛,處理時間也較短,處理方式也較為簡單。

三、跨境電商的業務流程

相對于同一國家(地區)而言,按照商品進出口類型,跨境電商業務可以分為跨境出口與跨境進口業務,業務屬性不同,業務流程也不同。下面以商品進出口形成的跨境進口與跨境出口為例,介紹跨境電商的具體業務流程。

從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流程看,跨境電商企業通過事前備案,將企業信息、商品信息進行備案,將生產的商品在跨境電商企業的平臺上在線展示。當境內消費者成功支付訂單后,跨境電商企業將訂單信息發送至服務平臺進行申報;支付企業將訂單支付信息發送至服務平臺進行申報;跨境物流企業在成功預訂艙單信息后,將對應的與跨境貿易相關的艙單信息(含運單信息)發送至服務平臺進行申報。服務平臺集齊三單信息后,自動生成清單供有報關報檢資質的企業進行申報。清單經審核后,若無異常,則放行進入終端配送環節,最終送達消費者或企業手中。有的跨境電商企業直接與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合作,讓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代辦物流、通關商檢等一系列環節,從而完成整個跨境電商交易的過程。跨境電商出口的流程除了與進口流程的方向相反外,其他內容基本相同。跨境電商的流程如圖1-2、圖1-3所示。

圖1-2 跨境電商進口流程

圖1-3 跨境電商出口流程

四、跨境電商的特點與發展意義

(一)跨境電商的特點

1.多邊化

傳統的國際(地區間)貿易主要表現為兩國(地區)之間的雙邊貿易,即使有多邊貿易,也是通過多個雙邊貿易實現的,呈線狀結構。跨境電子商務,可以通過A國(地區)的交易平臺、B國(地區)的支付結算平臺、C國(地區)的物流平臺,實現其他國家(地區)間的直接貿易。貿易過程相關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由傳統的雙邊逐步向多邊演進,呈網狀結構,正在重構世界經濟新秩序。

2.直接化

傳統的國際(地區間)貿易主要由一國(地區)的進/出口商通過另一國(地區)的出/進口商集中進/出口大批量貨物,然后通過境內流通企業的多級分銷,最后到達有進/出口需求的企業或消費者。進出口環節多,時間長,成本高。跨境電子商務,可以通過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平臺,實現多國(地區)企業之間、企業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交易,進出口環節少,時間短,成本低,效率高。

3.小批量

跨境電子商務,通過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平臺,實現多國(地區)企業之間、企業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交易。由于是單個企業之間或單個企業與單個消費者之間的交易,相對于傳統貿易而言,大多是小批量,甚至是單件。

4.高頻度

跨境電子商務,通過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平臺,實現多國(地區)企業之間、企業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交易。由于是單個企業之間或單個企業與單個消費者之間的交易,而且是即時按需采購、銷售或消費,相對于傳統貿易而言,交易的次數或頻率高。

5.數字化

傳統的國際(地區間)貿易,主要是實物產品或服務交易。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化應用,數字化產品(軟件、影視、游戲等)的品類和貿易量快速增長,且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進行銷售或消費的趨勢更加明顯。但關于“數字化”的一大挑戰是,目前數字化產品的跨境貿易還沒有納入海關等政府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管、貿易量統計、收繳關稅的范圍。

(二)發展跨境電商的意義

跨境電商的崛起對國際(地區間)貿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為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與傳統貿易相比,跨境電商能有效地節約制造費用,縮減中間程序,加快制造業變革的步伐,促進貿易模式的轉型升級,從而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改善現下外貿行業的發展形勢。

1.推動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

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外貿發展狀況整體欠佳。以中國為例,進出口貿易交易額增長緩慢,傳統外貿企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有助于在成本和效率層面增強各國(地區)的進出口競爭優勢,提高外貿企業的利潤率。同時,隨著電商渠道的深入滲透,企業和最終消費者之間能建立更暢通的信息交流平臺,對企業及時掌握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樹立產品品牌,建立電商信用體系有重要作用,進一步能增強了各國(地區)外貿的整體競爭力,穩定了外貿增長。

2.促進各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跨境電商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配送、電子支付、電子認證、信息內容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相關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電商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一批知名電商平臺、物流快遞公司、第三方支付本土企業加快崛起。跨境電子商務將會引發生產方式、產業組織方式的變革。面對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的境外消費者需求,企業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強合作創新,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在提升產品制造工藝、質量的同時,加強研發設計、品牌銷售,重構價值鏈和產業鏈,最大限度地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3.推動企業應對全球貿易新格局

跨境電商帶給各國(地區)出口導向型企業的不僅僅是一條外貿銷售渠道,也不只是全新的產業鏈利潤分配格局,而是實現品牌升級,推動附加值沿微笑曲線向兩端拓展,實現產業模式轉變的絕佳機會。當前,各國(地區)許多企業的產品的性能和服務的質量很好,但不為境外消費者所知。跨境電商能夠有效打破渠道壟斷,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為各國(地區)企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途徑,尤其是給一些“小而美”的中小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催生出更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隱形冠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屯昌县| 启东市| 麦盖提县| 肇源县| 栾川县| 都江堰市| 丘北县| 昌都县| 金阳县| 河源市| 津市市| 新巴尔虎左旗| 新疆| 扬州市| 南昌县| 环江| 岳池县| 黄山市| 大厂| 从化市| 阿克苏市| 钟祥市| 黄龙县| 文成县| 北流市| 建水县| 什邡市| 新蔡县| 华阴市| 博湖县| 浮山县| 宣汉县| 长寿区| 永胜县| 固原市| 贺兰县| 宽甸| 鄯善县| 甘洛县|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