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行政區域協作共建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本
- 崔浩
- 2553字
- 2020-06-05 17:19:43
創新思想理論,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憲法確認的國家的指導思想。作為一種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它不但強調認識世界,而且強調改造世界。在當今的中國,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面對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偉大復興,既是全體中國人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對人類文明發展所做出的最大貢獻,也是馬克思主義本身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對世界歷史發展所做出的最大貢獻。
古代中國曾經在文明發展上長期處于世界先進的位置。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西方文明興起,中國則在封閉狀態下逐漸失去活力,直至1840年鴉片戰爭后在世界發展進程中被邊緣化。但是中國人并未放棄,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中國又重新站立起來,開始在世界舞臺上贏得新的尊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處境,在政治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標志。此后,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努力,中國實現了經濟上的飛躍。現在,中國在國民生產總值、制造業、貨物貿易、對外投資等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行列。盡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在結構、質量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然而已經取得的成績仍使我們有理由、有信心說,只要不犯根本性錯誤,不出現不可抗力量,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趕上發達國家是一件完全可以期待的事情。也就是說,中國的一只腳已經邁進了民族復興的大門。
但是,生產力發展不是民族復興的全部內容。一個民族要想走在世界發展的前列,除了生產力發展必須走在世界前列,它的政治制度、文化發展、社會建設和理論思維等也必須走在世界前列。人是在思想指導下行動的,人的思想的內涵決定了人的行動的內涵,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理論思維能力及其追求對一個民族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在世界上的興起,就是與西方在理論思維上的發展相伴而行的;而中國的衰敗,則與中國在思想上的封閉、僵化、落后內在地關聯在一起。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是五四運動后現代中國奮起的先聲,也是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思想前提和基礎。中國要繼續前進,同樣離不開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特別是當前,在全球化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帶動下,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式、組織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都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轉型,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調整,都在變化,都在重構,需要我們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理解它,應對它,并在新的思想指導下把這場大轉型導入能造福全人類的軌道。在這樣的歷史時刻,理論思維的作用尤其重要。對中國來說,沒有在思想理論創新和建設上取得世界公認的進步和繁榮,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不完整的,也是難以持續的。
思想理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在中國特定的國情下,思想理論建設中的一項核心工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建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一直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及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經過反復探索并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回答了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國家統一的方式等一系列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的重大問題。按照這個理論,黨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并進一步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習近平就任黨的總書記以來,就“中國夢”和價值觀、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與總體安排、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經濟發展新常態、協商民主、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生態文明建設、腐敗倡廉、軍事變革、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新型大國關系、“一帶一路”建設、總體安全觀、體系績效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新的發展和創造。上述思想和理論的提出與確立,反映了黨在思想理論建設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已經取得的巨大成效。正是在這些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作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樣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并未窮盡人們對中國社會、外部世界、人類自身及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共產黨建設規律等問題的認識,更未封閉人們通向新的真理的道路。事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效用不僅在于它能指導人們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還在于它能指導人們根據實踐和環境、條件的變化,去進行新的探討,形成新的認識。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擺在中國和世界面前等待回答的問題,仍然為數眾多;把已經形成的正確的思想和理論成功地付諸實踐,也遠非觸手可及之事。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進一步加強思想理論建設,仍然是一項意義深遠的任務。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思想理論建設是一種只有依靠集體努力才能成功的公共事業。浙江大學作為一所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的大學,對加強思想理論建設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有效履行這一重要責任,在學校領導的支持指導下,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簡稱“馬工程”)。這一工程以促進中國和世界的進步為關懷,以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為構架,重點放在當代問題的探討,同時兼及經典著作的研究,鼓勵思想理論創新,發前人之未發,成一家之言。“馬工程”設立后,人文社科類教師反響熱烈,也激起部分理工農醫類教師研究興趣;不僅一批充滿朝氣的青年學者踴躍參與,而且一些學富五車的資深教授也積極參與。幾年下來,“馬工程”已經設立了幾十個研究計劃,將出版一系列有水平、有創意的著作和研究報告。這些著作和研究報告,凝聚了作者的心血,體現了他們對中國與世界面對的問題的深入思考。我們相信,它們的出版,能夠給思考同樣問題的讀者以啟示,也能夠給處理實際問題的讀者以智慧。隨著新的成果的不斷出版,浙江大學的“馬工程”最終將不負使命,在推動中國的思想理論建設走向世界前列、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方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