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形態的創新應用,是當今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和目標,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課程的形式,是目前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教學信息化應用的新趨勢。第三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議題及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把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作為職業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也進一步明確:加快數字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加緊用信息技術改造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將其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標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加快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以知識傳授為主向以能力培養為主轉變,從以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并存轉變。

加強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是現階段教學創新、內涵建設、快速提升辦學實力及影響力的有力舉措和有利時機。學校把“用互聯網技術加強教學形態創新”同“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和“學生分類分層培養”作為近段時期的三項重點工作內容。

二、總體目標

以教學形態的互聯網創新應用為先導,在學校已建設的精品課程、重點建設與改革課程、網絡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課程、微課、慕課等課程建設以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慕課、翻轉課堂等形式,探索互聯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學形態,使信息技術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通過3~5年的努力,本校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和改造課程教學形態的氛圍基本形成,學生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運用教育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實施慕課、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的課程達到100門,并產生一批在區域甚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應用廣、關注度高的精品在線課程,使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成為學校辦學的新特色和新亮點。

三、基本原則

(一)分類實施,抓好重點

按照課程性質進行分類實施。根據學校課程建設的現狀,實施精品慕課、校本慕課和翻轉課堂三種形式的教學形態創新應用。校本慕課是指SPOC(小規模限制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建設,強調在校本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精品慕課是指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旨在推動本校慕課建設在校外的展示和推廣。對于通識類課程,采取選用校外公開慕課與自行開發相結合模式進行;對于部分易進行校外推廣和展示的平臺課程,采用精品慕課模式進行;對于其他平臺課程及校本特色明顯的崗位方向課程,采用校本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形態的創新。

所有專業應客觀梳理專業課程建設的基礎,并認真規劃本專業課程教學形態的創新計劃,根據專業特色建設和綜合實力提升的需要來選擇重點課程或核心課程合適的分類。對于省市級重點專業,課程建設和教學團隊的基礎相對好一些,要有更多的課程采用精品慕課形式進行開發建設。

(二)項目引領,點面結合

運用項目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通過立項形式有重點地、快速地啟動一些課程教學形態的信息化創新,更重要的是以此作為提高教師綜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的突破口,以點帶面,從整體上提升我校課程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水平。

(三)循序漸進,穩步提升

要充分利用好學校近幾年課程建設的成果,充分發揮既有網絡課程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好合格課程評估、教師職教能力測評的支持性作用。要建立項目過程管理機制,注重階段性成果的評估,依靠項目成果的循序漸進,穩步提升整體工作成效。

(四)校企合作,打造精品

要注重三個層面的校企合作:一是課程內容與教學資源方面,與專業面向企業或行業進行的校企合作;二是慕課、微課的制作,與網絡課程開發專業公司的合作;三是視頻拍攝及后期制作,與相關專業公司的合作。

(五)明確責任,協同推進

由于該工作涉及面廣,所以應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的工作責任,充分發揮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協同推進教學形態創新工作。

四、主要工作內容和工作計劃安排

(一)主要工作內容

1.培訓與指導

由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牽頭,教務處、裝備管理部、各教學單位配合,按照工作的進程,分階段聘請校內外專家在全校層面和教學單位層面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成立專家咨詢與指導工作小組,對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工作進行全方位、全程的指導與咨詢;并協同教學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對立項項目進行評審、檢查和驗收。

2.加強應用平臺建設,完善信息化教學環境

結合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搭建課堂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平臺:

(1)云服務平臺(云處理、云存儲)建設。

(2)在線課程平臺建設(自有平臺建設、第三方平臺租用)。

(3)校園網絡平臺(校園寬帶和Wi-Fi平臺)建設。

(4)實時視頻采集與遠程傳輸系統建設。

(5)校園微信、基于移動終端的App建設。

3.采用立項形式推動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

制定《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對教學形態創新應用項目(包括精品慕課、校本慕課、翻轉課堂)的建設任務、建設要求、項目申報、經費支持、驗收管理等進行具體的安排。項目的立項形式采用學院推薦備案與學校評審相結合。

(1)慕課建設(校本慕課和精品慕課)。

校本慕課建設與應用。校本慕課建設項目每年申報一次,建設周期一年,申報項目每年不超過20門,驗收優秀者推薦為精品慕課建設項目,進行提升建設。

精品慕課建設與應用。精品慕課建設采用認定與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申報每年一次,時間安排在已立項建設校本慕課中期檢查之后。校本慕課階段性建設優秀者獲得進一步經費支持以提升等級,數量不限,寧缺毋濫。對未獲得學校相應經費支持,但已在全國或區域慕課平臺公開發布的慕課,給予獎勵性資助。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

翻轉課堂強調的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學生借助于慕課或其他形式網絡課程的視頻及微課資源,在線自主學習以實現知識的傳遞;教師借助于課堂及其構建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師演示、師生討論、學生操作、教師指導、測試評價等環節,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能力的形成與固化。

翻轉課堂建設項目每年申報一次,申報項目每年不少于30門,力爭經過5年的建設,使所有專業核心課程達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

(3)資助計劃。

建立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資助計劃,對于沒有進入立項,但通過教師團隊的建設確實達到相應的項目建設驗收標準,并已在進行教學應用的課程,可通過資助形式對課程建設應用給予認可。

(4)學校各專業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計劃。

各專業教學組根據本專業建設發展定位以及課程的建設基礎,確定課程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項目分年度計劃。

4.推進在線課程聯盟平臺建設

積極成為區域高職高專在線課程聯盟牽頭單位,探索在線課程學分認定及互認機制和區域高職高專在線課程的管理平臺建設,推動區域高職高專在線課程的建設與應用推廣。

5.教學形態信息化改革與創新競賽

根據學校教學形態改革與創新的需要,對接國家、省、市教學信息化競賽項目的要求,開展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與應用競賽,鼓勵和引導教師投身于教學形態的改革與建設,同時也為校級以上的教學信息化競賽項目推薦優秀作品和優秀選手。其主要項目如下:

(1)教學信息化設計競賽;

(2)微課(微課程)競賽;

(3)在線課程競賽;

(4)翻轉課堂教學競賽。

學校將制定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與應用競賽管理辦法,每年進行一次競賽,設置獎項,給予獎勵,推薦一等獎項目參加國家、省、市競賽。學校制定了《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改革與創新競賽管理辦法》。

6.推出遠程視頻同步教學項目,提升國際化水平和企業現場教學水平

搭建實時視頻采集與遠程傳輸系統,中外合作專業可通過外方課程的實時視頻方式,實現同步教學與互動。運用實時視頻采集與遠程傳輸系統,幫助非中外合作專業實現高端培訓、會議、論壇的同步教學與互動,以及企業和外場的實時視頻教學與互動。對于同步視頻教學學時達到教學計劃課時三分之一的中外合作專業課程,以及高端培訓、會議、論壇以及企業和外場的實時視頻教學與互動學時達到教學計劃課時五分之一的非中外合作專業課程,學校將給予遠程視頻同步教學項目立項,并在經費和課時工作量方面給予支持和獎勵。學校設計了《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遠程視頻同步教學項目申報書》。

(二)工作分工

1.教學單位

各教學單位明確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分管領導和責任人,并建立工作小組,全面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確定本單位工作計劃和重點項目,責任落實到專業和教師;協助教師發展中心做好本單位教師的培訓和思想引導工作,組織好與本單位專業結合密切的針對性培訓;負責本單位的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項目的推薦和工作推進;配合教務處、專家咨詢與指導工作小組、教學委員會,做好項目的檢查、指導和驗收工作。

2.教務處

教務處要根據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的目標,分階段推出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建設項目,并落實相應的經費;制定《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對教學形態創新應用項目(包括精品慕課、校本慕課、翻轉課堂)的建設任務、建設要求、項目申報、檢查驗收等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鼓勵師生參與建設及應用教學形態創新的激勵政策與管理機制,推進在線課程教學應用。

3.裝備管理部

作為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持部門,裝備管理部要進一步加大教學信息化的軟硬件投入,加強應用平臺建設、錄(演)播室建設、多媒體與機房的智慧化改造建設、后期處理與編輯設備設施的建設;加快技術支持人員的引進,聯合教學單位、教育技術企業,共同形成教學信息化設計、信息技術開發、視頻拍攝及后期制作等專兼職結合的技術服務團隊;建立教育技術服務中心,為教師提供完善的信息化創新開發環境;加強與在線課程平臺企業和教育信息技術企業的聯絡,掌握領域動態,為教師相關制作業務的外包提供推薦和咨詢;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跟蹤國內外在線教育進展和創新進程,關注各在線教育平臺的發展和影響力,為我校教學信息化應用發展和精品慕課的校外推廣提供建議;負責教學信息化相關競賽的組織和支持;配合教務處和教學單位做好項目的管理和推進工作,配合教師發展中心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

4.教師發展中心

教師發展中心負責系統組織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方面的講座、培訓,進一步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提高能力。

5.人事處

人事處要加大教育信息化研究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同時推出能促進該項工作的相應鼓勵政策。

(三)重點工作

1.精品慕課建設

目標:產生一批在區域甚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應用廣、關注度高的精品在線課程,并在知名在線課程平臺上線。

主要措施:三年內,每個專業至少推出1門精品慕課建設項目,其中校級及以上重點專業必須在第一年(2014學年)推出,并明確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組建有效的建設團隊,制訂詳細的建設計劃,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反映進度。學院在人員、時間方面給予保證,在教學科研任務落實方面給予傾斜考慮,在經費保障、技術支持、政策支持方面給予重點保障。

2.校本在線課程專家培養

目標:培養和推出一批在區域甚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在線課程專家,形成在線課程開發、指導團隊,從而帶動學校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主要措施:三年內,每個教學單位至少推出1名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強、在線課程建設基礎好、熱衷于課程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工作的教師,并進行重點培養。學校及各教學單位在學習培訓、經費保障、技術支持、政策支持方面給予重點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1)為確保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等教學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學校成立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具體負責協調和推進工作。各教學單位建立工作小組,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明確具體聯絡人員。

(2)成立咨詢指導專家組。聘請校內外專家,成立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教學形態創新咨詢指導專家小組,對教學形態創新工作進行全面的咨詢和指導。

(二)智力與技術保障

學校和學院兩個層面,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在理念和開發技術層面對教師進行引導與培訓。學校層面成立“教育技術服務中心”,專門配置相應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人員,系統指導和協助教師提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學校、學院加強與教育信息技術相關企業的合作,強化技術保障。

(三)設施保障

為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入融合,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滿足教師創新課堂教學形態的需要,學校將實施教學信息化場地、設施、設備的“4+1”建設計劃。一是原有教室改造工程。重點改造原有教室和機房的布局,增加教室和機房的錄播功能,主要滿足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和課堂教學常態化錄制的需要。二是專業錄播室建設工程。新建專業的錄播室,包括虛擬演播室、實景演播室和錄音棚等,主要滿足基礎課、通識課等理論課程視頻拍攝的需要。三是移動錄播設備購置計劃。結合職業教育的特性,購置便攜式的錄播設備,以滿足教、學、做合一的專業實訓室教學情境視頻拍攝的需要。四是信息化教學服務中心建設計劃。建設專門為教師提供信息化教學服務的場所,購置攝像機、投影儀、照相機、圖形工作站、掃描儀等先進設備設施,滿足教師信息化設備借用、信息新技術推廣、信息化教學研討、信息技術應用輔導等的需要。此外,與行業企業及中外合作中外方高校建立實時視頻采集與遠程傳輸系統。

(四)經費保障

學校將安排專項經費為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提供經費支持,精品慕課10萬元/門,校本慕課5萬元/門,翻轉課堂1萬元/門。同時,要求各學院從各類專業(群)建設和資源庫建設等教學建設經費中給予經費保障。

(五)獎勵機制與制度保障

(1)教師層面。建立科學有效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積極投入課堂教學形態創新工作中,對于首次開展的精品慕課和校本慕課,給予2倍教學工作量上浮認定;對于因教學效率提高產生的實際教學課時減少的課程,工作量按教學計劃課時計算,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與職稱評審掛鉤。在2014—2016學年,對在知名慕課平臺上線的慕課視同國家級課程建設項目,對在區域慕課平臺上線的慕課視同省市級課程建設項目,對在校級以上各類慕課、微課等教學信息化競賽獲獎的項目給予2倍的教研獎勵分。

(2)學生層面。建立學生選修在線課程(包括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學分認定制度,為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教學形態創新課程的學習,可在新模式課程推出的前2~3學年,對學生取得的學分給予適當比例的提高。

(六)氛圍營造

建立慕課沙龍,加強校內外交流,形成教學形態創新研究的氛圍。

六、附件

1.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項目管理辦法(見第三節)

2.分專業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計劃匯總表(略)

3.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競賽管理辦法(略)

4.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遠程視頻同步教學項目申報書(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浑源县| 荆门市| 阳西县| 南投市| 宿迁市| 肇东市| 潮州市| 西乡县| 清涧县| 家居| 禹城市| 绥江县| 巨鹿县| 天门市| 玉溪市| 庆云县| 新田县| 连城县| 郯城县| 大安市| 报价| 鸡泽县| 客服| 买车| 贵阳市| 宜宾县| 栾川县| 临澧县| 获嘉县| 井陉县| 营山县| 郴州市| 洛川县| 淮安市| 德江县| 德安县| 巴彦县| 温泉县| 三亚市|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