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酸堿平衡紊亂的類型及常用指標

一、酸堿平衡紊亂的分類

根據血液pH的變化可將酸堿平衡紊亂分為兩大類,即酸中毒(pH<7.35)和堿中毒(pH>7.45)。血液含量主要受代謝因素的影響,因此,由血液濃度原發性降低或增高引起的酸堿平衡紊亂,稱為代謝性酸中毒或代謝性堿中毒;H2CO3含量主要受呼吸因素影響,由血液H2CO3濃度原發性降低或增高引起的酸堿平衡紊亂,稱為呼吸性堿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患者體內只存在一種酸堿平衡紊亂稱為單純性酸堿平衡紊亂(simple acid-base disturbance);若同時發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酸堿平衡紊亂,則稱為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在單純性酸堿平衡紊亂中,由于機體的調節代償作用,雖然體內酸或堿的含量已經發生變化,但[]/[H2CO3]值仍維持在20∶1,即血液pH在正常范圍,這種單純性的酸堿平衡紊亂稱為代償性酸堿平衡紊亂;如果血液pH已偏離正常范圍,則稱為失代償性酸堿平衡紊亂。

二維碼4-2 酸堿平衡紊亂的分類

二、反映酸堿平衡的常用指標及意義

(一)pH和H+濃度

二維碼4-3 知識鏈接

溶液的酸堿度常用H+濃度和pH表示。由于血液H+濃度很低(平均為40nmol/L),一般采用pH來表示血液酸堿度。血液pH是指動脈血中H+濃度的負對數。正常人動脈血pH的范圍為7.35~7.45,平均7.40。pH是判斷酸堿平衡紊亂的首要檢測指標,測定pH可以反映酸堿平衡紊亂的性質和程度,如pH<7.35為失代償性酸中毒,pH>7.45為失代償性堿中毒。但是,通過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即式(4-1),可以看出血液pH主要取決于血液中[]與[H2CO3](αPaCO2)的比值。由此可見,即使[]與[H2CO3]的絕對值已經發生變化,只要兩者的比值維持在20∶1,血pH也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因此,當動脈血pH在正常范圍時,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①酸堿平衡狀態;②代償性酸堿平衡紊亂;③同時存在程度相近的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另外,動脈血pH本身不能區分酸堿平衡紊亂的類型,要判定是代謝性還是呼吸性酸堿平衡紊亂,還需進一步了解血漿和H2CO3濃度的具體數值和變化情況。

其中pKa為H2CO3解離常數的負對數,38℃時為6.1,比較恒定。[]主要由腎臟調節,正常平均值為24mmol/L。H2CO3濃度由CO2溶解量dCO2決定,dCO2=CO2在血中的溶解度(α)× PaCO2(Henry定律), α為0.03, PaCO2主要由肺通氣量控制,正常平均值為40mmHg。

二維碼4-4 案例分析

案例4-1分析 患者血液pH為7.40,在正常范圍內,但不能排除酸堿失衡。因為血pH主要取決于血液中[]與[H2CO3](αPaCO2)的比值。由此可見,即使[]與[H2CO3]的絕對值已經發生變化,只要兩者的比值維持在20∶1,血液pH仍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因此,當動脈血pH在正常范圍時,可能有三種情況:①酸堿平衡狀態;②代償性酸堿平衡紊亂;③同時存在程度相近的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

(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是指血漿中呈物理溶解狀態的CO2分子所產生的張力。機體代謝產生的CO2隨靜脈血回流到右心,然后通過肺血管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由于CO2通過呼吸膜的彌散速度非常快,故PaCO2與PACO2(肺泡氣CO2分壓)非常接近,其差值可忽略不計,因此測定PaCO2可了解肺通氣情況,即PaCO2與肺通氣量成反比,通氣不足時,PaCO2升高;通氣過度時,PaCO2降低。因此,PaCO2是反映呼吸性酸堿紊亂的重要指標,正常值為33~46mmHg,平均為40mmHg。PaCO2<33mmHg,表明通氣過度,CO2呼出過多,見于呼吸性堿中毒或代償后的代謝性酸中毒;反之,PaCO2>46mmHg,表明通氣不足,體內有CO2潴留,見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償后的代謝性堿中毒。

(三)標準碳酸氫鹽和實際碳酸氫鹽

標準碳酸氫鹽(standard bicarbonate, SB)是指全血標本在標準條件(即溫度38℃,血紅蛋白氧飽和度為100%, PaCO2為40mmHg的氣體平衡)下所測得的血漿的量。正常值為22~27mmol/L,平均值為24mmol/L。由于是在標準化后測定血漿HCO-3的濃度,所以SB去除了呼吸因素的影響,是判斷代謝性因素的重要指標。代謝性酸中毒時SB降低,代謝性堿中毒時SB升高。但在呼吸性酸或堿中毒時,由于腎臟的代償也可發生繼發性增高或降低。

實際碳酸氫鹽(actual bicarbonate, AB)是指隔絕空氣的血標本,在被檢者實際的PaCO2、體溫和血氧飽和度的條件下測得的血漿濃度。AB受呼吸和代謝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AB、SB均為反映血漿濃度的指標,生理情況下AB等于SB。因為SB是排除呼吸因素影響的代謝指標,而AB是受呼吸因素影響的代謝指標,所以當AB與SB的變化不相等時,AB與SB的差值可以反映機體的呼吸功能。在呼吸性酸中毒時,AB>SB;呼吸性堿中毒時AB<SB。

(四)緩沖堿

二維碼4-5 AB 與SB

緩沖堿(buffer base, 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緩沖作用的負離子(如等)的總和,通常以氧飽和的全血在標準狀態下測定,正常值為(50±5)mmol/L。代謝性酸中毒時BB減少,而代謝性堿中毒時BB升高。BB是反映代謝性酸堿紊亂的指標。

(五)堿剩余

堿剩余(base excess, BE)是指在標準條件下,用酸或堿滴定全血標本至pH為7.40時所需的酸或堿的量。若用酸滴定,才能使血液p H達7.4,則表示被測血液中堿過多,BE用正值表示;如用堿滴定,才能使血液p H達7.4,說明被測血液中酸過多,BE用負值表示。由于BE是在標準條件下測定的,所以也是一個反映代謝性因素的指標,正常值在-3.0mmol/L至3.0mmol/L之間。代謝性堿中毒時,BE正值加大;代謝性酸中毒時,BE負值加大。在呼吸性酸或堿中毒時,由于腎的代償作用,BE也可高于或低于正常。

(六)陰離子間隙

陰離子間隙(anion gap, AG)是指血漿中未測定的陰離子(undetermined anion, UA)與未測定的陽離子(undetermined cation, UC)的差值,即AG=UA-UC。由于細胞外液陰、陽離子總量相等,所以AG可以根據血漿中已測定的Na+、Cl-算出,即AG=[Na+]-([]+[Cl-])=140-(24+104)=12mmol/L(圖4-4A),故AG的正常值為(12 ±2)mmol/L。病理情況下,AG可增高也可降低,但增高的意義較大,常見于乳酸堆積、酮癥酸中毒等固定酸增多的情況。目前多以AG是否大于16mmol/L,作為判斷是否存在AG增高型代謝性酸中毒的依據。但在某些情況下,如大量使用含鈉藥物、骨髓瘤患者體內本周氏蛋白過多也可引起AG增高,此時,AG增高與代謝性酸中毒無關。AG降低在判斷酸堿失衡方面意義不大,常見于血漿中未測定陰離子減少,如低蛋白血癥等,也可見于未測定陽離子(如K+、Mg2+、Ca2+等)濃度明顯增高。

圖4-4 正常和代謝性酸中毒時陰離子間隙

A.正常情況下AG; B.AG正常型(高血氯型)代謝性酸中毒;C.AG增高型(正常血氯型)代謝性酸中毒

總之,AG是評價酸堿平衡的重要指標,檢測AG有助于區分代謝性酸中毒的類型和診斷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江川县| 合川市| 马关县| 阿巴嘎旗| 玉山县| 千阳县| 滨海县| 富顺县| 黎川县| 万源市| 库尔勒市| 龙胜| 肥乡县| 宜春市| 宜阳县| 婺源县| 景德镇市| 莒南县| 珠海市| 滕州市| 闽侯县| 襄城县| 辰溪县| 嘉禾县| 社旗县| 微山县| 彝良县| 开江县| 松滋市| 乐陵市| 连南| 余庆县| 邵阳县| 九台市| 桃园县| 重庆市| 潼南县| 兴城市| 洱源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