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生理學(案例版)
- 王萬鐵
- 1327字
- 2020-06-05 17:15:49
第五節 病理生理學的未來趨勢
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要更多體現新醫學模式對醫務工作者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特殊要求,注重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及防治中的作用。近年來,臨床醫學模式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即從傳統的經驗醫學(experience medicine)轉變為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循證醫學是一門遵循科學證據的醫學,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衛生方案、決策的確定都應遵循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產生的最佳證據,從而制訂出科學的預防對策和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因此,循證醫學是以證據為基礎、實踐為核心的醫學,病理生理學的研究也必須遵循該原則。
隨著社會制度、經濟狀況、醫療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生產方式和環境狀況等的變化,人類疾病譜(spectrum of disease)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衛生條件差,傳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50%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傳染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均壽命的顯著延長,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病理生理學教學應該重視和追蹤疾病譜改變的問題。
隨著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興起以及各種交叉學科的建立,病理生理學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其教研要進一步與臨床相結合,緊隨臨床對相關疾病診治的最新進展,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的臨床應用;要緊密追蹤和積極應用后基因組時代(the post-genome era)的相關研究成果,促進個性化醫學(personal medicine)的實施;要吸納和整合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對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水平。

二維碼1-2 知識鏈接
【本章小結】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以患病機體為對象,著重從功能、代謝的角度研究疾病發生、發展及轉歸的規律和機制的醫學基礎學科。病理生理學課程由緒論、疾病概論、基本病理過程和系統器官病理生理學組成,是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動物實驗研究和臨床試驗研究均是病理生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學的學習方法有:轉變思維方式,學會辯證地推理;瀏覽全書目錄和內容,認真聽好第一節課;重視基本病理過程;緊抓關鍵章節,提綱挈領,融會貫通;從概念入手,讓學習思路“樹形”擴展;分解重要知識點,建立內容框架,相互比較內容,有助于學習與記憶;掌握不同章節之間的關系,體會課程內容的有機聯系,學會整體理解課程內容;系統回顧學習過的內容,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病理生理學的未來趨勢是從循證醫學到轉化醫學以致個體化醫療的出現與實施。
【復習思考題】
1.病理生理學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2.簡述病理生理學與生理學、病理學之間的異同點。
3.何為病理過程?請舉例說明。
4.基本病理過程與疾病有何區別?
5.敘述病理生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建枝,殷蓮華.病理生理學.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王萬鐵,商戰平.病理生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
[3]王萬鐵.病理生理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4]王萬鐵,倪世容.病理生理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5]王萬鐵.病理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王萬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