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潔化妝品:設計與配方
- 李東光主編
- 1263字
- 2020-01-10 12:30:48
二、洗面奶的分類及配方設計
(1)按膚質分 按皮膚性質來分,洗面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型——柔和洗面奶和油性皮膚洗面奶。柔和洗面奶含有溫和配方,適合中性、干性、敏感性皮膚,而油性皮膚洗面奶的配方中含油脂較少,洗完之后會覺得面部皮膚較干爽,所以適合油性、暗瘡性皮膚。如果屬于中性或干性的皮膚最好勿用油性洗面奶,因為這樣只會使肌膚更加干燥缺水。
(2)按目的分 按使用目的不同,可分為普通型、磨砂型、療效型三種。
(3)按對象分 按使用對象的不同,還可細分為針對不同皮膚用洗面奶、家庭用洗面奶、美容院用洗面奶等。
(4)按產品劑型分
① 泡沫型洗面奶 又分為多泡沫型與微泡沫型兩種。通過表面活性劑對油脂的乳化能力而達到清潔效果。
皂劑洗面奶也是其中的一類,但是由于其特性明顯,所以一般會和普通的表面活性劑洗面奶區別對待。
② 溶劑型洗面奶 這類產品是靠油與油的溶解能力來去除油性污垢,它主要針對油性污垢,所以一般都是一些卸妝油、清潔霜等。
③ 無泡型洗面奶 這類產品結合了以上兩種類型的特點,既使用了適量油分,也含有部分的表面活性劑。
④ 膠原型洗面奶 膠原蛋白洗面奶采用無皂基配方,溫潤舒適,能夠有效地去除包括黑色素在內的臉部角質和污垢,使肌膚恢復透明清爽狀態。產品中的納米膠原蛋白成分在快速滲入肌膚、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的同時,還為臉部增加了一層保護屏障,防止了臉部表皮水分的丟失和外界污染物的大量滲入,從而保護嬌嫩的皮膚不受有害因素的侵襲。
(5)按主要成分分
① 皂基型 一般由脂肪酸經氫氧化鉀中和皂化而成,其主要成分以十六酸、十八酸、十二酸、十四酸等脂肪酸和氫氧化鉀為主劑,配以甘油、丙二醇等多元醇、烷基糖苷氨基酸等溫和表面活性劑以及香精防腐劑等形成主要基料,再根據各自開發的目的和成本控制要求對各組分的含量進行調整,并添加功效物生產而成。一般脂肪酸總含量在28%~35%,皂化率一般在75%~90%較合適,脂肪酸含量過高或皂化率過高形成的皂的總量過高,則膏體結膏的溫度過高,膏體就會過硬。脂肪酸中含碳數量越高所形成的皂越黏稠。
② 表面活性劑型 洗面奶一般以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AE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銨(AESA)、月桂醇硫酸酯銨(K12A)、十二烷基磷酸酯鉀(MAPK)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主表面活性劑,配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CAB)、烷基糖苷等溫和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再加上多元醇、珠光劑、增稠劑、芳香劑、防腐劑等生產而成。目前一般以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AES)作為主表面活性劑的最多,因為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AES)與鹽增稠的效果最好,對成本控制最有利。
③ 氨基酸型 表面活性劑一般以椰油酰基丙氨酸鈉、月桂酰肌氨酸鈉等氨基酸表面活性劑,配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CAB)、烷基糖苷等溫和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再加上多元醇、珠光劑、增稠劑、芳香劑、防腐劑等生產而成。而氨基酸表面活性劑型洗面奶按其增稠成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氨基酸自結晶增稠成膏和依靠流變性調節劑增稠成膏,一般氨基酸自結晶增稠成膏的產品中氨基酸表面活性劑含量超過20%,再加上大量的多元醇而形成自結晶,而使用流變性調節劑增稠成膏的對氨基酸表面活性劑含量沒有太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