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模塊4 電池與電源管理系統

項目1 電池構造與原理

4.1.1 電池的特性與分類

電池為蓄電池的簡稱,本書中的高壓電池一般指可充電的、為高壓部件提供電源的大容量蓄電池。

蓄電池是電動車的心臟。高壓蓄電池通過電源插頭等進行外部充電。它向動力電子單元直接供電。

動力電子單元將直流電壓轉化為交流電壓并通過三條線路(U、V和W)向電動機/發電機供應三相交流電。在電動機驅動下電動車開始運行。

高壓蓄電池是專門用來向電動機/發電機供電的可充電蓄電池。高壓蓄電池典型電子數據(如標稱電壓、效率和能量密度)取決于用于能量存儲媒介內部配置的化學物質的種類。

如果將鋅棒和銅棒分別置于不同容器適當的電解溶液中,則兩種金屬會以不同速度向電解質中釋放離子,電子將留在金屬棒上。在一個容器中,溶液中有很多帶正電的鋅離子,鋅棒上則留有許多電子。在另一個容器中,溶液中僅有少量正極銅離子,銅棒上也只有少量電子。如果現在將兩個容器用離子橋相互連接起來,則會因不同的離子濃度而發生電荷交換。由于鋅棒上聚集了過量電子,因此它將作為正極,而銅棒將作為負極。由于電子濃度不同,因此兩者之間的電壓可測。

如果使用導線連接兩個電極,則電子會從正極流向負極。該構造通常被稱作原電池,是蓄電池最簡單的形式。如果能量從蓄電池中釋放,則正極轉為負極。在可充電蓄電池中,相同的電極可作為正極或負極交替工作,取決于蓄電池正在充電還是正在放電。蓄電池工作原理如圖4-1所示。

圖4-1 蓄電池工作原理

可充電蓄電池通過電極和電解質使用的材料進行分類。最常見的可充電蓄電池為鉛酸、鎳鎘、鎳氫和鋰離子蓄電池等。我們將在表4-1簡要介紹這些蓄電池及其主要特征。

表4-1 幾種常見的可充電蓄電池及其主要特征

4.1.2 鋰離子電池

4.1.2.1 磷酸鐵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全名是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由于其性能特別適于作動力方面的應用,故多稱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也有把它稱為“鋰鐵(LiFe)動力電池”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是用磷酸鐵鋰(LiFePO4)材料作電池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它是鋰離子電池家族的新成員。目前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LiCoO2、LiMn2O4、LiNiO2及LiFePO4。這些組成電池正極材料的金屬元素中,鈷(Co)最貴,并且存儲量不多,鎳(Ni)、錳(Mn)較便宜,而鐵(Fe)最便宜。

LiFePO4電池的內部結構如圖4-2所示。左邊是橄欖石結構的LiFePO4作為電池的正極,由鋁箔與電池正極連接,中間是聚合物的隔膜,它把正極與負極隔開,但鋰離子Li+可以通過,而電子e-不能通過,右邊是由碳(石墨)組成的電池負極,由銅箔與電池的負極連接。電池的上下端之間是電池的電解質,電池由金屬外殼密閉封裝。LiFePO4電池在充電時,正極中的鋰離子Li+通過聚合物隔膜向負極遷移;在放電過程中,負極中的鋰離子Li+通過隔膜向正極遷移。鋰離子電池就是因鋰離子在充放電時來回遷移而命名的。

圖4-2 LiFePO4電池內部結構

以比亞迪F3DM電動汽車為例,該車型動力電池包共有10個模組,每個模組10個單體,電壓采樣線101條,溫度采樣線110條,正負極母線各1條,托盤1個,壓條若干。內部結構見圖4-3。

圖4-3 比亞迪F3DM動力電池包內部結構

電池包參數:每個單體3.3V,電池包標稱電壓330V,容量45A·h,一次充電15kW·h。

動力電池系統是電動汽車主要動力能源之一,它為整車驅動和其他用電器提供電能。

比亞迪秦的動力電池系統由10個動力電池模組、10個動力電池信息采集器、動力電池串聯線、動力電池支架、動力電池包密封罩、動力電池采樣線等組成,相比2014款,動力電池包把模組內部的繼電器保險外掛,繼電器由4個減少為1個,保險1個。10個動力電池模組中各有14~18節數量不等的電池單體,總共160節串聯而成。額定總電壓為528V,總電量為13kW·h。動力電池包安裝位置如圖4-4所示。

圖4-4 比亞迪秦動力電池安裝位置

電池模組連接方式如圖4-5所示。

圖4-5 電池模組連接方式

2014款比亞迪秦電池包(152節、501.6V、26A·h)單體連接與成組分布見圖4-6。

圖4-6 2014款比亞迪秦電池包單體連接與成組分布

2015款比亞迪秦電池包(160節、528V、26A·h)下層的每個模組都是18節單體,上層的每個模組都是14節單體。電池模組分布方式見圖4-7。

圖4-7 2015款比亞迪秦電池模組分布

比亞迪DM二代的每一個高壓回路均有保險作為過流保護。電池包內部增加了一定數量的保險盒接觸器進行保護,動力電池的每根采樣線也有單獨的保險保護。電池包熔絲位置見圖4-8。

圖4-8 電池包熔絲位置

即使發生碰撞短路,也可保證電池包等高壓器件及線束不會短路損壞或起火。

維修開關(Service Switch)位于動力電池包總成上方的左上角,見圖4-9,連接了動力電池的一個正極和一個負極;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車輛維修時直接斷開高壓回路,從而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維修開關正常狀態時,手柄處于水平位置;需要拔出時,應先將手柄旋轉至豎直狀態,再向上拔出;需要插上時,應先沿豎直方向用力向下插入,再將手柄旋轉至水平狀態。

圖4-9 維修開關位置

比亞迪E6動力電池包采用分布式管理器,每個單體3.3V,共93個單體,電池包標稱電壓306.9V、容量200A·h,一次充電61kW·h左右,動力電池包安裝位置與部件分布如圖4-10、圖4-11所示。

圖4-10 比亞迪E6動力電池包安裝位置

圖4-11 比亞迪E6動力電池包部件分布

新電池包已取消E組模組、C1/B1增加1節電池,取消E/C1/B1保險,在維修開關位置增加1個保險。新電池包模組組成見圖4-12。

圖4-12 新電池包模組組成

D1~D4是12節,A1、A2都是4節,C1是8節,C2是7節,B1是9節,B2是10節,E是3節,共93節。

4.1.2.2 三元鋰電池

三元鋰電池又稱三元聚合物鋰電池,指的是以鎳鈷錳三元材料作為正極材料,以石墨作為負極材料的電池,其以鎳鹽、鈷鹽、錳鹽為原料,里面鎳鈷錳的比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這是日韓等電池企業主攻技術方向。三元鋰電池最大優勢在于電池儲能密度高,其儲能密度通常在200WH/kg以上,相對于磷酸鐵鋰的90~120WH/kg,更適合乘用車市場對續航里程的需求,但是三元鋰電池材料分解溫度在200℃左右,它會釋放氧分子,在高溫作用下電解液會迅速燃燒,引發電池自燃和易爆風險,因此它對電池管理要求很高,需要做好過充保護(OVP)、過放保護(UVP)、過溫保護(OTP)和過流保護(OCP)等。

寶馬i3電動汽車高電壓蓄電池內使用的電池屬于鋰離子電池類型(電池類型為NMC/LMO混合)。鋰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基本上是鋰金屬氧化物。“NMC/LMO混合”這一名稱說明了這種電池類型使用的金屬一方面是鎳、錳和鈷的混合物,另一方面是鋰錳氧化物。通過所選陰極材料優化了電動車所用高電壓蓄電池的特性(能量密度較高、使用壽命較長)。像往常一樣使用石墨作為陰極材料,放電時鋰離子沉積在石墨內。根據所使用的材料,電池額定電壓為3.75V。i3高壓電池模組安裝位置如圖4-13所示。

圖4-13 i3高壓電池模組安裝位置

高電壓蓄電池單元由以下主要組件構成:帶有實際電池的電池模塊;電池監控電子裝置;安全盒;蓄能器管理電子裝置SME控制單元;帶散熱器或選裝配置加熱裝置的熱交換器;導線束;接口(電氣、制冷劑、排氣);殼體和固定部件。其電池模塊外圍部件分布如圖4-14所示。

圖4-14 寶馬i3動力電池模塊外圍部件分布

1—排氣單元;2—高壓接頭;3—高壓蓄電池單元;4—框架;5—制冷劑管路;6—帶系列號的型號銘牌;7—至12V車載網絡的接口,至12V車載網絡接口的通信線路;8—制冷劑單向閥(帶膨脹閥)

除了高壓接口外,高壓蓄電池單元還有一個至12V車載網絡的接口。借此為集成式蓄能器電子管理系統(SME)提供電壓、總線信號和傳感器信號。

在無需拆卸高壓蓄電池單元的情況下,可以斷開導線(高壓接口和至12V車載網絡的接口)以及制冷劑管路。高壓蓄電池單元位于車廂內部之外。如果單格電池因故障嚴重而產生過壓,則相應氣體無需通過放氣管向外排出。高壓蓄電池單元殼體上的放氣單元已足夠進行壓力補償。

高壓蓄電池單元用于吸收、存儲和準備電動驅動裝置和高壓車載網絡的電能。高壓蓄電池由多個電池單元模塊組成,而電池單元模塊則帶有相應的多個單格電池。電池單元模塊串聯連接,結構如圖4-15所示。

圖4-15 蓄電池單元結構

1—殼體蓋;2—電池監控電子裝置;3—電池監控電子設備電線束;4—電池模塊;5—帶冷卻通道和加熱裝置的熱交換器;6—殼體;7—電子插頭;8—制冷劑管路接口;9—通氣口;10—安全箱;11—存儲器管理電子裝置(SME)

為了實現可追溯性,出廠時會記錄高壓蓄電池單元的組成:在存儲器電子管理系統(SME)內存儲有最重要部件的系列號。如果高壓蓄電池單元在保養時進行修理,則將新裝不可見的系列號存儲在SME內,并通過ISTA記錄。

將記錄下列部件的系列號:8個電池單元模塊;8個附屬的電池監控電子設備。電池模塊位置如圖4-16所示。

圖4-16 電池模塊位置

1—電池單元模塊1;1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1;2—電池單元模塊2;2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2;3—電池單元模塊3;3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3;4—電池單元模塊4;4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4;5—電池單元模塊5;5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5;6—電池單元模塊6;6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6;7—電池單元模塊7;7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7;8—電池單元模塊8;8a—電池監控電子設備8;9—安全箱;10—SME

從圖4-17中可以看出,除匯集在8個電池模塊內的電池本身外,I01的高電壓蓄電池單元還包括以下電氣/電子部件:蓄能器管理電子裝置SME控制單元;8個電池監控電子裝置(電池監控電路CSC);帶接觸器、傳感器和過電流熔絲的安全盒;電氣加熱裝置控制裝置(選裝)。

圖4-17 高電壓蓄電池單元系統電路圖

1—電氣加熱裝置控制裝置;2—用于測量高電壓蓄電池單元負極導線內電流強度的傳感器;3—安全盒;4—電池模塊;5—電氣加熱裝置;6—電池監控電子裝置(電池監控電路CSC);7—制冷劑管路溫度傳感器;8—蓄能器管理電子裝置;9—高電壓觸點監控電路控制裝置;10—車身域控制器;11—高電壓安全插頭(售后服務時斷開連接);12—用于觸發安全型蓄電池接線柱的ACSM控制管路;13—冷卻液管路截止閥;14—智能型蓄電池傳感器;15—蓄電池;16—安全型蓄電池接線柱;17—前部配電盒

除電氣組件外,高電壓蓄電池單元還包括制冷劑管路、冷卻通道以及電池模塊的機械固定元件。

奧迪A3 Sportback e-tron混合動力電池組緊固在車輛下方并由以下部件組成在一起:電池控制單元;高壓電池的控制箱;8個電池模塊,每個模塊有12個電池單元和控制器(見圖4-18);電池單元的冷卻系統;高壓電纜連接;12V電氣系統的連接;冷卻液連接。動力電池包組成如圖4-19所示。

圖4-18 電池模塊的組成

圖4-19 動力電池包組成

混合動力蓄電池單元的外殼由鑄鋁外殼和塑料(上部殼體)制成。上殼與下殼通過螺栓和密封件結合在一起。混合動力電池單元的頂部用一個壓力補償元件和泄壓閥連接,溫度變化引起的外殼壓力變化由壓力補償元件進行補償調節。如果混合動力電池單元中的壓力變得太大,則會打開卸壓閥。混合動力蓄電池單元通過電位均衡線連接到車身上。

2個電池模塊在底部都安裝有冷卻元件,4個散熱元件在混合電池中用并聯方式連接。進口和出口溫度的編碼器集成在冷卻液的連接處。

① 表示充電/放電電流從+50℃降低。

② 表示充電狀態保持在25%~85%之間。

奧迪Q7 e-tron quattro的鋰離子電池總容量為17.3kW·h,在純電動模式下最大續航里程為56km,滿電續航里程為1410km。純電模式下0~60km/h加速僅需6.1s;在混動模式下0~100km/h需6s,極速可達225km/h,綜合油耗低至1.7L/100km。電池模塊結構如圖4-20所示,高壓電池包內部管路連接如圖4-21所示。

圖4-20 奧迪Q7 e-tron車型高壓電池模塊結構圖

圖4-21 奧迪Q7 e-tron高壓電池模塊內部管路連接圖

廣汽傳祺GA3S動力電池系統布置在后排座椅底盤,由8個M12的固定螺栓固定,手動維護開關安裝于右后排座下,需要拆下右后排座椅才能夠進行拆裝操作。

動力電池系統冷卻方式為液冷,重量小于等于138kg,由88個三元電池單體電芯組裝而成8個模組,標稱電壓為321V,正常電壓范圍為250~369V,瞬時最大放電功率為110kW。GA3S電池包組成形式如圖4-22所示。

圖4-22 傳祺GA3S電池包組成形式

4.1.2.3 錳酸鋰電池

錳酸鋰是較有前景的鋰離子正極材料之一,相比鈷酸鋰等傳統正極材料,錳酸鋰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無污染、安全性好、倍率性能好等優點,是理想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但其較差的循環性能及電化學穩定性卻大大限制了其產業化。錳酸鋰主要包括尖晶石型錳酸鋰和層狀結構錳酸鋰,其中尖晶石型錳酸鋰結構穩定,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如今市場產品均為此種結構。

如今市場上主要的錳酸鋰有A、B兩類,A類是指動力電池用的材料,其特點主要是考慮安全性及循環性;B類是指手機電池類的替代品,其特點主要是高容量。

錳酸鋰的生產主要以EMD和碳酸鋰為原料,配合相應的添加物,經過混料、燒成、后期處理等步驟而生產的。從原材料及生產工藝的特點來考慮,生產本身無毒害,對環境友好,不產生廢水廢氣,生產中的粉末可以回收利用,因此對環境沒有影響。

AESC、東芝、LEJ、日立與LG等日韓電池企業將錳酸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日、韓、歐美等多主流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上。尤其日產leaf截至2016年年底累計銷售35萬輛。日本電池廠的錳酸鋰電池以大的摻雜單晶顆粒為主:克容量稍低,設計面密度很低,高溫及循環性能好;多與三元或二元材料摻混使用。相關應用材料及車型如圖4-23所示。

圖4-23 日韓動力電池廠家正極材料應用及車型

日本日產leaf與三菱i-MiEV電動汽車上就應用了錳酸鋰電池,其高壓電池組安裝位置如圖4-24所示。高壓鋰電池包組成如圖4-25所示。

圖4-24 日產leaf與三菱i-MiEV汽車高壓電池組安裝位置

圖4-25 日產leaf與i-MiEV汽車高壓鋰電池包組成

4.1.3 鎳氫電池

鎳氫(NiMH)蓄電池的單電池的源電壓是由電極上過量的帶電氫粒子產生的。鎳氧氫化合物(氫氧化鎳)用作正電極。負電極由能對氫進行可逆存儲的金屬合金組成。鎳氫電池內部結構如圖4-26所示。

圖4-26 鎳氫(NiMH)蓄電池內部結構

1—殼體和接頭;2—絕緣層;3—密封件;4—蓋;5—+接頭;6—安全閥;7—PTC(溫度決定的電阻);8—隔離層;9—正電極;10—負電極

充電過程中,氫粒子從負電極遷移至正電極,并吸附在電極材料上。放電過程相同,但順序相反。

鎳氫(NiMH)蓄電池的單電池采用了兩個安全機制。PTC電阻器可限制高溫時的電流,安全閥可以受控方式釋放蓄電池的單電池中產生的過高壓力。

鎳氫蓄電池已代替了以前的普通鎳鎘蓄電池。在蓄電池系統的三種基本單電池設計(扁平單電池、圓形/圓柱形單電池和棱柱形單電池)中,保時捷采用了圓柱形單電池設計,因為它具有極穩定的機械屬性和高能量密度,并且制造成本低。此外,各單電池間的空間使圓柱形單電池更易冷卻。鎳氫蓄電池的能量密度通常為80Wh/kg。近期不會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豐田(包括雷克薩斯)和本田HEV車型使用的是鎳氫電池,鎳氫電池能量密度雖然沒有鋰電池高,卻更加安全可靠,有著更好的充放電循環壽命。

鎳氫電池電解液為不可燃的水溶液,比熱容、電解液蒸發熱相對較高,而能量密度相對較低,即使發生短路、刺穿等極端異常情況,電池溫升小,也不會燃燒。

在低溫地區,如日本北海道、加拿大,室外溫度在0℃以下,鎳氫電池也能正常的充放電,不會存在安全隱患。此外,鎳氫電池的產品質量控制難度也相對比較低,因制造過程導致缺陷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對電池電量要求不高的普通混動車型,大多都選擇使用鎳氫電池。除了豐田旗下的卡羅拉-雷凌雙擎、凱美瑞雙擎、普銳斯,雷克薩斯CT200H、ES300H,本田思域HEV、INSIGHT英賽特、CR-Z等混動車型,其他使用鎳氫電池的混合動力車輛包括福特汽車的Ford Escape、雪佛蘭的Chevrolet Malibu。

4.1.3.1 豐田HEV車用鎳氫電池

第一代豐田普銳斯(Prius,代號NHW10/NHW11)(1997—2003年)作為全球第一款量產的混動車型,搭載型號1NZ-FXE的1.5L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和一臺288V永磁交流電動機,其中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58馬力,最大扭矩102N·m,電動機最大功率29kW(約合40馬力),最大扭矩305N·m,配備ECVT(電控無級變速箱)變速箱,鎳金屬氫化物(鎳氫)電池組作為電力源(安裝位置見圖4-27),豐田將這套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稱之為“THS”,即Toyota Hybrid System(豐田混合動力系統)。截至2003年,第一代普銳斯在全球20多個國家共售出12.3萬輛。

圖4-27 第一代豐田普銳斯鎳氫電池包安裝位置

第二代豐田普銳斯(代號NHW20)(2003—2011年)由三廂車變為五門掀背造型,繼續沿用型號1NZ-FXE的1.5L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此發動機具有VVT-i可變正時氣門技術,最大功率77馬力,最大扭矩115N·m,500V電動機最大功率50kW(約合68馬力),最大扭矩400N·m,混合動力凈功率112馬力,配備ECVT無級變速箱。第二代Prius配備了全電動空調壓縮機,此外還使用了電動轉向系統。如圖4-28所示,配備了尺寸更小且重量更輕的鎳氫電池組,豐田在北美市場給這套電池組提供10萬英里(約合16.1萬千米)內或8年保修期。2005年12月,一汽豐田長春工廠開始投產第二代Prius,國產后的Prius采用音譯名稱普銳斯。截至2011年停產,第二代Prius在全球40多個國家共售出119.2萬輛。

圖4-28 豐田普銳斯(THS二三代產品)

第三代豐田普銳斯(代號ZVW30)(2009年—)沿用了上一代車型的造型設計,車頂配備了豐田和京瓷共同研發的太陽能板,用以在夏天收集足夠的電能來啟動空調等電子設備。后輪的鼓式剎車已升級為盤式剎車系統。型號2ZR-FXE的1.8L VVT-i四缸汽油發動機取代了原先那臺1.5L發動機,最大功率99馬力,最大扭矩142N·m,650V電動機最大功率60kW(約合81馬力),最大扭矩207N·m,混合動力最高輸出功率100kW(約合135馬力),傳動系統依然配備了一臺ECVT電控無級變速箱。采用電子水泵,這也讓它成為第一款全車無需皮帶傳動的量產車型。豐田在2011年將代號ZVW35的Prius PHV插電式混動車型推向市場,該車百公里油耗進一步降至2.2L,CO2的排放降至49g/km。2012年2月,國產第三代普銳斯正式上市,從2009年誕生以來,第三代Prius全球銷量已達168.8萬輛。

第四代豐田普銳斯(代號ZVW50)基于豐田全新的TNGA平臺打造(豐田在2016年12月正式發布了全新TNGA全球架構平臺之后,第四代普銳斯則成了該平臺下的首款車型),曾經占用一部分后備廂空間的電池組被移到了后座下方,仍沿用那臺代號2ZR-FXE的1.8L自然吸氣四缸發動機,提供2WD及E-Four四輪驅動兩種車型可選,可輔助引擎或前馬達輸出動力,并讓新款普銳斯具備電動四驅的能力。第四代普銳斯提高了電池的輸出功率,輔助行駛時,能提供更強的動力,充電時也能承受更大的電流。新車根據車型等級使用不同的電池,見圖4-29。E、A、A Premium配備的是鋰離子電池,S和4輪驅動車型都配備的是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組的重量為24.5kg,而鎳氫電池的電池組為40.3kg。

圖4-29 第四代普銳斯用高壓電池

4.1.3.2 通用HEV車用鎳氫電池

驅動電動機/發電機電池也稱混合動力電池。以凱迪拉克凱雷德HEV車型為例,驅動電動機/發電機電池包括40個單獨的電池模塊。每個電池模塊的額定電壓是7.2V直流電,所有模塊串聯在一起。所有模塊的合并輸出電壓是約288V直流,電池組內部結構如圖4-30所示。直流高壓通過高壓直流電線經車輛底部連接到驅動電動機/發電機電源逆變器模塊(PIM)。高壓電池正極和負極電線總成(300V)顏色是橙色,表示有潛在高壓。PIM將直流電壓轉換成交流電壓,啟用動力總成混合動力功能的電氣部分。驅動電動機/發電機電池有很少的移動零件。移動零件有兩個高壓接觸器繼電器、高壓電流限制繼電器、電池通風風扇繼電器和一個電池通風風扇。通風風扇用于幫助冷卻電池。電池能量控制模塊(BECM)控制著這些裝置,利用混合動力電池總成內的幾個傳感器監控電流、電壓和溫度。BECM將根據這些輸入設置診斷故障碼。

圖4-30 鎳氫電池組內部結構

混合動力驅動電動機/發電機電池位于中間一排座椅底下(運動型車型)或后排座椅底下(皮卡車型),見圖4-31。BECM、通風風扇、通風風扇繼電器、電流限制繼電器和高壓接觸器繼電器位于混合動力電池總成內。

圖4-31 HEV鎳氫電池安裝位置

4.1.4 燃料電池

氫/氧燃料電池是原電池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部件為兩個電極(1)如鍍鉑的碳纖維納米管用作催化劑(2)以及一層特殊薄膜(3)。多種化合物均可用作電極。特殊薄膜具有氣密性,對電子不導電,對質子(不帶電子的氫核)具有滲透性。氧氣(O2)來自環境空氣,無需專門填充。燃料電池構造如圖4-32所示。

圖4-32 燃料電池構造

氫氣(H2)和氧氣(O2)分別分配至兩個電極:氫氣至正極(A),氧氣至負極(C)。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釋放兩個電子并分裂成兩個帶正電的氫核(質子)。氫核可以滲入并穿過薄膜,因為薄膜另一側(負極)電解質的質子數較正極少(擴散)。氧氣在其電極側通過催化作用吸收電子,然后立即與自由的氫質子反應生成水(H2O)。

如果電子連接正極和負極,則該反應(4)會產生電流。隨著氫氣轉化為水,燃料電池中直接產生電能。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4-33所示。

圖4-33 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

氫氣在特別灌注泵中裝滿。加氫燃料的過程與天然氣燃料加注的過程一致。氫氣在700bar的壓力下泵入車輛下方的增壓箱中。根據氫的物理屬性,80L氫氣大約重6.44kg。氫氣通過減壓器進入燃料電池。在工作壓力為3bar時,燃料電池可提供250~450V直流電壓。

燃料電池本質是水電解的“逆”裝置,主要由3部分組成,即陽極、陰極、電解質。其陽極為氫電極,陰極為氧電極。通常,陽極和陰極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劑,用來加速電極上發生的電化學反應。兩極之間是電解質。

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① 氫氣通過管道或導氣板到達陽極;② 在陽極催化劑的作用下,1個氫分子解離為2個氫質子,并釋放出2個電子,陽極反應為H2→2H++2e。③ 在電池的另一端,氧氣(或空氣)通過管道或導氣板到達陰極,在陰極催化劑的作用下,氧分子和氫離子與通過外電路到達陰極的電子發生反應生成水,陰極反應為1/2O2+2H++2e→H2O。總的化學反應為H2+1/2O2=H2O。電子在外電路形成直流電。因此,只要源源不斷地向燃料電池陽極和陰極供給氫氣和氧氣,就可以向外電路的負載連續地輸出電能。

A7 Sportback h-tron quattro概念車搭載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這套系統的最大功率為230馬力,最大扭矩為540N·m。其0~100km/h加速僅為7.9s,極速可以達到180km。這套系統可以使用氫氣當燃料行駛或在純電動模式下行駛,使用氫氣作燃料時,每千克氫氣可是行駛100km。純電動模式時則可行駛50km。其總續航里程可以達到500km。燃料電池構成如圖4-34所示。

圖4-34 奧迪A7 h-tron燃料電池構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六枝特区| 辽源市| 美姑县| 怀集县| 朝阳区| 太保市| 凯里市| 贵溪市| 中阳县| 广安市| 余姚市| 夹江县| 乾安县| 从江县| 宿松县| 巩留县| 荃湾区| 吉首市| 平昌县| 凤山县| 浮梁县| 英吉沙县| 五河县| 云霄县| 霍城县| 陇川县| 彭泽县| 庆阳市| 靖西县| 五指山市| 万源市| 会昌县| 咸宁市| 武宁县| 启东市| 凤山市| 罗甸县| 镇巴县| 泾阳县|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