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公共體育田徑教學特點及注意事項

田徑運動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眾健身的基礎選擇,更是體育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共體育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是大學生運動方法、運動意識、運動習慣形成的重要平臺,也是業大學生離校走向社會后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的主要渠道。

一、公共體育田徑教學特點

(一)田徑運動特點

田徑運動是在跑、跳、投等日常身體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動項目。田徑運動種類繁多,對人體的各個環節鍛煉全面。經常參加田徑運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參與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等體能素質,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田徑運動是各項運動的基礎,也被譽為“運動之母”。田徑運動看似簡單,實際需要大量的訓練和體能儲備才能完成標準的技術動作。

(二)公共體育運動特點

當代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這與公共體育大學生過分注重文化課學習,缺乏對體育運動重要性的認識有很大關系。并且公共體育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以興趣為主,缺少在運動中出現疲勞,或者難以完成復雜技術動作時堅持下去的意志品質。

(三)公共體育田徑教學特點

1.身體素質較差

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與體育專業學生在身體素質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他們沒有參加過長期的體育專項訓練,力量、速度、耐力等體能素質都相對較差。在田徑教學的過程中,過大的運動負荷會增加非體育生的疲勞感和挫敗感,容易在學習田徑的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所以在公共體育田徑教學中,要注意運動負荷的確定,既要因人而異又要循序漸進。

2.對田徑教學缺乏正確認識

對于公共體育大學生來說,參與田徑教學往往是出于服從課程安排,可以在體育課和體測中取得好成績。田徑教學的場地通常在室外,風吹日曬,冬冷夏熱,很容易讓非體育生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公共體育大學生認為上田徑課只是為了“應付差事”,田徑教學往往過于被動,在公共體育大學生的田徑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盡量提高田徑課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主動的參與到田徑教學當中。

3.缺乏對體育運動系統的認識

公共體育大學生沒有進行過體育項目的長期專項訓練,難以對體育運動有系統的認識。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和糾正學生技術動作的完成時,要注意采用通俗形象的教學語言與方法,讓非體育生更容易理解。如在田徑后踢腿跑的練習中(圖3-1),動作要領應該為前腳掌扒地發力,這樣的動作要領對于公共體育大學生來說過于專業,難以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通俗的語言跟學生解釋,發力的感覺像是蹭掉粘在腳底的口香糖。這樣更加形象直觀,可以讓非體育生更容易領會動作要領。

圖3-1 后踢腿跑

4.缺乏頑強的意志品質

田徑運動是典型的周期性運動,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需要一些重復單調的練習。公共體育大學生在面對這樣的練習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態度,缺乏堅持下去的頑強的意志品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注意多觀察非體育生的情緒變化,在出現厭倦情緒的時候加以鼓勵,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二、公共體育田徑教學注意事項

(一)提高公共體育大學生對田徑運動重要性的認識

公共體育大學生缺乏對體育運動的正確認識,認為田徑課只是課程安排的一部分,學習過程過于被動。田徑運動作為“運動之母”,可全面提高人體的各項體能素質,并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學好田徑不僅僅是為了體育課的好成績和體測的高指標,更是為其他運動項目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明確田徑運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發揮非體育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非體育生學習田徑的熱情和愿望。

(二)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公共體育大學生與體育專業大學生不同,很難在高強度的重復訓練中找到樂趣,一旦出現運動疲勞就無法堅持。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用創造性的教學內容激發非體育生對田徑的好奇心,充分發揮田徑多元化的魅力,才能改變公共體育大學生對田徑的片面認識,更好地推動高校田徑課在公共體育大學生中的開展。

1.更多的將體育游戲引入到公共體育大學生的田徑教學中

體育游戲不僅具有游戲本身的趣味性、娛樂性等特點,更是能讓公共體育大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通過體育游戲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應變能力。在田徑這一相對單一枯燥的項目中,體育游戲的引入顯得更加重要。在課堂的準備階段可以拋棄傳統的慢跑和徒手操而采用游戲的方式熱身。在基本部分學習新動作的時候可以采用誘導性游戲,如在跳遠學習時采用“看誰先落地”的游戲讓學生掌握滯空發力的要領,在密度較大內容單一的教學項目中采用轉移性游戲,如利用“跑道尋寶”來完成中長跑的練習(圖3-2)。在結束部分利用韻律性游戲放松。將體育游戲引入田徑教學,可以打破田徑教學的機械與死板,使非體育生可以放下怕苦怕累的思想負擔,在笑聲中完成田徑課的學習。并且體育游戲往往需要多人協同完成,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非體育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圖3-2 定向越野

2.引入更加多元化的田徑項目

為了更好地適應公共體育大學生特點,田徑教學可以適當拋開專業性和競技性,也拋開場地的限制,引入一些多元化的田徑項目,如定向越野,素質拓展等。對于公共體育大學生來說,這些項目新奇有趣,學習場地從操場擴展到整個校園,并且學習目標不再只是一個高高在上時間或者距離,而是具體化到尋找一個檢查點,或者一個游戲任務的完成,更能激發公共體育大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配置豐富的教學器材

一些新興的體能訓練器械應當在高校公共體育課進行推廣,如軟梯(圖3-3)、小欄架、瑞士球等。一方面可以讓公共體育大學生多方面了解當前體能訓練先進的多種手段,拓寬非體育生的體育知識面,增加對田徑運動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這些器材往往小巧易操作,且完成過程簡單有趣。

圖3-3 軟梯練習

(四)突出公共體育大學生在田徑教學中的自主性

體育教學作為一種體驗性的教學,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為主的。在非體育生田徑教學中,教師應讓在學生明白技術動作原理的基礎上,將練習手段的選擇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自主創造練習手段、體育游戲方式,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并且多與學生進行討論互動。

(五)充分發揮多媒體在田徑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上,公共體育大學生對運動的感受往往不夠透徹,若只是靠教師的口頭指導糾正,理解上過于抽象,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師指導糾正的出發點。但如果在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時進行拍攝,然后立即將視頻反饋給學生,再結合教師的指導糾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發現自己完成技術動作時出現的問題從而加以改正。在課下,教師可利用微信、QQ等軟件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一方面解決學生學習田徑或者日常體育運動出現的問題,學生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充分利用片段時間,隨時隨地學習田徑技術動作(圖3-4)。

圖3-4 公共體育大學生參與田徑項目

(六)完善田徑教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田徑課的評價主要以在考試中跑、跳、投所達到的成績為主,這樣的評價往往忽略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個體差異性。在田徑教學的評價中,一方面在對運動成績的考核上要因人而異,為學生制定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目標,另一方面還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核,加入一些個性化元素,如學生參與田徑課的態度、熱情,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現問題能力,上課期間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南靖县| 彰化县| 柳河县| 通化县| 策勒县| 贵南县| 宜章县| 隆化县| 荔浦县| 武安市| 白朗县| 和静县| 沁源县| 来宾市| 麟游县| 玉田县| 乐安县| 那坡县| 台东县| 莆田市| 嘉鱼县| 大邑县| 山丹县| 永济市| 天台县| 长岛县| 万安县| 略阳县| 西昌市| 堆龙德庆县| 察雅县| 汶川县| 资阳市| 松滋市| 云安县| 恩施市| 柳河县| 蒙自县| 呈贡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