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貓和狗的那些事
- 老者和孩子
- 山谷村夫
- 2533字
- 2020-01-06 10:05:31
“我的這只貓呀,被老馬捉出去扔在一百多里外的荒山野嶺,我賣豆腐發現它時,它已經離家不到三十多里路了,可謂一只神貓呀!二十多天來,它一直在尋找回家的路。”我抱著貍貓,對李云說。今天下雪,李云來我家做客。李云,一位落魄書生,當年大學畢業后,考了一個工作,盡管兢兢業業工作,各級頒發的榮譽證能裝一紙箱子,怎奈上級是個貪官,提拔任用人,不看業績,不看能力,只看關系和金錢。那個李云,上學就欠了一屁股債,祖輩八代都是農民,也沒有當官的親戚朋友,所以兢兢業業干了十多年,還是一位職員,就是提拔不了。盡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貪官最終鋃鐺入獄,可他的大好前程就這樣因為貪官在任十多年而斷送了。可惡的貪官,斷送了多少正直的、干事人的前途呀!
“老陳呀,說起神貓,你這個貍貓還不算,你看過莫言小說中那個偷吃雞娃,被扔掉的貓嗎?那個貓,被扔到三百多里外,最終還是回到家了。”李云說。
提起莫言,最近我也讀了他寫的那些貓和狗的事。貓狗是世仇,貓和狗結怨,因為劈柴那件事。主人要出門去,叮囑貓和狗劈柴。主人走后,貓瞇著眼睛曬太陽,狗汗流浹背劈柴。主人回來后,看見劈好的柴,正準備夸獎貓和狗,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貓便跳上主人的肩膀,一邊給主人繞癢癢,一邊對主人說:“這些柴多一半是我劈的,狗懶惰,只知道曬太陽。”主人聽了貓的話,喂飽貓,給狗吃了少一點。第二天,主人外出,叮囑貓和狗繼續劈柴。貓瞇著眼睛在大樹底下曬太陽,狗想今天就劈柴少一點,不要讓貓冒領功勞。主人回來后,看見只有少的可憐的柴,心里很不高興,貓善于察顏觀色,趕緊跳到主人懷里撒著嬌,對主人說:“狗太懶惰了,就知道睡覺。”主人聽了貓的話,給貓喂飽,給狗給了少的不能再少的一丁點食。第三天,主人要外出,依然叮囑貓和狗去劈柴,貓瞇著眼睛躺在大樹下曬太陽,狗心里想著反正劈柴不劈柴都落了個不劈柴,干脆不劈柴了,就學著貓瞇著眼睛曬太陽,主人回來后,看見沒有劈柴,非常惱火,貓微笑著跳到主人的肩膀上,一邊為主人繞癢癢,一邊說,“我本來想劈柴,可狗咬我,我爬到了樹上,狗蹲在樹下。我本來想劈柴,可害怕狗咬我。”主人喂飽了貓,給狗扔了一個雞骨頭。貓大搖大擺地在院子擺著美麗的步子,狗追過去,貓上了樹,狗蹲在樹下。主人看見了這一幕,認為貓說的話句句屬實,拿起棍,打死了狗。
就這樣貓和狗結怨了,這是莫言小說中貓狗的故事。小時候,我也聽過貓狗結怨的故事,那是村里一個白胡子爺爺講的。
一天,玉皇大帝對貓狗說:“兩位愛卿,朕欲派你們下凡去,可凡間糧食缺,你們下去必須要帶夠足夠的口糧,不知道你們的飯量如何,現在報上來,我根據你們的飯量給凡間撥你們的口糧。”
狗說:“萬歲,我的飯量驚人的大,一天到晚得三頓。一頓要吃十大缸十大盆十大碗的精糧食,另外還需要喝十大桶十大盆十大碗水。”
玉皇大帝聽了,對狗說:“你好大的飯量呀,一頓飯要吃凡間百來個人的飯呀。不過去凡間也是一趟辛苦的差事,朕就準了你需要的糧食和水。”
貓聽了狗的話,對玉皇大帝說,“萬歲,狗貪得無厭,虛報糧食和水。我一天到晚只吃一頓,一頓只吃核桃那么大的一點糧食,只喝一點點水。”
玉皇大帝聽了貓的話,很高興,對貓說:“朕很高興,我想來狗也吃不了那么多,你既然吃的那么少喝的那么少,就給你不撥糧食和水了,隨著狗吃喝去吧!”
貓和狗出了天庭,來到了凡間,凡間人還過著吃野果和動物尸體的生活,狗背著糧食,貓跳來跳去跟在狗后面。狗每遇見一個人,便取出糧食叫人耕種,狗給人們帶來了糧食,人們刀耕火種,終于有了自己的糧食,狗獲取了人們的尊敬,貓心里不舒服。貓跑到頭領那,跳上他的肩膀,用爪子輕輕地給頭領繞癢癢,太舒服了,頭領很高興,把貓抱在懷里,睡覺的時候,放在被窩里,用最精細的糧食喂貓。狗帶來的糧食終于給人們散發完了,人們有了狗給的糧食,食無憂了,狗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狗餓了,就把人們倒在地上的殘羹剩飯剩菜吃了。人們發現狗是吃殘羹剩飯剩菜的,貓是吃好食的,從此以后,人們便給狗吃殘羹剩飯剩菜,給貓吃好食。糧食是狗從玉皇大帝那里要來的,并且風塵仆仆從天界帶到凡間的,可狗卻吃不到,而貓一點也沒有要一點也沒有背,卻吃著最好的糧食。狗很生氣,但狗沒有把生氣對著人,對人依然搖著尾巴,忠心耿耿。這一切,都是貓的過錯,狗把所有的怨氣都對著了貓,從此以后貓狗見了勢不兩立。
不管是莫言講的故事,還是白胡子爺爺講的故事。貓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的貓,好向主人獻媚,會討好主人,吃的好的,風光無限,而狗默默無語只知道干事,忠心耿耿,卻吃湯咽菜。
貓就是奸臣,狗就是忠臣。唐朝和尚從印度取經回來,帶回來了教化人類的大乘佛經,但也帶回來了貓。自從貓來到中國以后,貓常常變成奸臣充斥朝堂,陷害忠良。唐朝貞觀之治,朝堂之上,個個錚錚鐵骨,可貓慢慢進入了朝堂,爆發了安史之亂。明朝那些事,其實就是貓進入朝堂最多的朝代。
莫言在小說中說,朝堂發生了妖亂,五鼠占據朝堂,社稷大業搖搖欲墜,急需要一個七斤重的貓來消滅鼠。那里有那么重的貓,許多忠臣良將到處尋找一個七斤重的貓,可那里都沒有那么重的貓。一天,一位被送到高山上自生自滅的老者對愁眉苦臉的兒子說,把家里六斤四兩的貓給喂九兩糧食,貓不就變成了七斤多。老者的兒子帶著吃飽了食的貓來到朝堂,吃了五個為非作歹的鼠,從此朝堂安寧。皇帝知道了這個七斤重的貓是老者建議兒子喂飽后變夠斤數的,想到了老年人的好處,頒布法令,從此以后,不要把老人送到高山上讓其自生自滅,要尊重老人。貓在這個故事里,功勞大大的,不但幫助朝堂平叛,而且讓老人不再受晚年遺棄之罪。
其實,那都是貓把狗的功勞賴去了,真正的歷史是這樣的。
當年,貓受盡了人類的恩寵,也想去當個皇帝,對人類發號施令。一個白貓帶領群貓要發動宮廷政變,一位被兒子用獨輪車推放在高山上的老者和一只黑狗相依為命,叛亂的貓經過高山,被黑狗看見。黑狗告訴了老者,貓要發動宮廷政變。正當群貓要把皇帝逼下龍床時,老者帶領群狗驅散了貓。重新回到皇帝位的皇帝特別高興,頒布法令,要愛老尊老。至于狗,皇帝覺得狗是吃殘羹剩飯剩菜的,上不了朝堂,也就沒有嘉獎。
幾十年過去了,幾百年也過去了,幾千年隨后也過去了,貓重新靠著媚態獲取了人類的愛,貓便把狗平亂改成了貓平叛,把貓為非作歹改成了鼠禍亂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