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二輯)
- 劉震
- 1760字
- 2021-03-19 18:18:34
綠色的工科夢

▼ 專業:環境工程(全球環境國際班)
李明煜,畢業于吉林油田高級中學,曾參加清華大學領軍人才選拔,并獲得40分加分認定。語文137分、數學141分、理綜285分、英語145分,在2015年高考中,她以裸分708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吉林省理科總分第一名,被錄取至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從小地方走向大城市
冷靜、沉穩、理性……身材嬌小的李明煜看起來像是文靜的鄰家小妹,然而,在交談的過程中,她的言談舉止足以為她贏得這些與外表截然相反的形容詞。
李明煜從小學習就很好,2012年中考,她更是取得滿分600分的優異成績。李明煜自己解釋道:“小學初中的學習成績只是還行,并不是最好的。”升入高中后,李明煜考得最差的一次是排在年級第五名。“主要是因為高中小,沒有一些很厲害的人。”這位他人眼中的“學霸”非常謙虛。
作為一名成績均衡的學生,李明煜最喜歡的科目是物理。她說:“我對物理比較有感覺。”最初接觸物理時,她為物理中科普性的知識所吸引,“還記得那時解釋了一些與宇宙有關的內容,比較好玩兒”。
她希望學弟學妹們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應“注重歸納總結,學會把題歸類,將知識模型化”。
李明煜認為偏科大都是因為時間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她自己會在每次考試后總結上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并安排下一階段學習的側重點。就“平時考試中哪科成績最高”這個問題,她坦言道:“基本上和運氣有關,或者視題目的難易程度而定。”
“競賽和高考基本上是條二選一的路。”李明煜曾經參加過數學、物理的競賽,但她很快發現只能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的一方面。面臨高考與競賽的抉擇,這個成績均衡的女生毅然走上了高考這條路。
李明煜還在高二那年參加了中科大少年班考試,“想提前參加高考,出去見識一下”,也是從那時起,她堅定了自己報考清華大學的目標。李明煜幾次提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小,人才資源匱乏,因此她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去北京上大學。
調整心態是長期的工作
高三時因備考壓力大,李明煜遭遇了瓶頸期。“高三比較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大的現象,我沒有出現很嚴重的癥狀,但是需要一個持續性的調整。”比如,她會在某一天情緒不高、不在狀態時選擇出去散散步、打打羽毛球或者和學長、老師對未來展開交流。
李明煜的父母從未對女兒施加“望女成鳳”的壓力,也沒有表現出對她有“特別的期望”,這既培養了女兒的獨立性,也為她適當緩解了高考所帶來的壓力。
李明煜很感謝自己的班主任趙蘭勛老師,無論是在學業還是生活上都給予她許多幫助。“她曾經跟我說,有位學長每天都要吃一個豬蹄,最后考得很好,所以你也要多補一補。”趙老師是一個比較幽默的人,關注班上每一位同學的進步,幫助我們調整心態,肯定我們的學習成果。李明煜還被班主任指定為團支書,承擔起管理班費的重任,她認為這項工作對培養自己的集體責任感大有裨益。
此外,李明煜還參加了清華大學領軍人才選拔的考試,盡管最后因為“分夠了”并未使用40分的優惠政策,但李明煜覺得參與這項計劃不僅是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更為高考前的她減輕了一些心理負擔。
彈古琴,圓工科夢
高二的暑假,她來到清華參加暑期學校。與同樣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同學一起參觀校史館,旁聽工科課程,那時的她堅定了心中的信念,“清華就是我想來的地方”。
“我比較擅長嚴謹而理性地思考或者鉆研一些問題。”李明煜認為自己很適合學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工程類學科。
當班主任趙老師告訴李明煜分數時,排名還未公布,她也沒有料到自己會是第一名。“高考分數比預期的高了一點,但跟平時的成績相比也差不多,并沒有感覺特別好。”既然已經想好了要學工科,選擇哪個專業就成了首要問題。最后,考慮到近期中國霧霾等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李明煜選中了環境工程專業,希望“可以為國家實實在在地做一些事情。”
來到清華后,李明煜加入了古琴社。高中的時候本來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沒有付諸實踐,她說:“古琴的聲音容易讓人恢復平靜,既能幫助我調整心態,又能陶冶情操。”剛學了幾個月,她就已經能用古琴為學生節的舞臺劇伴奏了。
此外,李明煜平時愛看一些名著,例如《呼嘯山莊》《百年孤獨》《中國哲學簡史》,最近她還看起經濟學類的書籍來。“大學的專業比較偏重環境管理方面,也有一些經濟類課程,”經濟學原理是她非常喜歡的一門課。
對于未來四年的清華生活,李明煜以后想加入一些社團,例如綠色協會,想做一些與本專業相關,且有益于整個校園和社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