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活在大唐
  • 侯悅
  • 3369字
  • 2020-04-13 16:59:41

斗酒詩百篇,文官忙升遷——中期崇文

“武林風”刮過后,大唐開始狠抓文化。此時已經涌現出大量飽讀詩書的才子,比如王維、李白、李商隱、白居易等。其中除了李白沒有考公務員以外,其他幾位都是公務員考試里面的學霸,以此便看出公務員考試有多么火熱。前面說身穿紫袍,腰圍玉帶,朱門豪宅的霸氣三品官也許已經激起了你的仕途夢。那在唐朝如何走上公務員的道路,如何混到有資格身穿紫袍的那一天呢?這都是你需要了解的。其實,當官不容易。

當上公務員的三條路

想要在大唐做一名公務員(這里指的公務員不包括官差這些沒有品級的職位),有三條主流道路可以供你選擇。第一種最舒坦,躺著就能當官。怎么說呢?靠祖輩在官場的地位,為晚輩鋪路。父輩官至五品,就可以把兒子帶入官場。五品官帶出來的孩子就是八品,無論膚色、身高、長相、婚否等,完完全全可以進入流程,而且全程合法、透明、公開,因為在唐朝,這叫門蔭入仕。第二種是由無品級的公務員職位實習后,進入有品級的官位中。實習期大概是一年,屬于個人努力的成果。這類人起初通常是政府的基層辦事人員,比如做一些登記、收稅等跑腿工作,百姓稱之為“吏”。當這些人一年實習期滿后,可以參加由“吏”到“官”的考試,成績合格,便可成為一名有品級的官員。這樣進入仕途的,被叫作“流外入仕”。雖然這些人已經是靠自己的實力做官了,但還是不被靠門蔭入仕的人和第三種途徑入仕的人看好。

《文苑圖》·唐·韓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苑圖》卷描繪的是唐玄宗時期著名詩人王昌齡任江寧(南唐都城)縣丞時,在縣衙旁的琉璃堂與詩友們雅集的故事。

門蔭入仕的人家里有人,這些人看不起所有人都是有可能的,但第三種入仕的人為什么也這么驕傲呢?也許是因為他們的考試內容比流外入仕的難。

第三種就是王維、李商隱還有白居易等一眾文化人士選擇的途徑,也是最普遍、參與人數最多的科舉考試。想要拿到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證書,要先考一次試。無論你是自學成才,還是由地方推薦等,都要參加考試。這里不要緊張,這一次只是地方考試,過了這個才有全國統考。

全國統考里面最難的是中進士,如果有幸考中,政府會賜你進士出身。此時便想入職?再等等,筆試過了,再做下一步打算。公務員考試面試很難的,你會不知道?有進士出身的你,就像是今天考過了申論、行測的考生,高興還為時過早。

接著,你會收到來自政府的面試通知。而面試內容全然不知,也許是對我朝經濟發展的看法,也許是現場賦詩一首。但面試官主要看的是你這人長得有沒有什么大毛病,讓你穿上官服會不會丑得沒法看。再有就是你的談吐,不結巴是最基本的,有條理、有邏輯入選的可能性會大一些。面試完先別走,還有筆試。

別太震驚,你要學會危機處理,這時候筆試不會再讓你坐在小隔間里挑燈夜戰。筆試主要看你文章邏輯是否清晰,字寫得漂不漂亮,否則到時候讓你入職了,給皇上寫的奏折胡吹亂侃且字還特丑,那可是要不得的。

如果有幸通過了吏部的考核,恭喜你,這時便可以正式入職了。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你,也難怪看不上那些外流入仕的人,畢竟你身經百試、名正言順地為官,而他們只是辦了個入仕優惠套餐罷了。若你不幸未能通過,也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因為韓愈考了三次也沒通過,最后做了幕僚,曲線救國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薦舉入仕

科舉制度在唐代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一條入仕的重要途徑。但與此同時,唐朝并沒有放棄薦舉入仕的傳統方式,而是把它作為科舉制度的重要補充和搜羅人才的一種方法而大力提倡。

唐太宗就曾頒布詔令,要求地方向朝廷薦舉人才,貞觀十八年(644)他還親自在殿內接見并考察諸州薦舉的十一人。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但也十分注意薦舉。

進士出身好升官

無論以哪種途徑,最終的目的是當上公務員,然后把官做大,光宗耀祖,畢竟你的目標是做一個能穿著尊貴紫袍的三品大員。大唐沒有職稱考試,也沒有升級考試,如果一點點往上熬,估計有些懸,因為古代的官場競爭很激烈,升官要趁早。

而這時的進士出身的身份,便會發揮重要作用,對晉升產生巨大幫助,機會多,升職快,一般人還會對你高看一眼。因為能考中進士就說明你的才學足以當大任。如果在試用期能表現好,讓皇帝覺得你在勝任現有職務的同時,完全有余力和才華做更重要的事,那升官的日期就不遠了。

當然,在官場不僅要有才華,還要會做人。想做個放縱不羈愛自由的人,那還是別想著混官場了。官場斗爭很復雜,也很殘酷,大唐有多少名士曾在官場中失意受貶。柳宗元因和別人政見不合,便遭受對方陷害;白居易也因小人構陷,寫詩抒懷,結果失意官場……所以升官路上步步驚心,步步都要小心。

那些年,他們做過的官

大唐中期狠抓文化,許許多多懷揣夢想的學子為了能考取功名,刻苦學習,晝夜奮戰。他們在詩詞上狠下功夫,因為當時公務員考試的內容之一就是作詩。所以,許多愛寫詩的文藝青年估計有一部分是在這上面練出來的,進而愛上寫詩。

提到大唐,就不得不提起那些享有盛名的文人墨客,比如李白和他的小伙伴杜甫,元稹和他的小伙伴白居易,還有李商隱,等等。這些著名詩人,都是學霸級的人物,在才華上沒的說,那就業情況如何呢?

《帝鑒圖說》之唐玄宗召試縣令·明·無款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圖繪唐玄宗時期,為了選拔優秀的理政治民人才,唐玄宗親自組織考試,其中韋濟以文理兼勝,拔得頭籌,被任命為醴泉令。這種考試雖然和正常舉行的科舉考試有差別,但也是唐代官員進入仕途的一條道路。

《杜甫詩意圖》·現代·劉凌滄

⊙此圖繪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意。作為詩人杜甫無疑是最成功的,但是就仕途而言,杜甫可以說是歷盡坎坷,科舉不第,求官不成,好不容易因投奔靈武而被授予左拾遺,卻因營救房而被貶官,此后仕途冷落而詩歌亦工。

首先,李白這樣的“學神”級人物,參加科舉考試絕對能秒殺眾人,但他卻沒有參加。不是他不想考,實在是沒辦法考。由于李白父輩是經商之人,按照大唐科舉考試大綱,商人子女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所以無論李白多么有才華,科舉的大門還是不會向他敞開的。李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但是他的小伙伴杜甫卻參加了公務員考試。

提起杜甫,可謂仕途坎坷,在他的公考路上,李林甫可以說是他的災難。杜甫才學出眾,卻在科考中沒有通過,不是他發揮不好,而是李林甫擋在了當時還年紀尚輕的杜甫面前。后來杜甫直接寫了文章給皇帝,皇帝看后,便把這樣一個人才放到了集賢院等著分配職位。按理說,杜甫得皇帝賞識,應該前途無量,但是“災難號”李林甫又出現了,而杜甫的悲劇人生也就此開始。

滿腹才華的杜甫一生仕途不順,直到老了,才獲得一個小官,令人唏噓不已。

相比杜甫的坎坷,元稹和白居易算幸運多了。元稹和白居易在考試的時候,沒有遇到什么“災難性克星”。兩個人因參加科舉認識,而且雙雙考中,于是兩個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兩個人的仕途都算不錯,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都做到了穿紫袍的三品官員,是一對兒勵志的小伙伴。而李商隱也是經過多次科考才考中進士。

李商隱的公務員之路,進行得比較緩慢,考中進士的他仍然沒能一次通過吏部的考試,于是他做了幕僚。第二年,李商隱再一次參加吏部考試,這一次李商隱通過了。政府部門最初安排給他的官職是校書郎,至此,李商隱算是就業成功。李商隱雖然考試過程坎坷,沒有元稹、白居易那樣順利,但比杜甫的坎坷之路要好得多。

大唐中期,由于科舉考試對作詩這一技能要求很高,凡是想要通過科考的人,都要學會作詩,所以大唐“詩才”輩出,文化水平突飛猛進。大唐經過前期的“武林風”后,有志青年們的“崇武”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他們看著一批又一批的飽學之士先后入仕,拿著高工資,住著大房子,過著好日子,羨慕不已。因此,大唐中期青年們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文化課”上。

想在大唐官場占一席之地,就要努力讀書,細致了解大唐科舉考試內容,做好考很多年的心理準備,因為當官很難,但一切皆有可能。

彩繪貼金文吏俑·唐

門蔭入仕

門蔭入仕指王公貴族和各級官員的子孫,因其門第出身而獲得官職。這種入仕方式又稱為“任子”。唐代的門蔭入仕,按照被蔭著的出身門第高低,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皇室與貴族,第二類是五品以上高級官員,第三類是六品以下中低級官員和勛官。這三類人的子孫的門蔭入仕方式和入仕時的官階高低,都有一定區別。按唐代規定,通過門蔭入仕者還必須在一定期限內輪番擔任某些雜役,或者交納一定數量的錢財。任役或納資期滿,再經過有關部門的簡單選拔,才能授予官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普宁市| 荥阳市| 潜山县| 蓝山县| 合水县| 五指山市| 时尚| 大厂| 永安市| 迁安市| 通辽市| 乡城县| 怀远县| 盖州市| 图片| 康定县| 平原县| 吴忠市| 海林市| 江安县| 宕昌县| 韶山市| 虹口区| 青铜峡市| 威信县| 砀山县| 苍溪县| 浮梁县| 阳江市| 辽宁省| 嘉兴市| 张家口市| 轮台县| 江北区| 鄂州市| 临沧市| 射阳县| 敖汉旗| 普宁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