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活在大唐
  • 侯悅
  • 3205字
  • 2020-04-13 16:59:40

大唐結婚規矩多,六個步驟不能錯——婚俗

唐朝的婚俗和今天大不相同,如果想在唐朝結婚的人要千萬注意了。心想在大唐體驗一回鳳冠霞帔,對不起,大唐還沒人穿這個,女生的禮服一般是鈿釵禮衣和花釵禮衣等。無論皇后還是民女,都有自己的禮服。結婚那天要很早起來梳洗打扮嗎?不用著急,唐朝人管“婚禮”叫“昏禮”,不是頭昏眼花的“昏”,而是黃昏的“昏”。所以大唐的新娘子可以吃完午飯、睡個午覺,再開始打扮,到黃昏時分,結婚儀式才開始。那這樣違反了宵禁制度怎么辦?難道所有人都要住在新郎家嗎?沒關系,在宵禁制度中,婚喪嫁娶這類事務算是特例,可以不用遵循。如果你參加完喜宴回家,正好被宵禁執法小分隊看見,那大大方方地說明情況就好了。唐朝結婚規矩很多,無論你是參加婚宴還是準備結婚,了解一點兒結婚的常識是必要的。

結婚六步驟,一步不能少

在大唐,想要結婚必須經過六個步驟。舉個例子,如果打算今年四月結婚,那么三月份你就要去姑娘家商談親事。先請個媒人,帶好彩禮去提親。姑娘家如果同意婚事,趁熱打鐵,讓媒人接著開始問名的步驟。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媒人問一下姑娘和姑娘親人的具體情況。問名的過程中,媒人會了解到姑娘的生辰八字,然后雙方便可以暫時告別了。

金鑲瑪瑙手鐲一對·唐

⊙這一對手鐲以紅瑪瑙雕琢而成,金獸面連接。在唐代金銀首飾在婚禮中是必備品,是嫁妝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子出嫁時必然會將自己的常用首飾攜帶在身邊,同時家里也會另外準備一份作為陪嫁品。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媒人拿到姑娘的生辰八字后,要請算命先生來占卜,看看姑娘的八字和男方的八字合不合。如果不合,這婚就沒法結了,要不兩人后面鬧離婚總以八字不合為借口,當然這只是玩笑話而已。如果合的,便可以進行納吉這一步,告知姑娘父母雙方八字相合,是天造的一對兒、地設的一雙。這里口說無憑,還要把寫著兩人八字的庚帖給姑娘父母看過,算是口頭訂婚。所謂納征,你可以理解為正式的訂婚儀式,由你未來的岳父岳母主持,這時候就要給姑娘家送聘禮了。姑娘的父母收下聘禮,訂婚儀式完成后,姑娘就是你的未婚妻了。

以上幾個步驟,都是在一個月內完成,所以得抓緊,訂婚以后,挑好黃道吉日,準備把姑娘從娘家接出來,正式成親。

接姑娘是最后一步,叫迎親。而在這之前還有一步,叫請期,需要媒人到你岳父岳母家把你們家選好的黃道吉日給他們看一下,方便姑娘家里做準備。在前面的五個步驟里,準新郎和準新娘是不怎么露面的,到了迎親這一步,新郎、新娘才需要準備。

在古代,結婚基本都會按照這六個步驟來走。而大唐婚俗規矩,主要麻煩在迎親這一步。大唐的男人想要順利無波折地把姑娘娶回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需要經過一番折騰和考驗,才能把新娘娶到家。這一點在現代也是這個樣子。結婚這種事,對男人來說太順利的話,女人總是會害怕他以后不珍惜自己。

娶個老婆不容易,大唐男青年結婚要挨打

在大唐的結婚現場,你會發現新郎穿著一身紅衣,而新娘子卻不是穿著一身大紅嫁衣,而是青色或綠色。原來這是有規矩可講的。大唐姑娘們在出席隆重場合的時候,要穿禮服,寬袖襦裙,不同等級的姑娘在不同場合,都要有一套合適的禮服。所以,婚禮時新娘穿的也是禮服,主要以青綠色為主。新郎和新娘站在一起是一紅一綠,而不是一對兒紅。

大唐的迎親儀式主要是新郎來完成,新娘只要配合就好了。將近黃昏的時候,新郎就要到姑娘家去。這時候姑娘還在梳妝打扮,不要傻傻地等姑娘打扮好出來,女孩子出門不催怎么能行?念催妝詩,一首不行,就來兩首,直到姑娘出來為止。所以大唐的未婚男青年要好好學文化,不會作詩是很難娶到老婆的。如果真的不會作詩,那就要提前找人寫好背會,多準備幾首,有備無患。為了娶回媳婦,刻苦做些功課還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在大唐娶媳婦,不要覺得念催妝詩太麻煩,因為念催妝詩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和今天的婚禮一樣,新郎到了姑娘的娘家總是會被百般刁難。今天的娘家人藏東西、堵門、要紅包等,想出各種方法為難新郎,而大唐的娘家人卻“出手不凡”。盡管你一表人才,騎著高頭大馬,帶著禮物賠著笑臉,娘家人還是不會理睬,大棍子掄起來,對著新郎照打不誤。這架勢,好像自家姑娘是被這家伙騙走的一樣,非把他打跑不行。

如果此時被打的是你,千萬別發火,也千萬別跑,考驗你的時候到了,捂著臉等著挨打就好了。反正他們把你打殘了,他家姑娘就會嫁個殘疾人,娘家人是不會那么傻的,也不會那么狠的。其實這一切都是走個形式,娘家人是不會真的棍棒相加,把新郎打跑的。

妻妾

唐朝明令規定五品以上官員可以有媵,庶人以上男性可以有妾,而且劃分了等級,制定了人數。據《唐六典·尚書吏部》載:“皇太子良娣二員,正三品;良媛六員,正四品;承徽十員......”從制度上為男子的多妾媵生活提供了依據,在上流社會形成了廣納多蓄姬妾的風氣。

達官權貴占有幾十甚至幾百女子,是當時的普遍現象。甚至有朝廷官員之間為獨占官妓為妾而動用武力搶奪,鬧得政見不合的現象。當然也有白居易拒絕“千金名馬換小妾”的風流韻事。

挨完打,把衣服、帽子正一正,念幾首催妝詩,等新娘從閨閣里出來。新娘出來以后,自己迎上前,引她到轎子里面,然后騎上馬,意氣風發地向著自家家門進發。

因為這時已經是黃昏時分,街上行人都回家了,你不用擔心交通堵塞,但總會有人出來擋你的路。這群人不是宵禁執法小分隊,而是大鬧婚禮的群眾演員。在大唐,沒有經歷“障車”的迎親不是完整的迎親。人們擋住你的車馬,向你表達一些對你今后美滿婚姻生活的祝愿,然后你將備好的酒肉分給大家,見者有份。大家一起喝酒吃肉,高高興興地說幾句吉利話,就會讓新郎通行了。

如果是官員家娶媳婦,障車的民眾會更多,障車的人一撥接一撥,而大戶人家也會專門請人來應對一撥又一撥前來障車的民眾,快速地分酒發肉,一一道謝,然后繼續前進。

大唐沒有紅蓋頭,讓新娘子露臉要吟詩

走走停停,新娘子總算是接回家了。接著,什么跨火盆、腳不沾地等這些影視劇里常常出現的畫面,都會輪番上演。但這里要注意的是,大唐的新娘子從閨房出來的時候是以扇遮面的,而不是什么紅蓋頭,這紅蓋頭是從來沒有的。當然,活得比較精致、講究一點兒的女孩,可能會事先給自己準備個蓋頭的帕子,在未來夫君迎親成功后,從閨房出來上轎時蒙在頭上,免得自己的花容月貌給路上看熱鬧的人看見了。但婚禮全程擋臉這項工作,主要還是由姑娘手中的扇子來完成的。

正是典禮的時刻,新婚夫婦不是交換戒指,說什么生老病死的我愿意,而是夫妻對拜,然后結發。這個儀式在一個用青布搭成的臨時大帳篷里舉行,不要覺得搭帳篷寒酸,無論是誰家娶老婆,有多大的房子,在屋外用青色的布搭帳篷拜堂是一種習俗,這個專門用來拜堂結發的帳篷叫作“青廬”。

新郎、新娘拜堂以后,不是直接送入洞房,而是繼續待在青廬之中,兩人面對面坐下,準備開始下面的儀式。在儀式開始前,新郎又要作詩,目的是讓新娘把一直遮臉的扇子拿開,讓大家看看她的廬山真面目。但大多數人因為緊張、興奮或者不會作詩等種種原因,要提前背好才能完成。此時作詩和前面的催妝詩目的性都很強,所以想不至于背錯而鬧笑話,新郎都要下功夫做功課。所以單從儀式上看,才子娶親要比記性不好的土豪娶老婆容易多了。

卻扇詩吟罷,新娘羞答答地把扇子移開,然后就開始做嚴肅的結發儀式。大唐男女都是長發及腰,新郎和新娘各自將頭發剪下一縷,用線把兩人的頭發綁在一起,放在錦囊里。這個全程嚴肅,不能嬉鬧不能說話。結發之前為了表示莊重,還要把手洗干凈,跪坐直立。但如果你是再婚,無論什么原因結發這項要省略,因為在大唐每人一生只能結一次發,因此“結發夫妻”的意義非比尋常。

大唐結婚規矩眾多,要是想詳細了解婚禮流程,建議多參加幾次婚宴。但前提是知道上面這些基礎的知識,免得到了婚禮現場不知所措,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貽笑大方。

婚禮,在大唐叫作“昏禮”,所以受邀參加婚宴的嘉賓千萬不要弄錯時間。另外,影視劇里面大白天舉行婚禮的習俗,肯定不是在大唐。

莫高窟壁畫《婚嫁圖》·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甸| 四会市| 天祝| 菏泽市| 麟游县| 乐安县| 镇原县| 仁布县| 彰化市| 玛沁县| 镇坪县| 綦江县| 大安市| 澳门| 文昌市| 黎城县| 大石桥市| 伊吾县| 兰溪市| 澄迈县| 黎平县| 祁连县| 茶陵县| 桓仁| 五华县| 台州市| 会理县| 丰都县| 海原县| 洪江市| 泸定县| 南江县| 滁州市| 桓台县| 佛坪县| 筠连县| 舞阳县| 鹿泉市| 大英县| 邳州市|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