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天下·文化中國:飛花令里讀詩詞·秋
- 琬如
- 635字
- 2020-04-13 16:44:30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1,黃昏飲馬傍交河2。
行人刁斗風沙暗3,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4。
注釋
1烽火:古代邊境報警的信號。2飲馬:給馬喂水,傍:順著。交河,在唐隴右道西部,安西都護府西州境內。3行人:出征的戰士。4蒲桃:今作“葡萄”。
賞析
李頎七古,雄渾磅礴,純用氣勢奪人。此詩寫當代之事,古來帝王多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諷刺之中,悲壯異常。
全詩描寫了塞外的從軍生活,白日登山,望烽火來巡視邊警;黃昏飲馬,落日蕭條而近交河。一整天的緊張狀態被概括得淋漓盡致。詩人用“行人刁斗”和“公主琵琶”作對,刻畫了塞外夜晚的凄冷與肅穆,同時以“公主琵琶”來暗示出征將士的思鄉之情。在這種情緒下,詩人接下來著意渲染了塞外邊陲的環境。野云萬里,這里何等的空曠,尤其在沒有城郭時,這種空曠更是驚人,加以雨雪紛紛,荒沙大漠,其凄冷枯寂更是顯而易見。景中含情,情隨景深。
最后四句,愈收愈緊,前文渲染思鄉之情,后文則重在渲染歸鄉不得的事實,玉門被阻,已是歸鄉無望,置于死地的征戍人,只能背水一戰,隨將軍出生入死,而這樣一來的結果,只是年年戰斗,白骨埋在荒外,而在征人付出生命代價之后,只是微不足道的蒲桃(葡萄)進入漢地而已。意味深遠,諷嘲尖刻犀利,尤其末尾一句,更具畫龍點睛之妙。
全詩收縮自如,開合有度,在音節上,錯落有致,聲韻和諧,并且疊字疊韻的應用,更為該詩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