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Takelamagan 流動的沙之國:塔克拉瑪干沙漠

她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沙丘高度世界第一,有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流動性沙丘,人們說它的名字就叫作“進得去,出不來”。

在維吾爾語中,塔克拉瑪干的意思就是“被遺棄的故鄉”,幾乎在大家的印象中,她就是一個漫天黃沙包圍著的沙丘,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

少年時代聽人說起沙漠,總是以為“平沙莽莽黃入天”,是一派的死氣沉沉,是生命的洪荒之地。但是在塔克拉瑪干,你會真正認識到生命無所不在,就算是被公認為“死亡之海”,也一樣有著生命的春天。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胡楊林

胡楊林被稱為“第三紀活化石”。塔克拉瑪干的胡楊林秋色別有一番風情,無論是朝霞映染,還是身披夕陽,它在給人以神秘感的同時,也讓人解讀到生機與希望。

死亡之海的“魅”與“惑”

在新疆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的塔里木盆地是一個讓無數人神往的地方。它曾經被人稱為亞洲的腹地、亞洲的心臟。而塔克拉瑪干的存在,是塔里木最被人銘記的標識。

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有人稱塔克拉瑪干為“死亡之海”,但另有一種說法雖然不太流行,卻意味深長。“塔克拉”是新疆塔里木地區使用吐火羅語的部分原始居民吐火羅人的轉音譯音,而“瑪干”在西北民族語言以及波斯語之中有“家園”之意。所以有人認為塔克拉瑪干就是“吐火羅人的家園”的含義,隋唐時期,吐火羅人的確生活在這里。

奔流不息的內陸河,為塔克拉瑪干營造出了人類文明的萌生、發展、融會的空間。與絲綢之路相伴,不同的民族在這里休養生息。在塔克拉瑪干,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至今依舊與沙海死界并存,流沙之下潛藏著獨具特色的綠洲遺址,為世人演繹著歷史與現實、過往與今天的交錯。

沙漠中行進的駝隊

在絲綢之路上行走的人們,都聽說過一個傳說:塔克拉瑪干之中,被流沙掩埋的城邦多達300座。從那些歷史悠久、被發現的時候還可以飲用的磚茶,以及成磅的金幣之中,傳說不斷被強化,讓人們深信不疑。這片東西長1000千米,南北寬400千米,占地面積33.76萬平方千米的沙漠,成為不能被生物插足的地方。

“廣袤的沙漠,沙海連綿,戈壁無垠,林海蔥郁,駝鈴聲聲,金色的胡楊與湛藍的天空競相輝映,奏響了生命之魂的贊歌。”

穿越沙漠腹地的河流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這里不只有走不完、看不盡的沙丘和踏浪前行的沙漠之舟,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景,以及被風沙掩埋的神秘古道,在人跡罕至的死亡之海中還有穿越腹地的河流,兩岸甚至郁郁蔥蔥地長滿了胡楊樹。所有的這些都被漫漫黃沙遮掩著,不為人所知。

然而,造物者不忍心讓這樣的美被掩蓋,他留了一個窺視塔克拉瑪干之美的窗口,那就是被譽為神仙山、通圣山的紅白山。大漠之中的諸多景觀都匯聚在這里,你不用經歷過多的勞頓,就可以登臨突兀于沙海之間的山巔之上,俯瞰穿越塔克拉瑪干腹地的大河,走進神秘的城堡,遙想當年古戰場上刀光劍影、殊死搏殺的血色場面;你還可以漫步在大漠古道,追尋前人的蹤跡,飽覽瀚海奇山。

紅白山位于墨玉縣喀瓦克鄉,距離烏魯木齊1000多千米,距離和田市180千米,它守護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緣,也是唯一橫亙其間的綿長山體。雖然這座山并不高,可是在茫茫沙海之中,顯得格外醒目。

如果你是夏日里來到紅白山,滔滔的洪水在山下的河床奔騰而過,你會看到山頭都快要被洪水浸沒了。遠遠看過去,紅白山好像一條臥在河岸的巨龍正探首豪飲。登到山頂上俯瞰,只見寬闊的和田河波濤洶涌、濁浪滔天,由南而北滾滾而來,兩岸茂密的胡楊林也一樣林濤起伏,波瀾壯闊,到處都是一片生機,誰會相信這里居然是“死亡之海”呢?

胡楊林

回過頭再向北望去,你會看到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與世界。沿著山腳向西,眼前是一片荒漠,似乎傳說之中的死亡之海籠罩著你。在大風推動下,一排排宛如魚鱗的沙丘就像是大海的波浪,由南向北而來。

更令人詫異的是橫亙東西的紅白山如同陡峭的崖岸,讓洶涌的沙海波浪戛然而止。這座東西走向的山脈就像一座天然的屏障,擋住了西北、東北風造成的流沙南侵,消弭了南面和田與墨玉一線的沙侵災害。一邊是平原綠地,一邊是浩瀚沙海,堪稱神奇,難怪人們將這座大漠綠洲的保護者稱為“神山”了。

沙漠腹地的奇跡,清甜幽深的沙漠魚湖

新疆塔里木的綠洲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內容。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獨特的綠洲文明,塔里木才被稱之為亞洲的心臟,塔克拉瑪干則成為觀察綠洲文明遺跡的走廊。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和田市民豐縣境內,走出縣城沿著315國道東行40千米,距離沙漠公路終端13千米處,被稱為貝勒克勒克的魚湖就靜靜地坐落于此。

魚湖既是一個村子的名字,又是一片湖泊的名字,它不是河,所以不會流走,也不會被沙漠吸干。它水位穩定,年際變化小,從北向南由五個小湖組成,它們不僅形狀各異,而且水的味道也有區別,這其中以二湖為最,不僅是五個湖泊之中最佳垂釣處,而且湖畔有甜水泉,泉水清甜,據檢測是最優質的礦泉水。

一潭幽深的湖水和一片茫茫沙漠,它們之間似乎很難有所結合,在人們的印象之中,沙漠就是干涸與枯燥,而湖水則代表清潤與生命。但在神奇的塔克拉瑪干,這一切都成為可能,因為在這片沙漠下,其實儲存著無法計量的水資源。有人估計,如果將沙漠之中的所有水都放出來,那么塔克拉瑪干會被1000米深的水覆蓋。

行走在浩瀚沙海的駝隊以及矗立其間的胡楊。

這些不可能的想法,讓魚湖顯得更加奇特,甚至透露出一絲神秘。315國道從魚湖之中穿越而過,將它切分為上湖和下湖,但不管你從哪一側望去,都能望見一望無際的沙丘矗立著,湖畔的綠洲被黃沙環抱著,蘆葦在風中搖曳著。那幽藍的湖水,波光瀲滟,群魚仿佛在天空游弋,垂釣者三三兩兩,讓你恍然以為到了江南。

當地的人曾說:這個湖太深了,好像沒有底。當你站在用木板搭建的碼頭上,也一樣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魚湖的岸堤是沙質的,開始的時候會有大片沼澤,之后是淺水區,此時你還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淤泥與草根在緩緩地向著深處延伸,可是突然之間,水底的一切都不見了,腳下只有一個幽暗的深淵,你似乎站在一個絕壁之上。深淵下的黑暗似乎要將你的影子吸進去一樣,腳下的木板也會發出讓人驚顫的“咯吱”聲,嚇得人趕緊往回逃。

沙海深處的神秘部落

塔克拉瑪干幾乎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沙子,也掩埋了很多文明古城,更在近現代奪走無數中外探險家的性命。西方人幾乎聞之色變,認為那是人類無法生存的地方。但事實上,在沙海深處,一直生活著一個神秘的部落。

從于田縣城出發,向北走五六十千米,有一個目前沙漠之中唯一有人類生存的地方——達里雅布依鄉。炙熱的沙海狂風吹拂著人們的臉頰,連綿不絕的沙包和枯萎的紅柳叢會讓你一度懷疑這只是個傳說,但在經歷了無垠的沙漠瀚海和荒涼景致的洗禮之后,你會看到胡楊林之中的土坯房,這就是沙海部落的生存基地。

這里遠離凡俗,民風淳樸,幾乎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雖然這里曾經有轟動世界的尼雅古城遺址,很多探險家也曾經在這里挖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漢代的書簡,以及唐宋時期的銅錢、毛織物、絲織品等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但是這里的維吾爾族同胞卻從不動它們。在他們的眼里,這都是屬于祖先的東西,不管它們有多值錢,自己都不能據為己有。雖然這只是大漠的一隅,卻堪稱是“君子國”。

沙漠中常年炙熱,年降水量很小,所以水在塔克拉瑪干尤為珍貴。幾千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勇士因為干渴而倒在了沙海之中,可是這里的部落卻又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原來在沙漠中,有兩條較大的河流,和田河與克里雅河。處于沙漠腹地200千米的達里雅布依鄉就位于克里雅河兩岸,這條河流為當地人提供了水源,在沙礫之中孕育出了一條寬數百米的生命帶,密密匝匝的紅柳、蘆葦和胡楊林,以及不斷出沒的野兔、野豬、狐貍等,為這里帶來了勃勃生機。當地160多戶人家,有一千多人口,幾乎都是牧民,他們依靠河畔的紅柳和胡楊來飼養牲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來到達里雅布依鄉牧民家做客,你會見識到很多有趣的事。這里的人們洗完衣服就在沙丘上手刨幾個坑,然后把洗凈的衣服放進去,再用沙子埋住。過不了一會兒工夫,將衣服挖出來抖一抖,你會發現衣服不但變干了,還很干凈。

這里的牧民很好客,幾乎每家都有十幾床被褥,都是準備給留宿的客人用的。就算是不認識的客人,也會被熱情款待。

雖然遠離現代都市,但生活在沙海深處的他們卻極其健康。達里雅布依鄉是南疆有名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在這里并不罕見。一方面因為他們生活安逸,飲食健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沙漠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藥庫。沙海之中的苦豆子可以治愈痢疾,沙棗樹皮可以治療外傷和燒傷,紅柳皮可以治療皮膚病,卡恰古麗草能消炎解毒,青蒿對止血有奇效……尤其是胡楊林中的甘草,一株就有一百多斤,細的有胳膊粗,粗的直徑有臉盆那么大,而這些都是沙海為這里的人們獻上的禮物。

塔克拉瑪干那浩瀚無垠的荒漠,狂風呼嘯,沙丘滾動,無比壯觀,也令人止步于它的兇悍。可是當我們真正走進它,會發現它就像是一只溫馴巨獸,雖然看似可怖,卻又很憨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禄劝| 高邮市| 嵩明县| 喀喇| 桐柏县| 临沭县| 郑州市| 喜德县| 旺苍县| 高平市| 九龙城区| 开平市| 平江县| 治县。| 焦作市| 灯塔市| 临夏县| 明溪县| 武清区| 遂平县| 盐源县| 麦盖提县| 大渡口区| 临海市| 杭州市| 英德市| 昌宁县| 延庆县| 辽阳县| 阳泉市| 松江区| 嘉善县| 怀化市| 万源市| 舟曲县| 游戏| 吉林市| 扬州市| 芮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